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应用

2013-0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麻药穿刺针蛛网膜

叶 红 张 瑞 赵 佳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院集团东海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1)

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应用

叶 红 张 瑞 赵 佳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院集团东海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阻滞的方法及应用。方法 选取 2011 年以来采用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肌松完全,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小,麻醉并发症少。麻醉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着重加强对循环和呼吸的管理。结论 蛛网膜下隙阻滞可用于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等产科手术。起效快、效果好、局麻药用量少、经济、简便。

蛛网膜下隙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麻醉管理

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使受阻滞的脊神经根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脊麻),阻滞局限于肛门会阴区者称谓鞍麻。一般来说,神经纤维具有的每一种功能对局部麻醉的耐力都不一样,所以可做到分别阻滞[1]。蛛网膜下腔阻滞从骶部向头部方向进行,消退时相反,粗的脊髓纤维(含运动功能及本体感觉)对阻滞耐力大,功能恢复也快,所以需要药量也最大。选取2011年以来采用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的方法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择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40~78岁,平均51岁。宫颈癌32例,卵巢癌8例,子宫内膜癌20例。

2 方 法

2.1 准备工作

患者术前用药、抢救物品及穿刺包(针及导管见后)的准备、消毒和检查同硬膜外阻滞。局麻药宜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体位、穿刺点选择及消毒:手术台要水平,患者取自然侧卧位,背脊略弯曲。单次鞍麻取坐位。穿刺点多取腰2~3或腰3~4棘突间隙。皮肤消毒要求同硬膜外间隙阻滞[2]。为避免化学刺激物进入蛛网膜下隙,穿刺前操作者须将手套上的滑石粉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患者穿刺部位皮肤上的碘酊须用75%酒精拭净: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不接触”技术,尽量不用手指握持穿刺针及导管尖端。仔细核对拟用的局麻药、溶剂以及辅助药物的剂量、浓度、有效期;检查安瓿是否完好无损;药物有无变色、沉淀或絮状物。核对无误后方可配药。

2.2 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技术

应用重比重溶液时,手术侧向下;应用轻比重溶液时,手术侧向上;鞍区麻醉均采取坐位。常规消毒铺巾后,选择L3~4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理由是因为脊髓到此处已形成终丝,穿刺时没有损伤脊髓的顾虑,L4~5间隙也可以。临床应用较多的微细导管主要为28~32G,均标有刻度,可指示插入深度。28G导管能通过22G穿刺针:32G导管可通过24~26G穿刺针[3]。当穿刺针至蛛网膜下隙,脑脊液回流通畅,将带有不锈钢内芯的微细导管,向患者头端或尾端(根据麻醉平面定)轻轻插入蛛网膜下隙2~3cm,然后缓慢退出穿刺针,并将导管不锈钢内芯退出2~3cm,以防损伤神经或致出血,其余内芯部分保留在导管内(该内芯极细,不影响注药,却增加导管硬度,防止打折),固定导管于皮肤上。为避免拔管时导管断裂,可将患者处于侧卧位,使肌肉放松,将导管轻柔拔出。

腰段蛛网膜下隙较窄,当穿刺针靠近椎体或椎间盘进行连续脊麻时,常见脑脊液回流通畅而置管受阻。取侧入穿刺及穿刺针与椎管略成角度,可有利于导管置入。微细导管细软,置管时易在穿刺针针尾内打折,可用2cm长20G静脉套管针在穿刺针针尾处套在导管外,避免打折,有助于导管推进。24~26G针较细软,穿刺时应轻轻持续用力,并使力的方向与针的长轴相一致,以免折针。腰穿针进至一定深度,且有明确的多次突破感,感觉针已进入蛛网膜下隙但未见脑脊液流出,可能系:患者颅压内太低,脑脊液不易自细针流出,可压迫颈静脉或让患者屏气以增高颅压,使脑脊液流出。针口被组织遮蔽,转动针体可予以解除。③进针深度不当,针尖斜面半入半出蛛网膜下隙,应适当调整针的深度。④穿刺针被血凝块或组织碎屑堵塞,可用针芯反复通透。经上述处置无效,多属针尖未进入蛛网膜下隙,应重作穿刺。

2.3 常用药物

等比重药液,2.5%普鲁卡因、1%丁卡因、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液。重比重药液,结晶普鲁卡因100~150mg+5%葡萄糖液3mL+肾上腺素0.25mg。1%丁卡因1mL+10%葡萄糖液1mL+3%麻黄碱1 mL(1∶1∶1液)。0.5%地布卡因生理盐水溶液1~2mL+10%葡萄糖液1 mL+3%麻黄碱0.25~0.5mL。2%利多卡因3~5mL+10%葡萄糖液0.5mL+肾上腺素0.25mg。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液0.8mL+肾上腺素0.2mg。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液1mL+肾上腺素0.2mg。轻比重液,地布卡因10mg+0.5%氯化钠溶液15mL。单次法用量8~12mL,一般不超过15mL。脊麻药中,肾上腺素的浓度不宜高于1/20万。单次脊麻肾上腺素极量为0.5mg。肾上腺素浓度过高能减少脊髓供血并出现全身性肾上腺素反应。

低平面脊麻及鞍麻、身矮、体弱、腹内压升高、老人等应酌情减少脊麻的局麻药用量。小儿常用溶于5%葡萄糖液的0.5%丁卡因。用量:体质量>4kg婴儿。0.13mL/kg;<4kg婴儿,0.07mL/kg;年长儿按1mg/岁计算;3岁以内,0.2mg/kg。

3 麻醉中管理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会引起一系列生理扰乱,它的程度大小与阻滞平面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麻醉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着重加强对循环和呼吸的管理。

3.1 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

常由于麻醉平面过高和患者心血管代偿功能较差所致,另外老年人、血容量减少的患者,都可在中低位麻醉平面时出现明显血压下降,血压下降程度和麻醉平面高低成正比关系。当胸腰交感神经缩血管纤维受到广泛阻滞时,可引起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骤减,以致血压下降[4]。当阻滞平面高于T4时,心加速神经受到阻滞,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减慢。又由于血压骤降,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呕吐中枢兴奋而发生呕吐,并出现烦躁不安,严重者造成意识消失。

3.2 呼吸抑制

阻滞平面过高时大部分肋间肌麻痹,可引起呼吸抑制,临床表现为胸式呼吸微弱,腹式呼吸增强,患者潮气量减少,咳嗽无力,不能发声,甚至发绀,严重者呼吸停止。处理:呼吸轻度抑制,吸100%氧辅助呼吸直至恢复;中、重度抑制时,因此时患者通气量明显减弱,应面罩加压控制呼吸,或气管插管行机械呼吸。全脊麻时呼吸、心跳停止,按心肺复苏处理,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脏用药等。

3.3 恶心、呕吐的诱因

血压下降,脑缺血缺氧致呕吐中枢兴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手术牵拉内脏。血压下降应用升压药,迷走神经兴奋应用阿托品;牵拉内脏所致应同时应用升压药和阿托品。

[1]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7.

[2]徐启明,李文硕.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0.

[3]魏绪庚,田素杰,石宝瑞.麻醉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461.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1.

R614

:B

:1671-8194(2013)08-0108-02

猜你喜欢

麻药穿刺针蛛网膜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脱单
麻药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