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价值的研究
2013-01-23叶国永黄伟忠黄雪梅
叶国永 黄伟忠 黄雪梅
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18
血小板输注主要是针对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者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给予的血小板输注的替代性治疗,主要应用于预防或阻止患者出血[1-2]。APCT 是最新出现的一种测试血小板功能的试验,它可以反映血小板的数量以及质量的变化,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非常值得在临床应用,为了对活化凝固时间(APCT)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进行探讨与研究,现选取2011年6月—2012年3月入住该院并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者36例进行研究,将活化凝固时间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应用价值报道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入住该院并进行血液输注的患者36例进行研究。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为36.19岁。36例患者中,有白血病化疗后的患者25例,骨髓异常增生症患者11例。这36例患者的皮肤及黏膜散均存在散在出血点或者有牙龈出血的现象。
1.2 方法
对这36例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每次1个治疗量(相当于10U的单采血小板),并分别于输注前、输注后1 h 以及输注后24 h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液进行血小板数量以及APCT 进行测定。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器为北京世帝公司生产。
1.3 判断标准
按照CCI 的判断标准[3]:血小板输注后1 h 的CCI﹤7 500 为无效,输注后24 h 的CCI﹤5 000 为无效。PPR 的诊断标准为:血小板输注后1 h 的PPR﹤30%为无效,输注后24 h 的PPR﹤20%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SPSS15.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
2 结果
36例患者输注之前的血小板计数均为(2~16)×109/L,而且均出现牙龈出血、鼻衄或者皮肤黏膜有散在出血点的出血症状。在血小板输注后1 h 以及24 h后血小板计数均有提高,而且出血症状减轻,APCT值由输注前的 (105.8±10.9)s 缩短到输注后1 h的(61.1±8.6)s 以及输注后24 h 的(69.3±8.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正常对照的APCT值为(41.1±3.6)s。有1例患者显示为血小板输注无效,且血小板输注后1 h 以及24 h 的CCI为7516,4356;PPR值为26.1%和11.3%,其PPR值均为无效,而CCI值于输注后1 h 显示为有效,在24 h后显示为无效。
3 讨论
到目前为止,如何延长血小板的采集后的保存时间、功能以及血小板输注后的疗效判定已经成为近期血小板研究的热点[4-5]。在实际临床应用当中,主要通过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升高情况以及患者的出血现象是否改善来判断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CCI 和PPR 均为观察血小板升高的指标,但是在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判定上两者会有一定的出入,而在准确程度上,CCI 减少了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因此比PPR 更加的准确。在该研究中,血小板输注后1 h 与24 h 的APCT值较输注前的APCT值明显缩短,这提示APCT值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血小板输注有效。而在该研究36例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显示为血小板输注无效,其PPR值均为无效,而CCI值于输注后1 h 显示为有效,在24 h后显示为无效,说明CCI 和PPR值在评价血小板输注是否有效上会有一定的出入,充分证明了血小板输注后的数量变化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有明显的直接关系,但是单纯地应用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指标,比如说CCI 与PPR 的指标来进行判断是不准确的,比如说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患者就不能单纯以血小板的数量来判断输注的血小板在患者体内的功能如何[6-7]。而APCT 则能够较全面地对患者血小板的数量以及功能加以体现,其原理是将接触活化剂注入到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之中,由于加入的接触活化剂不但会将凝血因子激活,而且还会刺激血小板释放磷脂丝氨酸,并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启动凝血过程[8]。因此,在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者功能下降时则会引起APCT 的延长,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血小板输注后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Burcham P,Blais D,Firstenberg MS.Platelet inhibition and surgical bleeding.A plea for more science and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J].Circ J,2011,75(12):2751-2752.
[2]Textor JA,Tablin F.Activation of equine platelet-rich plasma:comparison of method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quine autologous thrombin[J].Vet Surg,2012,41(7):784-794.
[3]Burnouf T,Chou ML,Wu YW,et al.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platelet (PLT)-poor plasma,PLT-rich plasma,PLT gel,and solvent/detergent-treated PLT lysate biomaterials against wound bacteria[J].Transfusion,2013,53(1):138-146.
[4]杨孝顺,谢琳,朱鸿杰,等.冰冻单采血小板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与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7):5015-5017.
[5]宋奎,郭子文,何慧清,等.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血小板输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4):2567-2571.
[6]王凯元,薛玉良,王洪武,等.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用于体外循环手术中血小板输注后凝血功能的监测[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7):613-614.
[7]王琴,严媚.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探讨[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0,15(3):132-134.
[8]程丽霞.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和防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