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乳腺炎48例诊治体会
2013-01-23魏春生
魏春生
(吉林省榆树市医院胸普外科,吉林 长春 130400)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48例诊治体会
魏春生
(吉林省榆树市医院胸普外科,吉林 长春 130400)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采用脓肿穿刺或小切口引流术。结果 48例患者经穿刺或小切口置管引流均获痊愈,无残余脓肿及乳瘘的发生。结论 脓肿穿刺或小切口引流术,避免了因切开不慎而导致乳管损伤,继而造成乳瘘现象的发生,疗效确切。
穿刺;治疗体会;小切口置管引流;化脓性乳腺炎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临床普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患者多为处于哺乳期的妇女,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了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1]。患者哺乳时,乳头被婴儿吸吮,常常会造成皮肤的皲裂、擦伤,细菌因此由擦伤创面乘虚而入,沿着患者的乳腺导管、淋巴管进入到深层的乳腺组织,导致不同部位出现急性炎症、发生脓肿,治疗需做切开手术引流,以往的引流方法多为大切口,近年来,穿刺或小切口置管引流治疗逐步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5~2011年收治的48例化脓性乳腺炎患者,均应用穿刺或小切口置管引流法治疗,其中哺乳期患者40例,脓腔4~12cm治愈时间7~20d,平均12d。
1.2 诊断标准
临床早期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可伴有局部发热红肿,并且随着炎症的不断发展变化,可出现高热现象,检查患者淋巴结,可见患侧肿大、按压有疼痛感,实验室检测可有明显地白细胞计数升高,如触摸肿块发现有波动感,则说明脓肿已形成,应做好超声检查,配合穿刺明确诊断[2]。
1.3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穿刺或小切口置管引流,术前予以50mg杜冷丁肌注,波动明显处准确予以定位,并做好铺巾、消毒工作,采用局部浸润的麻醉方式,避开患者乳晕,进行低位穿刺,然后放置好引流管。选用6.8mm内径的“Y”形套管针,以便引流粗管的通畅导入。成功穿刺后,将前端剪有侧孔的胶管置入(其内径大约4mm)。在术前选定好的部位切开2cm做小切口置管,充分引流排脓后,运用手指把间隔仔细分开。对那些分隔(如乳管和多系血管)较为坚韧的,切勿分断。置入一根内径为10mm的胶管,再进行缝合固定。
1.4 术后处理
每天坚持冲洗,可选用甲硝唑作为冲洗液,冲洗至液体澄清方止,然后可适量注入庆大霉素、甲硝唑(或其他抗生素)予以抗菌治疗,同时可注入1支α-糜蛋白酶。3h后,开放夹管,用以脓液体引流。
1.5 拔管指征
当患者冲洗液渐渐清亮,脓液渐无时可拔出导管;或者当患者局部的炎症渐已消退,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血象检测无异常显示, B超检查显示无液性暗区时可拔除导管。
2 结 果
本组48例患者经穿刺或小切口置管引流法治疗均获痊愈,无残余脓肿和乳瘘发生,且治疗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
3 讨 论
3.1 手术禁忌适应证
脓腔无分隔,液化较为完全者,适用于穿刺手上置管。脓腔有分隔,液化不完全稍差者,适用于小切口手术置管。此法忌用于脓腔较多,炎性浸润的患者。
3.2 病因分析
处于哺乳期的患者,由于对哺乳的认知错误,哺乳方法不当,容易因外力原因引起乳腺管的堵塞,因此乳汁淤积于管道,日久化脓,继而局部出现热痛红肿,发生剧烈地疼痛,并可出现全身乏力、高热、食欲下降等伴随症状,为哺乳期妇女及其婴儿造成诸多困扰[3]。此外,患者因乳管阻塞,畸形,导致分泌不畅,乳汁在各管道内淤积,逐渐形成囊肿。同时淤积,会造成患者发生卡他性炎症,产生化脓性感染。当卡他性炎症逐渐发展转变成蜂窝组织炎症时,患者大量组织液化、坏死,发生多处脓肿,可发生于患者乳叶内、乳晕下及乳房后面等多个部位,且脓肿间各有有间隔。大多数患者伴有患侧腋淋巴结炎及化脓。少数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败血症。
3.3 临床诊断
首先患者有乳头皲裂等发病诱因,在给婴儿哺乳时,可自我感觉乳头刺痛,因乳汁发生淤积,乳管出现阻塞时可感觉乳房胀痛、按压可触及硬结[4]。同时可有食欲下降、发烧、怕冷、头痛、寒战等全身不适症状,观察乳房皮肤可见红肿现象,局部水肿,按压时疼痛,局部触及可有波动感,血常规检测显示白细胞升高。对于浅部乳房脓肿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需密切注意深部化脓的诊断,如果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抗菌消炎后,仍有高热不退,脓肿处皮肤紧张,出现凹陷性水肿,按压时疼痛剧烈,则说明已有化脓的可能。此时,应及时治疗,试行穿刺手术,若抽出脓液,则尽早地切开引流。
3.4 治疗体会
引流充分与否是脓肿治疗成败的关键。我们导入的胶管内径较为粗大,就算是粗大的坏死组织块也可随脓液一起引出,排浓效果良好。同时对于液化稍差、有分隔的患者,我们应用小切口来置管,把间隔分开了,临床治疗效果也很卓越,只是需要花费较长的引流时间。该法治疗优势为:①引流内径粗大,管道通畅,每天坚持冲洗,并注入抗生素及α-糜蛋白酶用以抗菌、加快坏死组织的液化速度,引流方便,而且手术创口小,愈合疗程短;②降低切口换药概率,减轻了患者痛苦;③术后处理简单,减少换药次数,降低了治疗费用;④切口小,不易并发乳瘘。此法操作安全简便,出血少,且经济,省时,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890-891.
[2] 房平承,池华茂,吴华民.1280例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44-2145.
[3] 李贯通.哺乳期急性乳腺炎208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8,5(2):147.
[4] 李运太.李芝梅.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穿刺引流56例治疗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3):41-42.
R655.8
B
1671-8194(2013)01-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