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3-01-23何春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3期
关键词:钛网脊髓型前路

何春军

(荔湾区骨伤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140)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何春军

(荔湾区骨伤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140)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56.5岁。单节段病变者17例,双节段病变者10例,三节段病变者8例。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85~120min,平均95min。出血量100~190mL,平均140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5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病例出现。2例患者术后声音嘶哑,1个月后恢复。按JOA评分标准评定,本组优13例,良15例,好转7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高度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的特点。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退行性变最常见的一类疾患,临床治疗该型颈椎病最主要的手术方式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56.5岁。所有患者均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并进行颈椎MRI扫描。颈椎X线片示:28例患者颈椎生理前凸变直,,颈椎后凸,30例椎间隙变窄者,17例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颈椎MRI结果提示:所有患者均有颈椎间盘信号减退,局部形成骨赘,脊髓受压;25例患者受压节段的脊髓伴有不同程度的高信号改变。单节段病变者17例,双节段病变者10例,三节段病变者8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手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气管推压训练。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仰卧,头颈自然后仰。单节段病变的患者采用颈部横切口,双节段和三节段病变的患者采用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斜切口。显露椎体后用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病变椎间隙后放置椎体牵开器,通过调节张力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单节段病变者先切除椎间盘,去除病变间隙上下2个椎体的部分骨质,用刮匙刮除椎体后缘骨赘,已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双节段和三节段病变者,沿双侧颈长肌内侧缘由向后开槽,切除病变椎间隙的椎间盘及相领椎体后缘的骨赘,将减压节段连成一个长方形骨槽。剪取比骨槽长度长1~2mm的钛网,将减压过程中咬除的碎骨切成碎块装入钛网中并压实。在椎间隙撑开的状态下,将钛网嵌入骨槽中,去除撑开装置。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钢板,固定于减压骨槽上下椎体上。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钢板、螺钉位置满意,椎间隙无过撑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2.2 术后处理

术后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3~5d。并予雾化吸入3d,2d后拔除引流管,24h后开始佩戴颈托下床活动,6周后摘除颈托,5~7d后拆线。分别于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时复查X线片了解内植物位置和植骨融合情况。

2 结 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采用JOA评分标准[1]评定患者的脊髓功能,并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分-术前评分)×100%,改善率≥75%为优,50%≤改善率<75%为良,25%≤改善率<50%为好转,改善率<25%为无效。

2.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85~120 min,平均95 min。出血量100~190 mL,平均14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5个月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病例出现。2例患者术后声音嘶哑,1个月后恢复。按上述标准评定,本组优13例,良15例,好转7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高度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

3 讨 论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组织退变压迫脊髓,导致脊髓受压或缺血,使脊髓发生功能障碍。在临床上患者常有四肢麻木、无力、走路时有踩棉花感等表现。如果能通过手术尽早解除脊髓压迫,就可能抑制病变持续进展。

通过前路手术切除椎间盘及增生的骨赘,可以对受压的脊髓起到直接减压的作用,同时于术中在开槽后的部位植骨,还能恢复颈椎生理前凸。后路椎管成型术可使脊髓轻度后移,减轻前方压迫,起到间接减压的作用,但不能恢复椎间隙高度,而且该术式会破坏脊柱稳定性[2]。因而,目前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多采用前路手术进行治疗。

钛网植骨可为植骨区提供即刻和长期的稳定作用。该方法不但能充分利用减压时所切除的骨块,而且可以避免自体髂骨取骨可能引起的供骨区发生并发症[3]及取骨的痛苦,也可以避免异体骨移植融合率低和传播疾病的风险。钛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能保证植入后不易变形,植入的钛网可为减压节段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和稳定性。钛具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在人体内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不必进行二次手术将其取出。加之钛没有磁性,术后患者仍可接受磁共振检查。

嵌入减压后骨槽中的钛网与其上下椎体终板之间有在一定的作用力,但这不保证钛网的稳定。当颈椎伸展时会加剧这种不稳定倾向愈,有可能导致钛网滑脱,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1]。因此,我们用锁定钢板在减压节段上下进行固定,将钛网牢牢地固定在骨槽中,能有效地防止钛网的滑脱及移位。

吕书军等[4]认为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而钛网融合器加锁定钢板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程建民[5]采用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认为经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植骨融合率高。吴坤芳等[6]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经12个月随访,18例患者在6个月时植骨均全部融合,无钛网移位脱落或螺钉松动,根据JOA分级方法对脊髓功能评分,术后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恢复,认为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本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与这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因此,笔者认为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的特点。

[1] 李建明,杨烈东,刘国庆,等.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J].中医正骨,2009,21(11):59-61.

[2] 白克文,马华松,吴继功,等.颈椎病前路减压不同重建术式疗效的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0,31(1):24-26.

[3] Thalgott JS,Xiongsheng C,Giuffre JM.Single stage anterior cervical reconstruction with titanium mesh cages, local bone graft, and anterior plating[J].Spine J,2003,3(4):294-300.

[4] 吕书军,陈志刚,周广鑑,等.前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0,31(3):182-184.

[5] 程建民.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20-2821.

[6] 吴坤芳,余永壮,韩春,等.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0-111.

R681.5

B

1671-8194(2013)23-0202-02

猜你喜欢

钛网脊髓型前路
保留钛网清创并皮瓣转移修复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的治疗体会
前路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效果观察
颅骨修补术后钛网裸露感染的处理及治疗体会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急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性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
头皮皮瓣结合自体肋骨修复颅骨缺损术后钛网外露
逐梦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