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导管术后大出血的护理及心理
2013-01-23唐素余
唐素余
(长大医院住院部,辽宁 鞍山 114007)
心导管术后大出血的护理及心理
唐素余
(长大医院住院部,辽宁 鞍山 114007)
目的总结心导管后出血的护理及心理干预措施。方法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心理干预。结果患者了解病情,心里顾虑消除,积极配合治疗,患者经PCI术后血运重建,无再狭窄,胸痛消失,经过护理和心理干预术后出血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心导管术;出血;干预
心导管术包括诊断性和治疗性心导管术,诊断性心导管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ā缩功能、心脏传导功能的诊断;治疗性心导管术用于狭窄扩张、不正常血管的连接、中隔缺损的治疗、人工心脏节律器放置等。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始于1977年,是以导管为基础由机械原理针对冠状动脉疾病解除阻塞、消除狭窄、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治疗,疗效显著、创伤小、疗程短。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自诞生以来改变了内科治疗现状,发展极为迅猛,已成为心血管病学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石之一[1,2]。正如任何一项检查一样,它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出血并发症较为常见。通过临床不断摸索和实践,对其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及心理干预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且在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中。
1 临床资料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患,39岁,主诉劳累后胸痛2个月加重3d,T 36.3℃ P 72次/分,R 18次/分,BP 149/101mmHg。EKG示:正常心电图。患者否认药物过敏史,于入院当天行冠脉造影术,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患者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术前备皮,开放静脉通路,安定10mg立即肌内注射。术中诊断冠状动脉左主干(Lm)狭窄85%,左前降支(LAD)开口狭窄85%~90%行PCI及支架植入术,术程顺利,术中无不适,留置动脉鞘管压迫返病房,测ACT≤180s可拔鞘管压迫15min,伤口无出血、血肿、足背A搏动正常。弹力绷带包扎、砂袋压迫,术侧肢体制动。于拔管后1h患者出现呼吸急促:R 30次/分、P 120次/分、BP 149/100~85/53mmHg,血氧饱和度88%,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休克征象,立即查看术侧肢体、穿刺处有出血及渗血,立即给予穿刺处上方1~2cm按压,报告医师给予静脉输液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 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1 术后伤口出血是心导管术后常见并发症,为避免术后出血并发症应重视术前的检查工作,严密检测血糖,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时方可手术。术前做股动脉超生检查以确定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及程度防止术后不易止血。支架术患者的出血常为腹股沟穿刺部位的出血,因此患者在搬动时应保持术侧肢体平伸,尽量不弯曲髋、膝关节。术后有两个因素易引起出血,第一是术前及术中用了较大剂量的肝素,干扰了凝血功能,所以,根据患者肝素用量确定术后压迫止血的时间,以避免术后出血甚至血肿形成。术后24h之内医护人员对患者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防止重压。静脉穿刺准确无误,避免重复,防止造成皮下瘀血及血肿。术后尽可能少扎或不扎肌肉针,如果必须扎,需延长注射部位按压时间。第二是术后患者均留有鞘管,一般保留4~6h,不压砂袋,但由于术后搬动或患者自身活动,加之动脉压力大,血液顺鞘管外壁渗出体外,轻者渗透纱布,重者可造成大出血,所以需要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尿量,观察有无伤口出血,一旦发现有伤口渗血,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处理。术后每15min记录一次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2h后改为每小时记录一次,持续监测24h。恶心常为低血压或休克先兆,不明原因的低血压在排除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后,如患者的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要检查有无腹膜后出血,穿刺部位内出血,冠状动脉破裂或穿孔。有出血并发症应紧急处理。在防止出血的同时还要观察肢体末梢循环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趾端皮肤颜色及温度是否正常,防止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
2.2 伤口包扎固定
用手压迫伤口15~25min,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砂袋压迫4~6h,其优点为:按压充分,伤口处血小板凝聚力增强,抵抗股动脉压力的对抗力增大,出血降低,被固定在伤口处的绷带卷不滑脱,加压止血效果肯定,有效防止出血。
2.3 延长卧床时间
患者术后限制其绝对卧床24~32h。据观察过早活动术侧肢体,常发生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所以要求患者拔管8h内术侧肢体完全制动,如无出血及血肿,可向对侧平行翻身,否则绝对卧床24h,36h后可以坐在床边活动,48h后再下床,有效减低了出血的发生率。
3 心理干预
3.1 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如恐惧、烦恼、孤独、害羞等等,为了使介入患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介入治疗,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正确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法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面对手术,从而达到手术的预期目标。在介入治疗前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基础知识和手术的一般过程。对于疑虑较重的患者要有所选择的介绍,而将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向家属做有关介绍。消除恐惧、解除烦恼、安慰患者、消除顾虑,尽量不与患者探讨有关手术费用的问题,消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尽可能为患者着想,减少手术费用,对于进入导管室的患者护士应主动将室内的环境及各种仪器向患者做简单介绍,让患者尽快适应。可适当延长与家属会面时间,尊重患者,保持环境安静,一切为患者着想、尊重患者的人格,适当遮挡患者给患者以安全、宁静的环境,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3.2 健康教育
指定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印发成小册子挂于病房,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给予入院宣教热情接待患者,介绍主管护士,管床医生,护士长姓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等,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让患者感到温馨和安全。在住院期间向患者和家属讲述心导管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服药的方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心态平和,出院前继续健康宣教:适当的活动、但必须是在无胸闷、气短、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开始循序渐进的活动。以轻体力活动为宜,如快步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避免举重、俯卧撑等力量性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忌烟酒、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优质蛋白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不宜过饱,以七八分饱为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肌负荷过重,从而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不适症状。
3.3 护患沟通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交往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工具,是沟通护士与患者的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当患者带着病痛来到医院常常处于一陌生、恐惧、抑郁、孤独、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对医护人员的每一句话都铭记在心,所以亲切和恰当的语言可以给患者带来希望和信任,刺激性的语言可以给患者造成痛苦和绝望。护士在与患者的交往中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要求,使患者会产生不满甚至会发怒。这时首先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与患者发生冲突,安慰患者:如果由于我们的工作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应向患者表示歉意,以取得谅解。譬如给患者做静脉穿刺,因患者未能配合好,或因技术不过硬,使患者多挨一针,如果护士以诚挚的态度向患者说:“对不起,让您受委屈了”患者会谅解的。相反,护士如果这样说:“这么大的人多挨一针算得了什么”。这样的话会给对方造成不良的刺激。护士们要有爱心,温柔体贴,使患者获得亲切感,安全感和信任感。在与患者讲话时态度要友善有礼,语调平和,交代事情的时候要注意语言通俗易懂,清晰明了,使患者感到亲切并且愿意把自己的病情全面告诉,使患者在宽慰的环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正确指导家属也参与到对患者的护理中来,这样既能使患者感到有亲人的体贴关爱,又使家属感到安慰,减少了盲目与焦虑不安。语言是心灵的体现,具有美好心灵的护士,在与患者交往时能选择出最美好的语言,美好的语言在患者心中激起美好的情感,能使千差万别的患者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
综上所述:介入患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介入治疗,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正确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合的护理方法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面对手术从而达到手术预期目标。通过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及心理干预使患者很快适应医院环境并对医务人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负担减轻,对自己的疾病有了基本的认识,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增强了责任心也提高了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了心导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患者出血发现及时,妥善处理,无不良后果发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和感谢,使患者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早日恢复健康。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9-409.
[2] 许立华,李清玉,王岩.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C].第二届北方介入心脏病学论文汇编.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2003:228.
R473.6
B
1671-8194(2013)15-03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