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2013-11-21赵建选靳荣线胡晓强

中国食用菌 2013年6期
关键词:出菇细菌性菌丝

李 峰,赵建选,靳荣线,胡晓强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河南 新乡 453002)

近年来,杏鲍菇因其菌柄粗壮、质地脆嫩、菌肉肥厚、营养丰富、组织致密、结实,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和药用价值较高等优点,适合加工成各种形状与各类蔬菜类、肉类菜搭配,制成各种美味佳肴,成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珍稀菌品种。近年来杏鲍菇种植规模快速扩大,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第二大品种。所谓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实际是在控温、控湿、控CO2、控光条件下,按照工厂化管理进行的规模生产、规模发菌,实现定量出菇、均衡供应的一种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旦发生病害,如不进行有效防控,很容易造成病害蔓延、扩散,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特别是杏鲍菇细菌性病害,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很容易发生,已给部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带来不同程度损失。为此,针对该病害的发生、传播、生长进行研究,制定10条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降低假单孢杆菌对杏鲍菇的危害。

1 杏鲍菇细菌性病害症状

侵染杏鲍菇细菌性病害主要是细菌性褐腐病,病原菌是假单胞杆菌,先在菇体表面产生淡黄色黏液,再侵染菇体水浸状斑,最后使菇体表面变黄褐、腐烂发臭[1];病害从现蕾期到成菇期均可感染,但以幼菇期发病较重;假单胞杆菌适宜生长温度为15℃~35℃,20℃为最适宜生长期,在16℃~20℃条件下,该病害传染性极强[2],发展蔓延速度快。该病害的发生多与杏鲍菇栽培管理条件不良和预防措施不到位有关,一旦发生,不易控制。

表现症状:幼菇期为菇体畸型,菌柄膨大,不形成菌盖或形成菌盖过小;疏蕾后,菇体表面出现黄色黏液,菌肉呈水渍状或菌褶有凹陷褐斑,散发出臭味,其后逐渐腐烂,菌盖病斑严重,有黏液渗出,子实体萎缩、停止生长,感染病害特别严重的菇房,菇体为球状,难以形成柱状或保龄球状商品菇 (图1)。

2 杏鲍菇细菌性病害防治措施

2.1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菌包

一是和科研单位结合,利用科研单位优势,筛选、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推广优良、抗病品种;二是在菌包生长过程中,创造22℃恒温、避光发菌条件,满足菌丝生长所需条件;三是选用枝条菌种,加快菌丝生长速度,保证菌包菌丝生长上、下一致,培育出菌龄不超过32 d的菌丝生长健壮的菌包;四是防止菌包菌丝生长老化,对发满菌经过后熟、不超过45 d的菌包及时运到出菇房,转入出菇阶段。

2.2 挑除污染菌包,减少病菌来源

首先是在菌包菌丝生长过程中,菌丝定植7 d后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及时挑除污染菌包,减少污染菌包在发菌房的停留时间;其次是发满菌丝经过后熟的菌包进出菇房时,一定要剔除菌丝生长不健壮、有疑似污染和带有色斑、杂斑的菌包;再则是经过后熟的菌包进出菇房时,一定要选菌丝生长一致、生长批次一样的菌包进出菇房,保证现蕾整齐,菇体生长一致,避免菇体生长不一致,增加病害感染机率。

2.3 控制生长温度,抑制病菌生长

杏鲍菇子实体在11℃~16℃温度条件下均可以正常生长,在春秋易发生细菌性病害季节,要注意控制出菇房温度,对于未发病的菇房,菌包进入出菇房催蕾结束后,控制菇体生长温度不超过15℃;对于已发生细菌性病害的出菇房,控制菇房生长温度不超过13℃,通过降低菇房温度,减慢病害的蔓延速度。

2.4 改善通风条件,降低菇房湿度

在出菇管理阶段,通风好的菇房,湿度容易控制,病害发生机率较低;通风差的菇房,杏鲍菇子实体更容易感染细菌性病害。但是,改善通风条件,第一考虑引进无假单孢杆菌病菌的新鲜空气,降低出菇房空气湿度,培育健壮菇体,对于菇体生长健康的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对于有假单孢杆菌感染菇体的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第二严禁引入含有假单孢杆菌的污染空气;第三严禁有感染病害的菇体在出菇房长期停留;第四控制菇房进风时间,不得使进风、排CO2机器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最少要控制进风、排CO2机器开机与关机时间相比达到1∶3。

2.5 及时摘除病菇,控制病菌蔓延

2.5.1 摘除感病幼菇

在幼菇不超过5 cm时及时进行疏蕾,疏蕾时根据发病情况,要用专用刀具、叉具将感病菇蕾清除到小桶或其它容器内,防止掉到其它菇蕾上,形成交叉感染;留2个~3个菇蕾,防止预留菇蕾感染病菌;将清除的感病菇蕾要倒入专用塑料袋,疏蕾结束后,及时送到锅炉房焚烧。

2.5.2 摘除带病菇

每天派专人对疏蕾后进入生长期的菇房进行巡视,及时检查疏蕾后预留的2个~3个菇蕾,发现感病菇蕾继续清除,根据需要留1个~2个健壮菇蕾;及时清除菇体生长过程中菇体周围重新生长的感病菇蕾或幼菇;疏蕾时尽量做到疏蕾干净、彻底,以免疏蕾不彻底的表面重新形成幼菇,感染病菌;采菇结束后,及时清除菌包开口处的病菇、死菇,然后再清理废菌包;对摘除下来的病菇,及时倒入专用塑料袋,及时处理。

2.5.3 加大病菇摘除力度

对有发病症兆的病菇,适当加大清除力度,必要时可连同病菇周围培养料去掉一部分;对已发病的病菇,必须坚决清理,如果发病严重,必须保证当天清理完毕。

2.6 坚持工具消毒,防止交叉感病

2.6.1 对疏菇工具进行消毒

在容易感病的季节,每天派专人对疏蕾期间使用的疏菇刀、疏菇布、梯子、凳子、塑料筐、小桶、推车等所有工具进行紫外线消毒或喷洒消毒液 (二氧化氯类、来苏尔等)进行表面消毒。

2.6.2 严禁戴线手套疏菇

线手套不仅容易沾染病菌、隐藏病菌,在疏蕾过程中容易传播病菌,而且不容易清洗,因此,疏菇人员最好不戴手套,或者戴一次性塑料手套,严禁戴线手套。

2.6.3 严禁碰伤预留菇蕾

在疏蕾过程中,疏蕾人员一定要注意选择留健壮菇,不得碰伤或刮伤预留菇蕾,若在预留菇蕾上形成伤口,容易造成病菌感染,加重病害的形成。

2.6.4 对包装工具进行消毒

在包装结束后,需对接触病菇的所有工具 (削菇刀、塑料筐、包装盒、工作台、计量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喷洒消毒液 (二氧化氯类、来苏尔等)进行表面消毒,也可以用75%酒精棉球擦洗消毒。

2.7 隔离包装车间和出菇区域,避免带病菇体传播病菌

在做建厂规划时,一定要将成品包装车间建在出菇区域以外,避免感病的成品菇携带病菌,在操作过程中将病菌留在出菇区域,成为杏鲍菇再次感染病害的传播源。

2.8 及时清理出菇后的废菌包,切断病菌传播潜藏根源

采过菇的废菌包要及时下架,并迅速清理出出菇房、及时运到废菌包停放点,因为废菌包在出菇房已停留20 d,会隐藏多种病原菌,这易成为杏鲍菇发生各种病害的罪魁祸首。

2.9 做好出菇区定时环境消毒,保证病菌无法繁殖生存

对出菇结束,并清理干净的出菇房进行及时消毒,喷洒“食用菌专用场地消毒剂”,按照1 mL·m-2~1.3 mL·m-2剂量对出菇房地面、墙壁、出菇架进行喷洒消毒,并密闭12 h;在再次使用前12 h,使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按照1片·m-3~1.2片·m-3剂量对出菇房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10 药物防治

对于杏鲍菇细菌性病害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法进行控制。

2.10.1 定期进行场地消毒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的管理其中最重要一项就是污染源 (主要指真菌类、细菌类)控制,控制好污染源不但能保证菌包不感染或少感染杂菌,提高菌包发菌成功率,而且能保证菇体生长健壮,不感染病害,提高种植效益。对场地进行定期消毒是消灭、控制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容易感染细菌性病害的季节,实行每隔3 d~5 d按照1 mL·m-2剂量对生产场地、出菇区喷洒1次场地消毒剂,以控制病源菌,预防病害的发生。

2.10.2 疏蕾前消毒

对出菇房在完成搔菌、降温刺激工序,形成菇蕾后,喷洒1次“二氧化氯”或“保清”进行预防消毒,减少病源菌;对于未发生病害的出菇房,适当减少喷药量,喷速较快;对于已发生病害的出菇房,增加喷药量,喷速相对较慢,以达到喷药消毒目的。

2.10.3 疏蕾后消毒

对于发生病害较重的出菇房,要求出菇房疏蕾工作当天结束,不能拖延到第2天继续疏蕾;疏蕾结束后,再喷洒一次“二氧化氯”或“保清”进行预防消毒,减少病源菌。2.10.4 熏蒸消毒

对于发生病害较重的出菇房,在疏蕾结束后第3天~第4天,使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按照1片·m-3剂量对出菇房进行密闭熏蒸消毒1 h。

[1]苗长海.简明食用菌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支月娥,黄建春,汪毅,等.杏鲍菇细菌性病害病原菌研究[J].食用菌,2009,30(2):60-61.

猜你喜欢

出菇细菌性菌丝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