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检验

2013-01-23杨连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3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敏感度

杨连成

(安徽省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怀远 233400)

浅谈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检验

杨连成

(安徽省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怀远 233400)

目的 为了获取如何有效经济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方案,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进行系统的诊断性试验。方法 收集统计我院近段时间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组)与SLE患者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对照组)的各项检测的临床资料,比较与分析各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AKA+IgG-RFs+IgM-RFs+IgA-RFs与RF+IgM-RFs+Anti-CCP等各类检测项目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都有不足和优势。结论 为了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采用联合诊断的方法,且不同的检测项目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时期的诊断和不同类别的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检验;联合诊断;诊断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大疑难杂症,如何有效经济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我们一直讨论和探究的一个问题。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检验中,采取联合诊断,针对不同抗体的检测能有效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能有效的对不同的诊断需求提供帮助,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能,并总结出联合诊断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析回顾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收治的77例RA患者(观察组),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49例,平均年龄在53岁左右;45例SLE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有35例,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平均年龄在42岁左右。各类患者分别符合各项诊断标准,如类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美国风湿协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等。并且有关患者排除了其他炎症疾病的可能,两组患者都具有统计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SM-3型酶标仪,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生化分析仪,CDK2试剂盒、IL-1β试剂盒、IL-1RI试剂盒,ROCHE配套试剂等用来检测各类抗体,还有用于检测不同抗体的由不同公司提供的实验试剂盒和试剂。

1.3 标本采集处理和保存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分别采集静脉血,将采集的静脉血分别装到无抗凝管和分离胶管内,分别用于分离血清检测AKA、ANA、dsDNA、Anti-CCP、Anti-RA33等指标和检测各生化指标如RF、CRP、IgG、IgA、IgM、ASO等。并且将采集的静脉血另外装于无抗凝管,将其离心并取血清在-70℃的环境中冰冻保存用于检测IL-IRI、IL-1β、RFs、CDK2。

1.4 检测方法

用ELISA方法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说明检测Anti-CCP抗体和Anti-RA33抗体以及RFs抗体、IL-1RI、IL-1β、CDK2抗体。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RF、ASO、IgG、IgM、IgA。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NA、dsDNA、AKA。用斑点印迹法进行测定ENA。在检测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的试剂盒操作说明和步骤。认真记录与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方面,采用阳性率比值的表达方式表示计数资料,其中阳性率比值的意思为真阳性除以真阳性与假阳性的合乘上百分比。采用均数标准差的表达方式表示定量资料。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组间的比较,一般采用Welch法和单因素方差法进行分析比较。针对多方面的多重比较,一般采用LSD法或Dunnett检测的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独立样本的比较则采用t检验。并在统计中,合理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根据各类比较分析统计利用不同的方法。并在选取好各工作最佳点与统计出数据的情况下计算出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且采用联合检测诊断以便来确定诊断的效能。

2 结 果

去除无诊断意义的几个检测项目指标和对比,结果如下: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按照CDK2,CRP,IgM-RFs,RF,IL-1RI,IgA-RFs,IgG-RFS,ENA,dsDNA,AKA,ANA,Anti-CCP,Anti-RA33,IgA,IgM的顺序分别是:49.0%,88.0%;71.3%,56.2%;45.2%,98.9%;63.1%,96.1%;27.9%,99.2%;43.7%,99.0%;48.7%,99.3%;26.0%,54.9%;0.8%,94.1%;6.5%,99.1%;47.9%,52.3%;70.8%,90.0%;15.4%,90.7%;13.5%,94.3%;4.0%,94.1%。②观察组与SLE患者组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按照CDK2,CRP,IgM-RFs,RF,IL-1RI,IgA-RFs,IgGRFS,ENA,dsDNA,AKA,ANA,Anti-CCP,IgM的顺序分别是:50.1%,94.9%;71.9%,53.1%;47.1%,98.0%;62.8%,93.1%;27.0%,97.5%;42.0%,97.0%;50.0%,97.5%;26.0%,0.8%;0.8%,88.1%;6.5%,97.0%;48.0%,11.5%;70.0%,91.0%;4.0%,88.0%。③观察组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组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按照CDK2,IgM-RFs,RF,IL-1RI,IgA-RFs,IgG-RFS,ENA,dsDNA,AKA,ANA,Anti-CCP,Anti-RA33,IgA,IgG的顺序分别是:100.0%,50.0%;54.9%,94.0%;63.0%,96.9%;40.0%,94.5%;52.0%,91.0%;60.0%,90.0%;26.0%,85.0%;0.8%,97.0%;6.5%,100.0%;48.0%,85.1%;70.0%,92.0%;14.9%, 96.2%;14.1%,90.0%;15.0%,95.0%。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联合诊断中,AKA+IgG-RFs的特异度最高在串联试验中,为百分之百。RF+Anti-CCP+CRP+IgG-RFs的敏感度最高在并联试验中。

观察组与SLE患者组在联合诊断中,CDK2+CRP+IgMRFs+RF+IgG-RFs的特异度为百分之百在串联试验里,而在并联试验里,RF+Anti-CCP+CRP+IgM-RFs+CD2的敏感度为99.8%。

观察组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组在联合诊断中,RF+Anti-CCP+IgM-RF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5%和81.0%在串联试验里,而在并联试验里,CDK2+RF+IgA-RF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2.0%和93.2%。

3 讨 论

作为一个以慢性多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直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安全的病症,它的高致残率和对身体的破坏性是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1,2]。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不在少数,特别是20~50岁的人群,更是发病的高发人群[3]。如果不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很可能因为导致的关节功能丧失而丧失劳动力,更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尽早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能有效的减少伤害,控制病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探索能够更灵敏和更特异的对治疗和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指标与方案,所以在早期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检验显得格外重要与关键,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检测这些检测的项目中,使用并联与串联的试验方法,为的是高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选取具有较高敏感度或较高特异度的实验诊断项目,加强就诊诊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而通过联合诊断的分析,我们发现单一的检测指标不能作为理想的指标。如果要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我们可以选择诊断特异度高的AKA+IgG-RFs的串联试验方法的检测。而我们如果要用于疾病的筛查实验,则我们可以用RF+Anti-CCP+CRP+IgG-RFs的并联试验方法的检测。而如果我们要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的项目,则我们可以使用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很理想的RF+Anti-CCP+IgM-RFs的并联试验的检测。所以通过以上的一些总结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中,采取不同的检验可以获得不同的诊断目的,从而提高诊断的效能。

总之,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我们只有检验出了不同抗体不同时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在联合诊断的系统分析下,才能有效的提高诊断效能,才能安全的高效的经济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所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检验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非常关键且意义重大。

[1] 陈剑,丁云川,尹帆,等.超声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病变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12):57-59.

[2] 王健.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类风湿关节炎关系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305.

[3] 颜峰,崔艳平.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8):166-167.

[4] 庞学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中西药治疗[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5(1):44.

[5] 韩建武.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表现[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7): 41-42.

[6] 谢伟,林翠辉.免疫指标检测分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医院,2011,11(5):61.

R593.22

B

1671-8194(2013)23-0108-02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敏感度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CC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