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3-01-23李云瑛
李云瑛
(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6)
矿山急救患者的心理护理
李云瑛
(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6)
目前我国煤矿创伤具有“复合伤多、高能量伤多、群体伤多、合并症多、发生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1]。在矿山救护中,由于发生事故比较突然,对突然造成的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加之创伤病员的伤情比较复杂,症状严重,伤员及其家属常表现为惊慌、焦虑,对救护人员有很高的期望。因此,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应加强护士的急救意识、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护士应有良好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要沉着冷静、迅速敏捷、忙而不乱,进行准确熟练的操作,运用非语言交流的手段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矿山急救的成功率。
矿山急救;心理护理
1 矿山急救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矿山急救的重要性已经被社会认识。但是,在发生事故后,单纯的对患者进行救治已经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护理基础,过硬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抚慰。由于许多患者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在发生事故后容易产生行为、言语、表情、态度等各方面的异常,护士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尽可能减除患者的心理阴影,就能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这也是急救工作紧迫性、准确性、及时性、时间性的体现。
2 矿山急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
由于事故发生比较突然,矿工没有很好的心理准备,从心理上不能接受患病的事实,加上对伤情程度等不了解,且自控能力下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进而出现言语上、行为上的不和谐因素,因此不能很好的进行应对,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急躁易怒,对医护人员的询问反应迟钝,甚至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不满,会产生焦虑烦恼、辗转不安,表现为出汗、血压升高、心悸等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情绪有明显的波动并伴有喊叫、哭泣、愤怒等反应。
2.2 恐惧
患者多为意外事故,造成多发性创伤,由于病情急重,患者并无心理准备,不清楚自身疾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的结果,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看到陌生的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紧张忙碌的神情,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2],严重创伤者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加之受到创伤后患者躯体上的疼痛,开放性创伤对患者视觉上的不良刺激,以及医学常识的匮乏,而使患者感到恐惧。很多在矿山事故中受伤严重的患者病情都比较复杂,有严重的症状,并且会迅速发展,当有强烈疼痛、身体某些部位没有感觉或丧失功能、大量失血、体温降低、过度换气甚至濒临死亡的感觉时,心理就会高度紧张起来,表现为皮肤潮红或苍白、呼吸加快、惊恐、惧怕、肌肉增高紧张度等症状。
2.3 绝望
由于是突发性创伤,病情较重,变化快,患者自我感觉极差,认为有生命危险或者肢体残缺,及完全丧失生活能力,同时担心创伤后手术治疗、预后以及对家庭、社会地位的影响,容易对今后的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悲观绝望心理,甚至抗拒抢救与治疗。多发生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患者的心理由于可能面临的生命危险而应激失控,感觉到无能、无望、无助,容易受伤害、刺激,表现为反应激烈、表情淡漠,有些甚至辱骂前来救治的医护人员,或者干脆放弃救治。
3 矿山急救患者的心理需要
3.1 尽快得到救治
由于矿工受到特别突然的伤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表现出惊恐不安,情绪紧张,不时还会呼叫求救或呻吟,对意外事故可能造成的残疾进行否认,或者怨天尤人,甚至出现消极厌世,有的出现急性心理创伤的情绪休克状态表现为不呻吟,没有言语冷漠。这时患者就需要医护人员能将自己从危险中救出来,全力以赴,分秒必争,用友善的态度,美好的语言,娴熟的应急处理措施使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得到放松。
3.2 有安全需要感
对急救转运使用的工具要快而稳,各种设备器材完好,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陪伴,能正确处理各种突发病情,同时,要将患者的身体姿势摆到有利于急救同时又是最舒服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心理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护士首先接触患者,护士的语言行为对患者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调护.减轻其恐惧、焦虑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保证对患者能及时的诊断治疗是护士的重要护理措施。
1.2.3.4 加强病人的住院管理:保持病房清洁、整齐、舒适、安全、安静,避免噪声。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认真做好病房的晨晚间护理。病房的病床、床头柜、靠椅等放置位置应固定、规范、整齐、安全,不得随意搬动。
3.3 加强社会支持,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鼓励家属及同事多陪护患者,单位领导探视、慰问,劝慰激励患者,在生活上给予帮助、照顾,使其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正视疾病,坦然面对,解除其后顾之忧,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4 心理护理措施
4.1 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4.1.1 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从职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自觉保持对社会、对患者的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有热爱护理事业并愿为护理事业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矿山急救具有多变性、紧急性、突发性等特点,因此,发生事故者的心理状态和对治疗的信心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仔细认真的倾听患者,以简洁、温和、稳重的言语告知其病情,并耐心细致的回答患者疑问,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保持热爱生命和事业的美好情感。无论什么时间、什么情况,都能以良好的自控力、敏锐的观察力、坚韧的忍耐力、细腻的情感对待事故发生者,通过对技巧的灵活运用,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精神痛苦减轻,患者的心情得到放松[3]。
4.1.3 精湛的业务素质
院前急诊护理的内容与院内急救护理不一样,它对现场急救和中途急救特别强调,设备条件有限、隐患多、护理人员的压力大、体力消耗大、急救现场条件差、操作难度大等都是其特点。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有娴熟的操作水平和较高的专业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对患者要进行心理抚慰,通过自己的表情、姿势、言语、态度去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或行为进行影响或改变,以达到消除或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帮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良好心理状态。
4.2 不同心理问题的处理措施
4.2.1 焦虑的护理
突发的事件,身上的疼痛,使很多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及时对其进行焦虑水平的评估,了解焦虑的原因,打消患者各种不必要的疑虑。护理人员要尽量保持和蔼、语气平和的态度,学会认真倾听,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告知通过叫喊、发怒、哭泣等行为来宣泄心中的不安,缓解焦虑情绪。在遇到较严重的伤情时,护理人员要沉着、神态自若、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以免因惊慌或不恰当的言语而增加患者的恐惧心理,对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和劝慰工作,使患者增加治疗信心。遇到患者情绪激动,发脾气时要理解患者,向患者解释过度的焦虑会影响治疗效果,必要时给予抗焦虑药物。并做好家属的工作,与医护合作,去关心、体贴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度过,往往会收到比护理人员更好的心理护理效果。同时将抢救患者、危重患者与一般患者隔开,以减少精神刺激、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4.2.2 恐惧的护理
到达急救现场,护士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为抢救赢得时间,绝不可惊慌失措。护士要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康复的过程,及时处理,消除躯体疼痛。治疗时,要操作熟练、不增加患者的痛苦;投入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对待恐惧的患者,无论后期治疗会有什么结果,都要给予支持、鼓励、进行安慰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放心,尽可能避免消极暗示,为了减少或消除患者恐惧的原因,找出具体的恐惧原因,以更好的进行处理,维持患者平衡的心理。护士应当劝说家属,以积极、乐观、坚强面对患者,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4.2.3 绝望的护理
对无助感觉强烈、绝望的患者,护士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对他们加倍关心,理解体贴伤员,对一些伤残严重患者,要多关心、多安慰、向他们介绍有成就的伤残人的事迹,勉励他们要身残志不残,敢于面对现实,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目标,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要明确诊断、尽快处理,给予及时、果断的心理疏导,始终保持耐心、关爱、亲切的态度对待患者,使其感受到像是在与亲人谈话,从而和患者拉近距离,了解更多患者的想法,消除伤者的心理阴影,较轻伤者对受伤不可治的想法,鼓励患者树立战胜困难、疾病的信心。嘱咐亲人要控制情感,不要再增加患者的悲痛。
5 结 论
临床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护理会解除患者的不良心态,并把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变为争取战胜疾病的内在动力。事故的发生不仅给患者的躯体造成严重伤害,还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很好的沟通技巧与心理知识,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差异及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因人而异的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其感受到理解与关心,减少恐惧心理,消除思想顾虑,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因此护理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必要的知识,以微笑的服务,语言的文明,理解的心态,快捷、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病意识进行积极调动,才能真正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才能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1]孙刚,刘玉法,高美.院前急救概要[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
[2]郑之田.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94.
[3]杨丽丽.急救护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张松峰.急救护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R47
:A
:1671-8194(2013)08-03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