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定位法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2013-01-23迟百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肌间臂丛锁骨

迟百胜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 铁岭 112001)

综合定位法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迟百胜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 铁岭 112001)

目的 探讨综合定位法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对 100 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50 例。Ⅰ组采用综合定位法定位,Ⅱ组采用传统定位法定位。局麻药均为耐乐品 75mg+2% 利多卡因 20mL。结果 Ⅰ组神经阻滞完全 48 例,阻滞不全 2 例。Ⅱ组神经阻滞完全 29 例,阻滞不全 21 例。综合定位法定位组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定位法定位组(P< 0.05)。结论 应用综合定位法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比传统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

综合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小,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有效阻断各种不良的神经反射、预防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便于手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基层医院上肢手术患者较多,因此臂丛神经阻滞的熟练掌握就非常重要,以免出现损伤血管及出现阻滞不全现象。神经刺激仪、超声引导的应用虽然使阻滞成功率大大提高,但在基层医院却难以广泛开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进行的100例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其中肌腱吻合术28例,血管吻合术10例,清创缝合术34例,骨折内固定术25例,截肢或截指术3例。

1.2 方法

所用局麻药均为耐乐品75mg+2%利多卡因20mL,加生理盐水至40mL。分别用综合定位法和传统定位法做臂丛神经阻滞,然后记录阻滞效果,完全无痛为阻滞完全,略有疼痛及需要辅助用药为阻滞不全[1]。

传统定位法如教科书所说步骤施行,但通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易出现阻滞不全,特别是肩部与尺侧手术,定位盲目性大,常需辅助静脉麻醉药,麻醉风险加大。

而综合定位法我经过多年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归纳如下:①摸出肌间沟,前斜角肌接近垂直,从肌间沟顶端往下轻扪,感知到一自舌骨向同侧肩胛骨(内上斜向外下)的键划,以食指掌面皮肤仔细体会如橡皮筋,此处即可。②引出到手的异感,这一点很重要。臂丛引出肩的异感往往不可靠,不用追求手桡侧或是尺侧的异感,只要异感到手。阻滞臂丛的部位是在根的附近,而神经外的筋膜尚不完整,所以药物扩散浸润麻醉效果确切。而臂丛自上而下是C5~8和T1,如果针引出肩和上臂的异感,针尖可能在C5的附近,如果用药可能下面浸润不到,如果异感到手,至少是在6,7的附近,也就是在臂丛的正中,用药效果肯定好。③臂丛神经从颈椎到腋窝远端一直被椎前筋膜及其延续的筋膜所围绕,处于一个持续相连的筋膜间隙中,故从腋鞘注入局麻药,只要有足够量,可一直阻滞到颈丛神经。④手指沿沟下摸,直到锁骨上窝触得锁骨下动脉搏动,同时向沟内重压,患者诉手臂麻木或有易感,则定位无误。⑤一般第六颈椎横突与环状软骨处于同一水平,故从环状软骨向后作一水平线,与肌间沟的交点即为穿刺点。⑥摆好体位后,站在患者头侧,看穿刺侧,最高点旁边就是肌间沟,当然先要把水平位置搞对。⑦不寻找异感,而是穿刺时以较明显的突破感为准,此时针尖已进入臂丛鞘内,给药20~25mL效果绝大多数很好。穿刺针头用5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我的诀窍是穿刺前把针头对着酒精棉球扎10次,这样针尖就会变钝,突破感才会出来,当然也有少数只有扎破纸的感觉,在乎自己细心体会。⑧患者头侧向健侧,看到胸锁乳突肌锁骨头,沿着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划过到下一条的肌肉就是前斜角肌,摸到的那个间隙就是前中斜角肌肌间沟了,在锁骨上三横指进针。⑨药物的选择,包括量和质两方面,且量比质要重要,肌间沟入路如果异感不是很明确,可以靠增加药液的量来弥补,用到25~30mL,至于药物根据手术长短来选择,耐乐品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个人感觉不光阻滞时间长,毒性小,弥散的效果也不错,可弥补手法的不足。⑩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锁骨头上1-2横指,两手指固定好皮肤然后往外侧滑动,要用力压紧皮肤,紧跟着再次陷入一个沟里的时候就是了,这时候可以嘱患者做深吸气,你的手指底下会有肌束滑动的感觉,那是呼吸辅助肌的缘故,这更是可以确信。碰到神经后患者有异感后会有逃避反射,一定要固定好针头(很重要),以免功亏一篑,建议可以用病房里输液用的头皮针。推药前回抽,注药,阻力很大,那样的话效果应该不错,如果患者还直叫唤“麻了”,那就肯定阻滞完善了。一般找异感都要定位到手指,哪几个手指,做哪一侧的手术,那一侧的手指异感肯定要有,一般至少找到3个以上。3胖的患者有时肌间沟不太好找,探了半天也不行,但如果你摆好体位,重新定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了。4最后一点,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

1.3 统计学方法

Ⅰ组神经阻滞完全48例,阻滞不全2例。Ⅱ组神经阻滞完全29例,阻滞不全21例。综合定位法定位组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定位法定位组(P<0.05)。

2 结 果

应用综合定位法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比传统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

3 讨 论

综合定位法包括体表定位、穿刺感觉、异感寻找、注药感觉,注药容量等,就是不拘泥于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考虑,博采众长,所有定位法了然于胸,熟练掌握,在定位和穿刺感觉上趋于完美,使麻醉操作迅速,止痛效果可靠,使患者减少痛苦。

[1]张元信,侯书健,王菊荣,等.臂丛阻滞中增强运动与感觉分离效应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0):28-30.

R745.4

:B

:1671-8194(2013)08-0111-02

猜你喜欢

肌间臂丛锁骨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