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概况
2013-01-23蔡亮亮蔡而玮
蔡亮亮 蔡而玮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医外治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概况
蔡亮亮 蔡而玮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混合痔术后易出现疼痛、水肿、出血等并发症,中医外治法对于肛肠疾病疗效显著。对中医外治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指导临床肛肠疾病的研究。
中医外治;混合痔;术后
混合痔是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疾病,是由于人类直立而特有的疾病,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痔的发病率占肛肠疾病的87.25%。当痔核太大,手术是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诸如疼痛、水肿、出血、便秘等。中医外治法对于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有较显著疗效。中医学在很早以前就采用外治法如《礼记》日:“头有疮则沐,身有疮则浴”。它是与内治法相对而言的,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或黏膜,使之快速吸收,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但它也跟内治法一样是需要辨证治疗的,根据不同疾病的发展过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熏洗法和栓剂、药膏外用、注射法、扩肛法以及其他等。现对近几年中医外治法对于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概况作如下综述。
1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坐浴乃是历史悠久的中医传统外治之法。是用药物加水煮沸,取其烟气上熏,借着药力和热力的作用,湿润蒸腾的热气可使肛门括约肌松弛,皮温升高,毛孔开放,使腠理疏通,药液中的又效成分通过皮肤或黏膜的感受器被机体吸收,气血流畅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不仅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肉芽组织的生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伤口的愈合,故可良好的预防术后并发症[1]。张冬等[2]认为应依据创面修复的生理过程分成3期熏洗。在炎症期治宜清热解毒燥湿,祛腐生肌止痛,采用方为苦参、黄柏、马齿苋、芒硝等;纤维增殖期治宜收敛生肌止血,采用方为白及、白芷、苦参、黄柏、芒硝等;而上皮覆盖期治宜生肌软坚,采用方为苦参、黄柏、芒硝、明矾、当归等。总共治疗82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3+2天,而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8+3天。表明各期应用不同的药物熏洗能明显缩短痔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张宁等[3]对43例治疗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组方: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2g,川芎12g,当归10g,生地黄12g,地榆12g,五倍子10g,苦参10g,血竭15g,熏洗坐浴,对照组则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加温水3000m L熏洗坐浴,结果治疗组43例,痊愈17例,有效22例;对照组42例,痊愈7例,有效19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桃红四物汤加减外用治疗混合痔术后,可有活血化瘀,通便解毒消肿之功效,“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钟瑾等[4]主张坐浴中药温度以38~42℃为宜,认为熏洗坐浴水温过热会加重出血及水肿,但水温过低则会影响中药药效的发挥。而坐浴时间过长会加重水肿,因手术损伤了毛细血管及毛细淋巴管,而坐浴液中的水分子渗透进组织间隙,组织液不易吸收、消散,使水肿程度加重,故主张坐浴时间以10min左右为最佳。郑祥超等[8]以疏通气血,散瘀化滞,消肿止痛的治法,运用痔痛安搽剂(苦参、山银花、薯莨、士大黄、枳壳、槐花、野花椒)对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40人,实验组用痔痛安搽剂熏洗,每日2次,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熏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水肿的显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疼痛的显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52%(P<0.05),实验组治疗出血的显效率97.5%与对照组显效率9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混合痔术后使用痔痛安搽剂坐浴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加快创面愈合。
2 栓剂、药膏外用
是运用各种中药制成的膏剂及栓剂直接涂于患处,直接作用于伤口而起到疗效的方法。奎继中[5]采用自制的生肌止血膏治疗混合痔26例,疗效满意;其中包括三七、当归、血竭、紫草、白芷、麻油,认为三七有止血、补血、活血之功,为“伤科圣药”,紫草凉血、解毒;白芷止痛、生肌、排脓;麻油有解毒生肌之功,当归补血活血;血竭行瘀止血、敛疮生肌。诸药合用能排脓解毒、生肌止血、促进创面愈合,故能很快控制痔疮创面出血。沈峰等[6]将普济痔疮栓用于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后,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术后第2天对疼痛、水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92%,术后第7天治疗疼痛、水肿的总有效率则均为98%。普济痔疮栓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水肿等局部症状控制效果良好。寇玉明等[7]运用生肌玉红膏纱条(当归、白芷、紫草、轻粉、血竭等)对混合痔术后换药,并与凡士林纱条作对比。得出结论:生肌玉红膏纱条对混合痔术后有明显促进伤口愈合,活血行气、生肌止痛的功效。牟奇蓉[14]用黄连膏加冰片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结果痊愈58例,显效22例,总有效率为93.22%,认为黄连膏是根据痔疮术后的主要病机辨证组方而成的,其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另外冰片外敷具有凉爽感觉,两药合用可直接作用于病所,有效抑制局部炎症,消除水肿,促进了淋巴回流及血液循环。是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有效的方法。
3 注射法
将配置好的药液注入痔核内或肛门直肠周围,使痔核萎缩、坏死,或纤维固定,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唐永琼等[9]将复方当归注射液用于痔术后创面的注射,与亚甲蓝注射相比其长期镇痛效果相当,而在创面水肿、疤痕增生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的长短比较,复方当归注射液比亚甲兰的并发症轻并且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张小冬[10]利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做创面点状注射,证实了复方丹参注射液基本能满足临床镇痛的要求。
4 扩肛法
张鑫麟等[11]认为环状混合痔术后行扩肛手术,能够防止术后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或避免水肿疼痛,并可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使痔核缩小或消失,降低了术后水肿发生的可能性。故混合痔术后扩肛可避免水肿的发生。
5 其 他
李修霞用中药保留灌肠,成分有黄柏、黄连、黄芩、仙鹤草、明矾等,治疗肛肠病术后出血63例,其中有36例1次治疗明显性止血,21例出血量减少,经4次灌肠治疗后血止的有4例。针灸镇痛也是中医治疗的特色。李宁[12]比较承山与长强穴配伍治疗痔疮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痔疮疼痛者按随机法分成电针组和药物组,各60例。电针组取长强、承山穴,用疏密波治疗;而药物组使用止痛药曲马多口服配合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剂纳肛对症治疗。治疗5d后,评价每日排便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2组在治疗结束后的疼痛评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承山和长强穴的远近配伍针灸治疗对于痔疮排便后的疼痛改善是有效果的。杜雪飞等[13]热罨包温热的药力改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并发症,将120例混合痔患者分成两组作比较,总有效率(P<0.05),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从降低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6 结 语
中医外治法,方法各一,对于临床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但中医药的临床研究还局限在临床观察阶段,还没有完善的、客观的、系统的临床科研,随着现代中医药理学的发展,是很有发展空间的。另外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患者病情的方法并指导用药,例如根据患者胖瘦及痛域的大小来选择用药量的多少,须坐浴的时间的长短及所扩肛范围的大小等等还有待于完善。
[1] 曹波,李志,杨乐,等.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6):1870-1871.
[2] 张冬,李毅忠.中药熏洗剂分期法在缩短痔瘘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应用[J].河北中医,2009,31(3):352-353.
[3] 张宁,郑发鹃,吴映书,等.桃红四物汤加味外用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1):40-41.
[4] 钟瑾,郭光丽.中药坐浴温度对痔术后水肿的影响[J].环球中医,2008,1(5):52-54.
[5] 奎继中.自制生肌止血膏治疗痔疮术后继发性出血35例[J].云南中医中药,2008,29(2):27.
[6] 沈峰,黄城鑫,刘军平.普济痔疮栓用于混合痔外剥内缝术后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6):5459-5460.
[7] 寇玉明,智建文.生肌玉红膏纱条对混合痔术后促进伤口愈合50例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2007,28(11):1496-1497.
[8] 郑祥超,林策.痔痛安搽剂坐浴对混合痔术后疗效的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3):334.
[9] 唐永琼,唐茂山,罗荣兰.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07,13(50):620-621.
[10] 张小冬.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痔疮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杂,2009,23(4):187-189.
[11] 张鑫麟,陈勇,朱煜.环行混合痔常见并发症的病因和防治[J].河南中医,2005,25(6):56-57.
[12] 李宁,何洪波,王成伟,等.电针承山、长强穴治疗痔疮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11):792-794.
[13] 杜雪飞.吴茱萸热慰法在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07):489.
[14] 牟奇蓉.黄连膏加冰片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86例[J].中医外治杂,2007,6(1):22.
R657.1+8
A
1671-8194(2013)01-02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