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某规模养殖场牛出败的诊治
2013-01-23余红燕
余红燕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张掖 734000)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规模养殖场共存栏150多头牛,6月22日~7月1日,先后有4头黑白花和黄白花杂种牛发病,牛精神萎靡,反刍时有时无,不时起卧,排粪迟缓,排出糊状粪便,夹有粘液和血液,后排出血样稀便。先后请乡畜牧兽医工作站技术人员出诊,体温38.3℃,牛肌肉震颤,精神沉郁,脉搏加快,结膜潮红,鼻镜干冷,瘤胃和肠蠕动音减弱,乡畜牧兽医工作站技术人员按肠炎立即对牛进行输液治疗。但治疗效果时好时坏,最后归于死亡。7月5日,又有1头黑白花牛发病死亡,我站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采集病料,经检查,尸体僵硬,无腹胀,排除炭疽,随进行了剖检。
2 病理剖解变化
肝、脾表面有点状出血,胆囊肿大,膀胱黏膜脱落,呈弥漫性出血。腹腔中含有大量浆液。第四胃、小肠和大肠粘膜出血性发炎,肠内容物稀薄,混有血液,小肠肠管有两处套叠,长约50~100cm,已发生坏死。
3 实验室检验
3.1 染色镜检
无菌取心、肝、脾、肺、肾涂片,革兰氏和美兰染色镜检,发现有多量革兰氏阳性、呈卵圆形、有明显的两极染色,美兰染色镜检,有大量呈卵圆形两极着色的杆菌。
3.2 动物实验
无菌采病死牛肝脏研磨成糊状,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10乳剂,吸取1mL,置采血管中,用微量高速离心机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于家兔皮下,剂量为0.3mL,家兔18h后相继死亡。剖检家兔,发现接种局部皮下组织发生炎性水肿,胸腔内有浆液性渗出液,气管充血、水肿,内脏器官都有散在出血点。
3.3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牛和实验接种病料死亡家兔的肝、脾,分别接种在血液琼脂和麦康凯琼脂。37℃培养24h后,在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而在血液琼脂上有淡灰色、圆形、湿润、露珠样小菌落。取典型菌落涂片,革兰氏和美兰染色镜检所见与病死牛病料杆菌完全相同。
3.4 生化实验
此菌能分解葡萄糖、蔗糖、果糖和甘露醇,产酸不产气,对鼠李糖、乳糖不能分解。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该规模养殖场的病牛为牛出血性败血证。
4 防治措施
1)对死亡的牛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污染场地、用具、接触人员彻底消毒。
2)对该规模养殖场剩余的牛立即用牛巴氏杆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紧急免疫接种。
3)加强对健康牛舍和周围环境的卫生管理,圈舍、围栏开展定期消毒。
4)开辟隔离观察室,对新引进的牛进行隔离观察15d,确认无疫病后,注射牛巴氏杆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后再分栏饲养。
5)对新引进的牛进行一周的饲料过渡,适应本地水土后,再进行正常饲喂。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该规模养殖场饲养的牛至今再未发生死亡。
5 小结与讨论
1)本病病原是一种条件性病菌,一般认为在健康动物上呼吸道黏膜上都有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发病。当动物饲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由于受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圈舍通风不良、阴雨连绵、营养缺乏、饲料突变、过度疲劳、长途运输等诱因作用下,使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菌乘机侵入体内大量繁殖,毒力增强,引发本病。
2)该规模养殖场牛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该牛场为新建的养殖场,畜主缺乏饲养管理经验,加之这5头牛都是从外地调入的,在运输途中,天气炎热,导致牛过度疲劳,到达本场时,当时正值玉米定苗期,牛吃了大量的玉米青苗,饲料突变,水土不服,导致牛抗病能力下降而诱发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