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工厂化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013-01-23贾金川赵书光张亚丽张翠娥范育明
贾金川,赵书光,张亚丽,张翠娥,范育明
(灌南县蔬菜办公室,江苏 连云港 222500)
杏鲍菇,又称剌芹侧耳,菌盖及菌柄组织雪白致密,质地脆嫩,营养丰富,风味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传统的季节性大棚栽培或小规模作坊式栽培模式,均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装袋、灭菌、制冷等先进的机械设备陆续应用于杏鲍菇生产中,温、光、湿、气等环境条件得以有效调控,进而实现杏鲍菇周年生产。为了更好地推广并提升杏鲍菇工厂化袋式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突破,现将相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前的准备
1.1 选择优良菌种
杏鲍菇菌种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生产者要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抗病性强、高产优质、管理简便的优良品种进行规模化栽培,如日引1号、杏大一号等新品种。
1.2 厂区布局与菇房建设
杏鲍菇工厂化周年生产企业需设置原料堆场、打包车间(包括灭菌、冷却、接种、菌种制作)、养菌车间、育菇车间、包装储存库等,依据工艺流程,厂区布局以“一字”型、“U”字型和“口”字型为主,其中,原料堆场一般安排在西北角,处于下风口;养菌室和育菇房一般成非字型排列,利用彩钢板、聚氨酯泡沫板等保温防潮材料建造专用的养菌室和育菇室[1],培养室面积大小根据企业投资规模和生产需求而定,小库以50 m2~60 m2为宜,内设7层培养架用于接种后培养菌丝,层架间距38 cm~45 cm,层架横向宽度100 cm~120 cm,层架上以铺设防锈铁丝网格为宜,利于上下空气流通,客房深度控制在7 m~9 m;每个大库以400 m2~600 m2为宜,大库之间可以连通,分为定植室和培养室,利用角铁焊制固定模式的培养架,每个培养架可竖放5层~6层菌包,用电动叉车将2个培养架叠放起来定期翻堆。
1.3 生产原辅材料准备
玉米芯、麦麸等农副产品下角料及杂木屑都是杏鲍菇的主要栽培原料,栽培者可根据杏鲍菇生长需要就地取材,制定出高效经济的培养料配方。木屑以淋水堆积发酵2个月以上为宜,蔗渣发酵10 d左右[1],玉米芯、麦麸、豆粕等生产原料应新鲜、洁净、干燥、无霉烂异味,生产用水应符合城市生活饮用水标准。同时,根据市场需要,提前订购准备塑料筐、打孔棒、塑料盖、塑料袋等辅助材料。
2 栽培工艺
杏鲍菇工厂化袋式栽培工艺与金针菇、海鲜菇等品种相似,主要是培养料配制→搅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育菇管理→采收→包装销售。
2.1 配方
生产中常用配方以杂木屑40%、玉米芯22%、麦麸27%、玉米粉5%、豆粕粉4%、石膏1%、过磷酸钙1%为主,装袋前培养料含水量以64%~66%为宜,pH自然。
2.2 培养料配置、制包和灭菌
在制包前预先测定各种原料含水量,按照配方相应称取各材料,其中,秋冬季节玉米芯要在拌料前4 h~6 h预湿,夏季则需提前单独预湿搅拌30 min,再和其他辅料一起均匀搅拌,装袋前要求培养料水分控制在64%~66%,pH值7.0~8.5。采用对折口径17 cm×38 cm×0.005 cm的高压聚丙烯塑料袋装料制包,要求每袋装入湿料1.1 kg~1.2 kg,培养料高18 cm~20 cm,上紧下松,料中间预埋孔径2 cm、长16.5 cm的塑料打孔棒,拉紧颈套使其与料面紧贴,塞上棉花塞或专用塑料盖。从拌料到入锅灭菌尽量控制4 h以内,以免培养料酸化,100℃常压灭菌保持10 h~13 h,121℃高压灭菌保持2 h~3 h[2],为扩大产能、节约成本和提高劳动效率,规模化生产时以高压灭菌为主。
2.3 冷却和接种
灭菌后的菌包要及时移入冷却室内进行自然冷却或强制冷却,待料内温度冷却至25℃左右时开始接种,以减少竞争性杂菌感染的机会。生产上,接种前4 h~5 h开启接种室的消毒杀菌设备,接种前1 h开启空气净化系统,确保整个接种过程中接种室处于正压状态。接种员工要穿戴经消毒灭菌的衣鞋帽进入接种室,双手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75%酒精擦拭消毒并经火焰灼烧冷却后备用。当天使用的菌种须有专人严格挑选进行预先消毒处理,使用时挖弃表层1 cm~2 cm老菌皮,用接种勺将捣碎后的菌种倒入料包打孔棒形成的孔穴内,保证菌种能直接落入料孔底部,以加快菌丝满袋速度和上下菌丝菌龄一致。接种量标准为将预留孔穴填平,料面均匀覆盖厚0.3 cm菌种即可。
2.4 菌丝培养
养菌室的通风口处应安装高效过滤网等防鼠防虫装置,使用前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消毒24 h,养菌期间根据污染情况也可适当消毒。将已接种的菌包置于21℃~23℃、空气相对湿度60%~70%的养菌室内进行避光培养,每天早晚进行通风换气以保证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2 500 ppm[2]。菌包与菌包之间应留少许空隙,以避免菌丝吃料发热引起“烧菌”。接种后第10天~第12天检查污染情况,及时挑除污染菌包,特别是高温高湿季节,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2.5 育菇管理
正常情况下,接种后23 d~25 d菌丝可吃透培养料,再进行7 d~10 d后熟培养,菌包便可移入已消毒的育菇房降温催蕾。入库后第1天室温降至12℃,待料内温度和室内温度一致后,调温至14℃~15℃。第2天去除袋口的棉花塞或塑料盖,拉高套环,使栽培包袋口薄膜成锥状气室,部门企业则是在入库排包时就取掉套圈,但不拉高,并挖除接种孔附近的老菌块。第3天通过地面洒水和空间雾化方法维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5%~90%,增加进风量使二氧化碳浓度为1 500 ppm~2 500 ppm;每天500 lx光照强连续照射4 h。第4天取掉套环,松动袋口呈小口状,环境调控同上,其他条件不变。第5天~第6天料面开始出现白色小水珠,增加室内风机运转时间,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至80%,否则易感染假单孢杆菌而引起烂菇。第7天料面小水珠处形成较多的小凸起,此时停止光照诱导,扩大包口以降低料面小环境湿度。第8天~第9天料面的小凸起形成大量的子实体原基。此时,应减少室内换气量,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至2 800 ppm~3 300 ppm。在缺氧状态下,弱的原基更弱,而部分健壮的原基长成乳突状。第10天~第12天、原基继续膨大分化出菇柄、菇帽,由于袋口未完全打开,袋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促使菇柄拉长,抑制菇帽展开,此时去掉套环。第13天~第14天开始疏蕾,方法是用专用刀将弱小菇蕾从基部切除,留下1个~3个健壮菇蕾。疏蕾后应及时清洗地面,减少通风换气时间,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至3 500 ppm~5 000 ppm,促使菇柄快速伸长。第15天~第16天,通过短时间、大风量,使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6 000 ppm~8 000 ppm,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左右。第17天~第18天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至2 500 ppm~3 000 ppm,促使菇帽逐渐变大,菌柄上下粗细一致[3]。
2.6 采收与包装
育菇第19天,当菇柄伸长至12 cm~15 cm、菇盖呈半圆球形时开始采收。采收时,一手握紧菌袋,一手握紧菌柄,轻轻一扭便可采下,做到轻采轻放,否则易损伤菇盖。抽采后育菇房内鲜菇总量减少,呼吸代谢减少,应调节菇房通气量,第2天全部采收。鲜菇含水量高达90%,为延长货架期,鲜菇采收后要应尽快运到15℃包装室削去菇根上的培养料,按大小、质量进行分级、称重,定量抽真空包装,包装后鲜菇置于包装箱内不封盖,冷藏1夜以延长货架期。从接种到菌包生理成熟约33 d~35 d,育菇到采收结束一般19 d~20 d,整个栽培周期52 d~55 d,平均每个栽培包可采鲜菇250 g~350 g。采收结束后及时清扫地面,用高压水枪对栽培架进行全面彻底冲洗,并开门晾干,将空气湿度降至65%以下备用。
3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通过使用新鲜无霉变原料、加强厂区卫生整治、废料及时处理、养菌室和育菇房喷洒漂白粉等药品消毒杀菌等措施,杜绝或减少竞争性病虫传染。
[1]黄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性坚,王春晖,胡汝晓,等.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J].中国食用菌,2011,30(1):23-25,41.
[3]李月桂,江旺坤,阮时珍,等.杏鲍菇袋式工厂化周年栽培技术[J].食药用菌,2011,19(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