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2013-0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3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皮疹

刘 璐

(山东省兖州市中医院儿科,山东 兖州 272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刘 璐

(山东省兖州市中医院儿科,山东 兖州 27210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疾病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3%,远远低于观察组(93.3%),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以及口腔溃疡痊愈时间等方面均要短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疾病临床效果尤佳,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中西医结合;小儿手足口;临床疗效

手足口病(Hand Foot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其中年龄<3岁的婴儿发病率最高,可以引起发热、手、足以及口腔等部位出现溃疡、皮疹,对于部分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而言,则会引起心肌病、肺水肿、急性迟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脑炎以及呼吸道深度感染等方面的并发症[1]。尤其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则病情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出现死亡的概率非常之高[2]。引发小儿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目前已经发现的就有20余种),在这些病毒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与柯萨奇病毒(Cox Asckievirus)A16型两种病毒。本文主要将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20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应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资料源于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20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为6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5.6±3.20)岁,其中发病年龄≤3岁的患者数为83例(占69.2%),3~6岁为26例(占21.7%),7~11岁为11例(占9.1%);病程为7~15d,平均病程为(11.2±1.5)岁。将本组患儿随机性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在性别比、年龄、各个年龄段的病例数以及病程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本组120例患儿在就诊之前1~3d有咳嗽、哭闹、食欲不振、发热、头痛以及流涕等症状。其中,发热例数为103例(85.8%),热程为1~5d,平均热程为(3.2±0.9)d,自发热第1~4天逐渐出现皮疹症状。没有出现发热症状的病例数为17例(14.2%)。本组患儿均出现了皮疹症状,其特征为[3]:①形态为椭圆形或是圆形斑丘疹、疱疹、丘疹,疱疹壁较厚而不容易破裂,大小约为4mm,周围绕以红晕,一般不存在疼痛或是痒感;②分布:皮疹出现在手部最多,为110例(91.7%),足部为102例(85.0%),臀部79例(65.8%),下肢及膝部26例(21.7%)。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注射使用头孢噻肟钠与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蒙脱石散外用治疗。给药方法:100mg/(kg·d),加入0.9%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点注,2次/d;5mg/kg的阿昔洛韦,2次/d;外用药物使用蒙脱石散口腔局部外涂,2次/d。

1.3.2 观察组

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治疗加口服中草药。药物:生苡仁10g、杏仁6g、白蔻仁3g、法半夏8g、陈皮8g、黄连4g、泽泻6g、金银花10g、藿香6g(后下),水煎100mL,分2次服。

1.4 疗效标准

①显效:用药24~48h之后患儿的体温恢复至正常的状态,手足心皮疹以及口腔疱疹溃疡出现明显好转;②有效:用药48~72h时间范围内患儿体温正常,手足心皮疹及口腔疱疹溃疡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③无效:用药超过72h患儿体温并未恢复至正常状态,手足心皮疹口腔疱疹及口腔溃疡并无任何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症状。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由SPSS15.0软件加以统计及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计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计算。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果为:观察组显效例数23例,有效33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56/6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无效19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3%(41/6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治疗重症患儿在退热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以及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分别为(1.6±0.8)d、(2.3±1.5)d、(2.7±1.8)d,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2.5±1.2)d、(4.1±2.2)d、(4.5±2.4)d,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4例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对照组有56例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而且还有3例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其余患儿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手足口病为常见于3岁以下以及夏秋季发病率较高的小儿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以及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以及臀部均会出现斑丘疹及疱疹。对于绝大多数患儿而言,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发病非常急促,且进展较快,很容易会发展成为重症甚至是危重症而死亡。

现代医学认为,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 A16型、肠道病毒 71 型多见) 引发的急性传染病[4]。继发感染后,病毒与细菌共存机体,所以临床治疗时,抗病毒与抗感染同时实施,才能迅速取得临床疗效。本病在中医属“湿温”、“时疫”等范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感受疫毒后,病情变化迅速,热毒夹湿自口鼻而入,内蕴三焦,发于心脾。因舌为心之苗,脾开窍于口及四肢,故疱疹以口及四肢为主,兼见发热,一般预后较好。严重则毒热内陷,蒙蔽心包,扰动肝风,或湿热窜及经络,临证可见嗜睡、易惊、肌肉阵挛、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肌肉痿软无力等[5,6]。

本研究主要对两组临床疗效、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3%,远远低于观察组(93.3%),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以及口腔溃疡痊愈时间等方面均要短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疾病临床效果尤佳,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1] 廖承琳,潘家华,吕勇,等.小儿手足口病289例临床观察及治疗策略[J].安徽医学,2008,29(4):348-349.

[2] 刘利梅,李晓红,吕勇,等.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18例的临床观察与救治[J].安徽医学,2008,29(4):354-355.

[3] 张华,陈泽燕,陈海丹.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7):2916-2917.

[4] 张蔓莉,王箴,江毅,等.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3):303-304.

[5] Schmidt NJ,Lennette EH,Ho HH.An apparently new enteroviru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J].J Infect Dis,1974,129(3):304-309.

[6] Gilbert GL,Dickson KE,Waters MJ,et al.Outbreak of enterovirus 71 in Victoria Australia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neurologic involvement[J].Pediatr Infect Dis J,1988,7(7):484-488.

R272.5

B

1671-8194(2013)23-0287-02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