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的蕴涵与方法

2013-01-23特邀主持人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阴阳五行蕴涵文论

特邀主持人:袁济喜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文论,是指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活动的理论形态,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学精神与批评形式,有着深刻的蕴涵与丰富的范畴。在清代乾隆时代编修的《四库全书》中,将《文心雕龙》、《诗品》等典籍列入四部中集部的“诗文评”类,顾名思义,是对于诗文的批评与鉴赏。1920年,日本学者铃木虎雄的《中国诗论史》出版。1927年,中国学者陈钟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出版,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艺学的结合。嗣后,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有了长足进步,从通史的编撰到理论的梳理、从文献的整理到范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当代人文学科的重要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论呈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的特点:这就是依据相关的人生观、哲学观与美学观,对于文艺创作与活动所作的阐说和批评,故而又称作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这种批评活动,不仅彰显于理论形态之中,也活跃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看王羲之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对当时士人兰亭诗会所作的批评与感喟。诞生于南朝齐梁之际刘勰的《文心雕龙》,对于汉魏以来的文学进行了“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探讨。通过文学本原、文体批评、创作构思、文学品藻等环节去追寻文学的精神蕴涵。这种传统在后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发展演变中,得到发扬与光大。

自孔子以兴观群怨论诗,至近代王国维以境界论文学,都体现出这种视精神蕴涵为文学生命的观念,这种精神蕴涵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尽管我们当下的文学存在日渐世俗化的现象,但中国古代文论追求精神价值、重视人格境界与文学境界相结合的观念,以及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与国外文学理论相融合的探索,都使我们的文学精神传承遗产、走向未来。

张毅的《阴阳五行与中国古代诗学》一文,从五行观念与诗学意蕴的关系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蕴涵进行了研究。在先秦时代,一般认为古人体认天地人三者有两种范式,即《周易》的八卦图式与阴阳五行观念。中国古代文论的精神蕴涵是从天人关系中生成的,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文论的蕴涵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张毅教授的论文着重分析了汉以后阴阳五行观念对诗学思想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领悟中国古代文论蕴涵的重要门径。

张海明的《如何知人,怎样逆志——对一种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的再认识》一文,结合现代阐释学,对于孟子的“以意逆志”命题进行了重新解析。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方法与蕴涵体现出内在的联系,方法不仅是一种手段与工具,同时也是古代文论蕴涵得以实现的渠道。蕴涵与方法的有机融合,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论对于当代文论构建富有启发的韵致。

袁济喜的《汉魏士人问题与文学批评之演变》一文,则从东汉末年的士人活动与魏晋文论的演变之关系,从个案分析的角度,对于汉魏之际文论的转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论证。中国古代文论的蕴涵与方法,生成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活动之中,有着鲜活的生命形态。正是这鲜活的生命形态与具体的历史事实,构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实情境与生活基础。如果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不能从具体的事件与历史出发,仅仅停留在从理论到理论,那么,这种蕴涵与方法的研究必然流于空洞而缺少说服力。

猜你喜欢

阴阳五行蕴涵文论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思想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关于文论“失语症”的争论、悬疑和前瞻
我的超级老爸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BCK-代数的广义 (∈,∈∨q)-模糊蕴涵理想*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闲谈为何叫“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