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策略
2013-01-23刘文晔吴晓珂
刘文晔 吴晓珂
(焦作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策略
刘文晔 吴晓珂
(焦作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目的探讨针对患者及家属求救时的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搜集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接诊的286例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分析他们呼救时的心理需求后,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结果降低甚至消除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和转运,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没有医患矛盾的发生。
院前急救;患者;家属;心理需求;护理
在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如何改善患者及家属和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在医患接触的第一时间内即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分析,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策略,使医患矛盾消弭在萌芽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本科对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接诊的286例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分析后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院前急救患者286例,其中男153例,女133例,年龄13~76岁,慢性病急性发作106例,急性发病患者26例,服毒自杀23例,酒精中毒19例,车祸伤42例,打架斗殴22例,其他意外伤48例。286例患者均及时进行了院前急救,其中现场死亡2人,随访入院后死亡2人,其余的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医患矛盾发生。
1.2 院前急救疾病的特点
院前急救的病种包括了临床各科的急、危、重症,一类是生命有危险的患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窒息、大出血、昏迷等患者,另一类是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例如骨折、急腹症、普通外伤等患者[1]。时间就是生命,这些都是需要尽快到达现场紧急处理并需要毫不拖延地转运医院的患者。
1.3 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分析
需要院前急救的患者由于病发突然,患者和家属对患者发病缺乏思想准备,对病情的关心导致患者和家属常表现为焦急和恐惧[2]。他们常常对接诊的医务人员视为救星,抱有很高的期望。总结我们所经历的286例患者及家属的就诊时的心理需求有以下几点:希望接诊的医务人员热心负责、及时赶到;自己的危机病情马上得到处置;在陌生的医院环境中自己的需要有人指导;患者被快速安全地转运并安置在相应专科的病床上并得到主治医师的重视;患者病情经过治疗有好的转归。
2 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要求及准备工作
2.1 参加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要求
首先应着装整洁,态度和蔼,责任心强,在第一时间内给患者及家属留下一个好印象,让人感觉工作人员无论对生活或工作都是严肃认真的态度,使其产生一种安全、可信赖的感觉,消除他们的疑虑。参加院前急救的护士应具有全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各种培训及再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能自然地应付各种急诊患者。娴熟的技术是消除患者负性心理的一剂良方,它会使患者相信你、依赖你,从而可以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参加急救的工作人员在患者面前要沉着、冷静,遇变不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动作要敏捷、到位,胸无城府、慌慌张张的行为会让患者及家属对你产生不信任感,以为你不能胜任这个抢救工作,从而产生不良的后果[3]。
2.2 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院前急救准备工作一定要规范化、制度化,人员、药品、抢救设备、通讯工具、车辆完好无缺,技术全面的急救人员、完备的药品和抢救器械是院前急救成功的保障,参与院前急救的护士做到常备不懈,接到呼救电话后做到随叫随出,通讯工具能保证和患者随时通话,以指点患者和家属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做些必要的处置或者准备工作。
3 护理策略与操作
3.1 针对性的护理策略
根据患者的就诊心理需求,接诊的护士接到患者后一定要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协助医师了解和检查病情,迅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需要紧急救治的马上要沉着、敏捷、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置,让患者和家属认为你很重视他们的病情,以缓解他们焦急和恐惧的心理。在忙碌的抢救过程中,一定注意兼顾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感受和需求,有时不需要太复杂的解释言语和安慰动作,只是需要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或者只言片语就能使患者及家属心理上得到慰藉,可如实告诉其患者的情况以及准备采用的诊断治疗方案,让其知道如何配合医务人员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毕竟,院前急救的患者及家属是以救人为目的而不是以找事为目的,我们必须理解他们因为病情急切而采用的过激言语或者是说词不达意,对于患者的发问我们要有耐心、要沉着冷静的回答,纵然病情难以好转,也要他们感到我们和他们一起在尽力地向好的方面努力,使其充满希望。到医院后,无论是办手续,还是进行各种检查一定要有医护人员陪同,安全转运病房后,要详细地和主管护士进行交接,一切安排妥当后方打招呼离开。
3.2 重要的语言与操作
语言是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最直接的沟通方式,有许多医患矛盾都是因为医患沟通欠缺或者沟通不当造成的,尤其在院前急救中,患者和家属在极度的焦虑和恐慌中,少有不慎就可能激化矛盾,故院前急救护士应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言语修养,言语要亲切,用词要慎重,态度要诚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患者家属,使其能及早了解与患者疾病有关的信息,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抢救工作,这样能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消除医疗纠纷的隐患,禁忌言语粗鲁、虚伪、冷漠和带有刺激性。同时,抢救技术操作成功是院前急救成功的保证,院前急救的急、危、重症患者大多需要紧急处置,故院前急救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扎实过硬的护理技术、熟练流畅的抢救治疗流程、恰到好处的细节处置,无需语言就能向患者和家属展现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内涵,认真、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工作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心理感染力,患者和家属自然而然就会跟随护理工作的节奏,心情逐渐放松、平静。工作中经常遇到院前急救的抢救环境恶劣,非常不利于操作,因此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流程以及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如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洗胃术、外科的包扎固定术等,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呼吸机、心肺复苏机、除颤仪、多功能心电监测等,这样才能在各种情况下做到抢救操作成功[4]。
4 总 结
需要院前急救的患者因为病情危重、紧急,需要马上得到救治,由于患者和家属对突发的病情缺少思想准备,对疾病本身缺少了解,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紧急求治的心理驱使,非常容易和医务人员发生矛盾冲突,从而延误疾病的紧急救治和转运,进而影响到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通过总结院前急救的经验,分析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就诊时的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满足心理的护理,使患者和家属缓和紧张的情绪,消除思想顾虑,树立信心,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全力配合医疗,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完成院前急救工作,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从而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抢救效果。
[1] 祝传智,章义智.院前急救2871例分析[J].临床急救杂志,2006, 7(1):39-40.
[2] 周彩虹.院前急救中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1):113-114.
[3] 吕瑾瑜,梁颖芳.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5):12.
[4]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73-74.
R473
B
1671-8194(2013)15-0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