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慢性病患者家庭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2013-01-23彭依娜何湘琴张建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期
关键词:慢性病血糖社区

彭依娜 何湘琴* 张建英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上海 200240)

社区慢性病患者家庭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彭依娜 何湘琴* 张建英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上海 200240)

家庭护理;健康教育;慢性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各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逐渐增加,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健康教育就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危害,转变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纳有益的生活方式,预防、消除危险因素[1],有效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加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此次在社区内开展家庭护理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川社区患有慢性病的患者100例,通过家庭护理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其中男性47人,女性53人;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6岁;患有单纯性高血压39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28例,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21例。

2 健康教育实践

每二周家庭护理人员上门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一次,并且平时可随时电话咨询。每例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周期为6个月。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谈,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收集相关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了解患者对慢性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程度、服药依从性、饮食习惯、生活行为方式等信息,并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健康计划,进行实施评价。

2.1 介绍疾病知识

向患者介绍各种慢性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及特点、并发症、预后等,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关知识有所掌握,正确认识疾病。如使糖尿病患者和家属意识到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以自觉地配合治疗。

2.2 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而不合理的饮食是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饮食。忌进食不规律、忌暴饮暴食,宜少量多餐。指导患者限制过多的脂肪、辛辣刺激性和盐的摄入;限烟少酒;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选用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食物,如燕麦片、大麦等。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总的热量摄入,食物应偏向于全谷类,可选择粗粮等血糖指数低的食物,多食大豆及其制品,在血糖理想的情况下可适当吃一些含糖量少的水果,如苹果、番茄、黄瓜等。同时,吃了水果后,应适当减少主食量,这样有助于控制血糖。

2.3 运动指导

运动可增加血液循环,加快体内脂肪代谢,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改善疾病。指导患者坚持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选择散步、慢跑、交谊舞、打太极拳等运动项目。而对于活动受限的患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患者或家属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或借助辅助器械活动等。注意不饱餐后或饥饿时活动,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在运动时节奏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如在运动中出现不适症状,尤其是胸闷或胸痛、气促、头晕、无力、出冷汗等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原地休息或到就近通风良好的地方,如症状未缓解,立即拨打120,由救护车送往医院。如症状有所缓解,也应及时到院就诊。

2.4 心理指导

患者患病后情绪会有所变化,产生抑郁、焦虑,会责怪家人未尽心照料,挑剔,甚至有些人脾气会变得暴躁。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些异常的情绪也会越严重。首先应根据患者心理反应的原因做好疏导工作,耐心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教会患者如何自己调节心理、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鼓励患者多向朋友、亲人倾吐,多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告知患者家属需耐心热情的照料,多鼓励、多关心患者,使其振作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2.5 服药指导

慢性病患者治疗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指导慢性病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所服用药物的名称、主要作用、剂量、数量等。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时间,了解饭前、饭后服用的重要性,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按医嘱规律用药,指导家属监督服药,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注意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避免随意停药、增减药物剂量等。

2.6 自我管理指导

指导患者接受健康体检,至少每年1次。定期测量血压、血糖,1~2周至少测量一次。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测糖化血红蛋白2~4次,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患者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可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许多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在家中正确测量血压、血糖,并告知血压、血糖的正常范围及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并让患者做好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动态信息,如有异常及时就诊。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2.7 安全指导

指导高血压患者早晨起床动作不要过快,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发生。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锻炼,运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以免发生低血糖导致意外。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机体功能减退,应变能力降低,视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意外,因此老年人起居动作要轻缓,不宜长时间站立,生活环境布局要合理,通道不堆放杂物,常用的东西不要经常随便移动位置,以便于取用。室内光线要充足,应保持家中地面平整干燥不打滑,穿防滑拖鞋,以免摔跤。行动不便者,应有人搀扶或用拐杖帮助。

3 体 会

社区护理人员对社区人群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是提高社区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2]。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病床,把各种预防保健,康复护理服务送到患者家中,在进行健康教育中,建立了新型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沟通,深得患者信赖,容易激励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3]。

通过半年的健康教育,社区护士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每二周一次的交流,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对各类慢性病能正确认识,逐渐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掌握了疾病治疗的基本常识,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监测、自我保健,增强了自我保护、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作为社区医务工作者,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1] 蓝玉娟.浅谈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9,9(10):249-250.

[2] 杨建英.家庭会理中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下半月,2005,19(6): 1104-1105.

[3] 秦德英.社区家庭护理中的健康教育[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9, 15(3):232-233.

R473.2

B

1671-8194(2013)01-0344-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慢性病血糖社区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癌症只是慢性病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