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2013-12-09周敏
周 敏
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惠州 5163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威胁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该病与患者发病年龄、血压异常、血脂波动、吸烟、嗜酒等密切相关[1]。目录,观察冠心病远期疗效及预后的渠道,主要有观察血脂、血尿酸等多项实验室指标[2]。为探讨血尿酸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关系及临床意义,该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84例患者血尿酸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研究组,其中男41例,女43例,年龄56~87岁,平均年龄(58.6±3.5)岁,病程2~31年,平均病程(12.5±3.5)年。入选标准:①所有入选冠心病患者诊断均符合WHO 最新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3];②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1 支出现狭窄,狭窄≥50%;③患者年龄≥55岁;④排除痛风、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疾病。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8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45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59.2±3.6)岁。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1 d 无相关药物干预,检查前12 h 保持空腹。测晨起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采集静脉血3 mL。检查患者血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用Roche Modular P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酸试剂:Roche 配套试剂,尿酸测定方法: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4]。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 检验。
2 结果
2.1 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比较
研究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比较
2.2 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相关生化指标比较
研究组UA、Cr、BUN、TC、TG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相关生化指标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组临床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临床综合症,该病发展过程中,与患者年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情致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5]。目前,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吸烟等多种因素均列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6],冠心病发展过程中,随着靶器官不断损害后,又增添了其他危险因素,如高尿酸血症、高半管氨酸血症等。这与肾功能下降,人类饮食结构改变有关。国外研究表明[7],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肾小球率过滤严重受损,血尿酸升高与冠心病发生具有一致性。郭世杰等[8]人研究发现,血尿酸每升高0.3 mmol/L,患者冠心病5年生存率降低3%。尿酸主要在肝脏和肠道中代谢产生,在缺氧或缺血状态下,尿酸底物增多,人体内尿酸水平增加,积聚在血管、肾脏内,诱发人体产生多种病理反应[9]。
血尿酸水平与血压、血糖、肌酐、尿素氮、血脂之间的关系[10]:①血尿酸高于400 μmol/L 的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概率明显增加。这与高血压导致患者肾脏血管发生损伤、缺血,导致乳酸作用增加,促进了尿酸的生成。②高尿酸患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普遍增高明显,这与脂肪酸增加后,导致葡萄糖合成途径活性增加,嘌呤原料增多,加速尿酸生成有关。同时,高血脂的患者,体内脂肪囤积,肾脏排酸能力下降;血脂代谢紊乱,导致病变的血管堵塞,肾脏微动脉血管闭塞,肾脏清除能力下降,导致肌酐、尿素氮增加。③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存在胰岛素抵抗几率高,与患者发生高血糖及高血压密切相关。尿酸升高与冠心病发展关系:①较高的尿酸水平诱发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促进脂质的过氧化;②尿酸升高,伴随氧自由基参与血管炎症反应,加速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和粥样硬化的形成;③尿酸水溶性较低,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尿酸沉积颗粒积聚在血管内壁,直接损伤内皮完整结构,干扰内皮生理功能,直接导致血管内粥样硬化产生。
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冠心病患者发病关系,与血压、血糖、血脂等多因素相关联,累积评价多因素,对于评价冠心病预后有特殊临床价值。根据实验数据发现,尿酸升高与冠心病发生危险性非常高,与健康人相比,冠心病患者中尿酸升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91,P<0.05)。提醒临床医师评价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需要重视尿酸水平,冠心病患者日常调护中,重视控制尿酸的家庭护理,如:控制富含嘌呤饮食、坚持降低尿酸治疗等。
综上所述,血尿酸升高与冠心病患者发展具有相关性,临床诊治冠心病时,需要根据血尿酸等生化检查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
[1]徐珊珊,张爱元.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8(12):901-904.
[2]孙志宏,闫竹琴,张勇强,等.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3):341-344.
[3]祁泽明,张晓燕,方怀天,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胆红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9):664-667.
[4]唐宝华,李朝晖.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4):302-304.
[5]黄群英,黄晓明,刘卫华,等.血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32-34.
[6]赵平.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6):876-879.
[7]韩煦.冠心病患者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8):1028-1029.
[8]郭世杰,王林,吴存瑾,等.血浆内毒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3,19(4):313-315,319.
[9]彭清文,祁珩,易宣丽,等.心脏X 综合征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6(1):26-28.
[10]刘凤莲,陈莉,赵红强,等.血尿酸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4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