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后患者家属全程宣教示范
2013-01-23殷东风邢向荣周跃华
李 鹰 殷东风 高 宏 邢向荣 周跃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3)
临终前后患者家属全程宣教示范
李 鹰 殷东风 高 宏 邢向荣 周跃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3)
目的探讨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全程死亡教育。方法通过病案分析的方法,对一名患者临终前的不同阶段,根据家属的需求制定宣教计划,按计划对家属进行个性化、规范化的宣教。结果家属能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对临终患者的照护工作,接受死亡的现实。结论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全程宣教,减少了医、护、患的纠纷,提高了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及家属减少了对死亡的恐惧,接受死亡的现实,让患者死的更有尊严,让家属更加得到慰藉。
临终患者家属;宣教;死亡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8岁,患者于2008年3月出现胃部不适,行胃镜取病理示:胃癌。4月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低分化腺癌。2010年6月患者出现肠转移(回盲部腺癌);腹腔转移癌;双肾及输尿管上部扩张,积水;右肾造瘘术后,2个月后患者出现尿血,半月后患者腹胀,卧床不起,为进一步治疗于10月28日来我科住院。当时症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尿血、睡眠差、纳呆。当时距离患者死亡只有10d。
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然而当面对死亡之时,家属均表现出恐惧、害怕、悲哀等负性情绪,甚至会挑剔医护人员抢救不及时、不到位而引发医疗纠纷。为做好临终患者的治疗与抢救、护理工作,让患者家属满意,避免纠纷发生,该患入院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当医生下病危通知书之时,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病情,家属此时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全面调查,以便充分了解家属在患者临终阶段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制定了规范化宣教计划,在患者临终前、临终时及临终后不同的疾病阶段进行全程宣教,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宣教过程报道如下。
1.1 临终之前的宣教
患者入院时的状态较差,家属已意识到老人病情的危重,但仍怀着对延长生命和缓解病痛折磨的矛盾心情寻求治疗,此时家属已表现出一片茫然状态,此时护理人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宣教[1]。
1.1.1 死亡宣教
①对患者家属进行死亡教育,突破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护理人员首先要帮助患者家属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可以采取面对面摆事实讲道理的宣教方式进行。告知死亡是生命循环中有意义的连贯性,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所必然的事情。死亡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面对即将到来的严酷悲惨的现实,把它可以看作对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解脱方式[1];死亡是无法抗拒必然结果,与其痛苦挣扎,不如顺其自然。做好即将死亡的思想准备,接受即将死亡的事实。②教会患者家属运用宗教信仰等安乐方式对临终患者进行死亡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焦虑、悲观、恐惧等情绪,使患者能安静的接受死亡[2]。
1.1.2 指导宣教
11月1日患者卧床不起,不能下床,纳差,双下肢浮肿,患者本人脾气变得有些焦躁,家属近一周的连续陪护也显得疲惫不堪,由此此时对家属的宣教也就尤为重要。①指导家属如何合理分配体力,保持自身健康和保存精力。当家属得知患者病情加重之时,为能增加与亲人相聚之时,陪亲人度过最后阶段的愿望及其强烈,于是全家人齐上阵日夜守候,殊不知这样下来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对死亡的恐惧与压力,对自己的身体也带来了伤害。因此,要告知家属排好班次护理(每班不超过两人),必要时可以请专业陪护,这样既可以照顾好患者又可以减少无谓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②教会家属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和接触。面对处于愤怒期的临终患者,家属即使爱护有佳,患者本人也会百般挑剔,甚至会出现不礼貌、破坏性、攻击性的言行,为此家属觉得很委屈,情绪爆发之时也会与患者本人大吵不止。此时应告知家属患者出现的这种心理行为的改变是由于疾病所致,要其学会忍让,不要正面冲突。告知家属与患者多谈心,多陪伴在身旁,让患者保持与其认为需要的人接触,能将内心真实思想及痛苦诉说出来,以缓解患者焦躁的情绪[3]。③指导家属参与患者护理。家属参与护理有助于患者症状缓解和减轻患者孤独无望的悲观情绪,对于家属本人来讲,能陪伴亲人共同走完人生之路,可使自己在患者死亡之后不再有太多的遗憾,并能早日克服哀伤,恢复正常生活。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学会一些基础护理技术,如擦浴、喂饭、翻身、服药、皮肤护理、会阴护理等。④告知家属宣泄情感的方法
面对亲人的即将离去,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此时护士要与家属建立真实感情,使家属在每个时刻将其内心真实思想及痛苦诉说出来。护士要通过交谈对家属进行慰藉,同时也随时渗透病情变化,使之有思想准备,必要时也可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所让他们痛哭,以进一步宣泄他们心中的悲痛。
1.2 死亡前期对患者家属的宣教
11月6日患者一般状态差,意识低下,纳少,腹胀严重,有痰不宜咳出:①向家属说明临终阶段患者的征象和症状,以便能从容的面对死亡。如患者出现下颌式呼吸、四肢发凉、死前喘鸣音、昏睡、大小便失禁等。②告知家属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由于患者周围血循环较差,散热功能减退,患者常有燥热并大量出汗,常感到口渴,喜欢含冰块或饮冰水,应设法满足患者的要求。③临终患者的听觉往往消失的比较迟,嘱患者家属讲话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在病室谈论患者不应该听见的事情,避免给患者造成临终的不良刺激[4]。④抉择宣教:患者临终时,在医院通常有医护人员来照顾或进行抢救,实际上这些抢救往往是象征性的,已无法治疗和挽救患者。在逐渐走近人生历程的终点,亦即在死亡瞬间时,医生的任何抢救措施都是无效的,不但占去了家属和患者最终诀别的时间,有时反而增加临终患者的痛苦。但在临床工作中,不同的家属有着不同的想法,为避免临终之时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医护人员会提前与患者家属进行关于抢救抉择的沟通与告知。⑤告诉应做的事:患者衰弱,对呼唤不回应时,家属就不知如何是好,在患者身边是很难受的。这时要建议家属不时抚摸一下患者的额头、手脚,然后不时呼唤一下,说一些让患者安心的话语。要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听觉直到死前还保留着,即使对呼唤的反应表现不出来,耳朵还能听见。
1.3 临终之时对家属的宣教
11月7日7:00患者呼吸心跳停止,面对亲人的离去做为家属除了悲痛,其余一概是不知所措,因此临终之时对家属的宣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①尸体料理宣教:做好尸体护理,使大家能见到一个熟悉、安详的面容和形体,避免留下一个痛苦的回忆。此项工作虽然是应该护士来完成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更多的家属愿意参与此项工作,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完成家属对患者的整个照护过程,而不留有遗憾。此时护理人员做为主导者除自己要亲力亲为做好此项工作外,也应向家属告知尸体料理的全过程与注意事项,并邀家属共同参与。如为患者擦净全身,进行认真整容;用止血钳将棉花填塞口、鼻、耳、肛门、阴道等孔道,防止体液外渗,但棉花勿外露;拔出各种导管;穿衣服程序等等。②提供情感宣泄场所:死亡对患者来说是痛苦的结束,而对家属是悲哀的高峰。为让家属哭出来,宣泄负性情绪,避免影响其他患者及家属,此时应告知家属主要负责人,科室可提供家属单独发泄情感的房间,以疏解内心悲伤情绪。③对特殊家属的照管:告知家里主要负责人要照顾好家中的老年人、患有严重疾病、既往有过丧亲经历的亲属,以防由于悲伤过度而发生意外。④告知家属应做的事:护理人员告知并帮助患者家属目前和下一步应做的事情。如:办理死亡证明、办理出院结帐手续、通知相关人员、联系殡仪馆等。
1.4 临终之后对家属的宣教
①如无特殊情况一般患者死亡3天后会进行出殡仪式。葬礼是给家属表达、宣泄内心悲痛的机会,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完成葬礼有关内容,有助于家属的情绪调节。②鼓励家属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使之能够或独立生活,逐渐从悲伤中化脱出来。③告知科室会定期举办故去患者家属联谊会,组织家属在一起共同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同时进行思想动态交流,互相鼓励,共同面对美好的未来,希望能来参加此项活动。
2 体 会
通过对改换的家属的全方位规的宣教,使对患者的临终关怀工作得以很好的落施。不仅提高了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患者死得更有尊严,也可以让家属从容的面对死亡之时仍感到慰藉,更可以让医、护、患三方关系更加和谐。
[1] 吉新华,焦娇,张红莉.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51.
[2] 黄华兰,程一霓.不同治疗期癌症患者心理障碍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新医学,2001,2(9):797-798.
[3] 赖美芬.人文关怀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 12(6):1501-1502.
[4] 莫远雁,吴慧.临终病人获得心理满足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 15(10):627-628.
R48
A
1671-8194(2013)15-0356-02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YJA840018;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09BSH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