APP下载

综合急救护理措施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作用

2013-01-23刘桂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失血性出血性休克

刘桂娥

(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综合急救护理措施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作用

刘桂娥

(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探讨综合急救护理措施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1 月至 2012 年 4 月我院急诊科急救的出血性休克患者 46 例,总结综合急救护理在其急救中的作用。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其中 44 例患者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出院,2例患者死亡。结论 综合急救护理措施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的作用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救护理;出血性休克;急诊;急救

出血性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严重疾病,由于出血性休克极易造成微循环不足,有效循环急剧降低,组织灌注量不足以及缺氧,进而出现多器官损害。多数出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复杂,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对于出血性休克急救关键在于及早识别早期危险征象且积极实施救治措施,其主要防止原则是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防治感染,维持循环通畅,提高心肌收缩力等[1,2]。笔者回顾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急诊科急救的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综合急救护理措施,总结综合急救护理在其急救中的作用。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急诊科急救的出血性休克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出血性休克,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者16例,年龄在20~66岁,平均年龄(45.6±4.4)岁,外伤性出血性休克患者28例,其中车祸伤患者18例,坠落伤患者6例,钝器伤患者4例,复合性出血性休克患者22例,其中多发性骨折并发肝脾破裂伴血气胸患者7例,多发性骨折并发腹腔脏器破裂5例,多发性骨折并发肝脾破裂3例,下肢骨折并发大动脉破裂4例,颅脑外伤并发多处骨折3例;单纯性脾破裂患者2例,肝破裂患者1例,胰破裂患者1例;继发性失血性休克患者18例,其中胃溃疡出血患者8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5例,宫外孕出血患者4例,不全流产出血患者1例。就诊时收缩压情况:收缩压在60mmHg(1mmHg=0.133kPa)以上的患者有29例,45~59mmHg之间的患者16例,45mmHg以下的患者3例。意识不清患者16例,意识淡漠患者12例,昏迷患者14例,烦躁患者23例。

1.2 急救护理措施

出血性休克患者均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具体包括止血、快速扩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举措。对于开放性大出血或肢体大出血患者,立即采取局部压迫止血或给予止血带,以减少出血。所有患者就诊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障输血和输液,输入顺序按照晶体、胶体,晶体胶体为原则[2]。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止血药和血管活性药物,对于收缩压极低的患者给予收缩血管药物。对于四肢肢端血液循环差的患者,在补液基础上加入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维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洁口腔和呼吸道,给予吸氧,如果出现喉头水肿、昏迷和气管出血应立即切开气管或者气管插管。对于安置了留置尿管的患者在排空后,详细记录输入液体量和排除尿量。严格按医嘱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血常规、生化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监测。对急救药物严格执行二次查对制度,急救后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严防烦躁和兴奋患者坠床或继发性损伤,如需手术,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2 结 果

外伤出血性休克患者28例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后,收缩压恢复至90 mmHg以上的患者有19例,收缩压恢复到60-89mmHg的患者8例,1例患者由于颅脑外伤血压进行性下降,死于脑疝;尿量超过40mL/h的患者5例,在30~39mL/h之间的患者20例,在20~29mL/h之间的患者1例,低于20mL/h的患者1例。27例均接受急诊手术治疗,术后康复25例,有2例患者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原发病为多发性骨折并发肝脾破裂伴血气胸和多发性骨折并发肝脾破裂。继发性失血性休克患者18例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后,收缩压恢复至90mmHg以上的患者有10例,收缩压恢复到60~89mmHg的患者7例,1例患者由于胃溃疡大出血并发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死亡;尿量超过40mL/h的患者3例,在30~39mL/h之间的患者12例,在20~29mL/h之间的患者2例,低于20mL/h的患者1例。17例患者采取急诊手术治疗,术后均顺利康复。

3 讨 论

抢救措施是否及时和准确是失血性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3]。笔者在急诊急救出血性休克患者采取综合急救护理,护理过程中具体体会是:评估休克性质和程度,及早发现休克,及时有效处置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患者就诊后,简明的了解病史,依据临床表现和血压水平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程度,患者应立即进行扩容治疗,然后观察并了解患者的休克表现,末梢微循环是否良好。比如休克早期的患者易出现躁动不安、欣快、紧张、语无伦次、四肢肢端湿冷和脉压差缩小。处于失代偿期的患者,容易表现出神志淡漠、意识模糊、收缩降低、脉搏细微缓慢甚至未触及、四肢肢端冷等。微循环障碍的患者,易表现为出血加重,且不凝、皮肤有出血点、瘀斑、昏迷等[4,5]。本文病例中29例为收缩压在60~90mmHg之间,均得到了及时的抗休克治疗,均在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血压恢复至90mmHg以上,,16例收缩压在45~59mmHg之间的患者中2例抢救无效死亡,3例收缩压低于45mmHg的患者,有1例抢救无效死亡。扩容和维持有效血容量十分重要。就诊后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迅速补足液体,纠正休克。输入顺序按照晶体、胶体,晶体胶体为原则[2]。由于患者微循环处在浓缩和瘀滞的情况,因此不能单纯的给予补,应给予50g/L葡萄糖生理盐水,降低血液黏稠度,调高组织灌注改善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在早期即使用此种输液方法,40分钟内血压回升的患者有30例,1h后恢复正常血压的患者13例。所以早期快速使用50g/L葡萄糖生理盐水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而且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在扩容治疗之上输血,能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血容量、血细胞和凝血因子等,有止血的效果[6]。护理中规范和遵守失血性休克临床护理的常规。患者确诊后,护士长统一指挥,明确分工,保障抢救措施稳定实施。可对抢救人员进行分工,具体分为生命体征监护人员、呼吸道监护人员、液体和药物监护人员以及后备人员,积极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提高抢救效率和成功率。防止不恰当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应避免补液不足、过量或补液成分不合理,积极监测每小时尿量和中心静脉压,提高扩容的准确性。认真做好病因治疗准备,多数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只有外伤或者基础性疾病的表现,应注意从原发病进行治疗彻底纠正休克。因此,急诊工作应边抢救边做术前准备工作,在术前准备过程中,严密监护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等指标,防止患者再次休克。

[1]黄翠琼.5例阴道壁大血肿致出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6):51.

[2]杨景萍.异位妊娠破裂致出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4):592-593.

[3]赵海娟.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55-356.

[4]崔爱芝.外伤性脾破裂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1):182.

[5]于立芬.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8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16(26):29-30.

[6]储益平.产后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5):679-680.

R472.2

:B

:1671-8194(2013)08-0339-02

猜你喜欢

失血性出血性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早期疗效观察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安宫牛黄丸合手术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38例——附单用手术治疗35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