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
2013-01-23杨孟鸿袁斌香
杨孟鸿,袁斌香
(江西赣州农业学校,江西赣州 34110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临诊上以发生急性败血症、发热、咳嗽、高度呼吸困难,剖检病变以双侧性胸膜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是国际公认的危害规模化猪场的重要传染病、多发病之一。近几年,我国猪呼吸系统传染病成为养猪业的头号杀手,本病在晚秋、冬春等寒冷季节及一些集约化大中型猪场广为流行,危害严重,应严加防范。
1 病原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属于巴氏杆菌科放线杆菌属的成员,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小球杆菌,目前经鉴定有15种血清型,主要是7 型,其次是2 型和l 型,各血清型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不仅同一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存在数个血清型,就是同一猪场也可能同时流行多个血清型。
本菌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不耐干燥,对常用的消毒药敏感。对杆菌肽,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有一定的抵抗力。对头孢类药物、泰乐菌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等敏感。
2 流行病学
与猪肺炎支原体一样,APP 通常与其它病原体一起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征,其发病率也和猪喘气病一样,随饲养密度和其它环境应激因素的增加而升高。
2.1 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的肺炎病灶或败血症中的血液、鼻液中存在大量细菌,存活猪可以变成带菌猪,在肺、鼻腔中继续带菌。
2.2 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染,但多发在3~4月龄的育成猪。
2.3 本病的感染途径是呼吸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或咳嗽、打喷嚏排出的污染物或人员传播。
2.4 初次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经过一段时间,逐渐趋向缓和,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但隔一段时间后又可能暴发流行。
2.5 本病的死亡率很高。与毒力及环境因素有关,其致病率与死亡率与其它疾病如伪狂犬病、蓝耳病等的存在也有关。
2.6 外界因素对本病的发生影响很大。断奶、饲养环境突变、饲养管理不善、转群、密度过大、恶劣的气候条件、闷热潮湿、气温骤变、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长途转运等,均能加速本病的传播,特别是应激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同一猪群能同时感染几种血清型。
2.7 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当前,临床上有70%以上的病例与蓝耳病、圆环病毒2 型病、支原体肺炎、伪狂犬病、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等混合感染,加重了胸膜肺炎的病情,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综合征”或“高热综合征”,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
2.8 本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晚秋、冬春等寒冷季节及恶劣气候条件下多发。
3 临床表现
3.1 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在无临床症状情况下突然死亡,传播迅速。体温高达41.5℃,精神委顿,食欲废绝,并出现短期腹泻或呕吐。后期出现循环障碍和心力衰竭,眼、耳、鼻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张嘴呼吸,继而体温下降,窒息死亡。临死前从嘴、鼻孔流出淡红色泡沫,病猪于出现临床症状后24~36 h 内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
3.2 急性型
在同一猪群或不同猪群内许多猪发病,约l5%~30%,呈败血症表现,病猪体温可上升至40.5℃~41℃,皮肤发红,精神沉郁,不愿站立,厌食,咳嗽、呼吸急促、高度困难,极度痛苦,常呈犬坐姿势。耳、鼻、四肢末端发绀,有时鼻腔流血。通常于发病后2~4 d 内死亡。若病初症状较为缓和者,能耐过4~5 d 以上,症状逐渐消退,常可康复,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3.3 亚急性或慢性型
常由急性转变而来。病猪体温略有升高或不升高,食欲不振,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常呼吸。经过数日至l 周则可耐过,但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成为危险的带菌者。在慢性感染猪群中,常有很多亚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猪,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或受到其它病原微生物侵害时,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而发展为急性病例,临床症状明显加剧。
4 剖检变化
4.1 最急性型: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状带血的分泌物。肺充血、出血及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形成。肺泡与间质水肿,淋巴管扩张等。
4.2 急性型:喉头充满血样液体,两侧性肺炎,常见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肺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胸腔内有淡红色渗出液,腹腔有时也有纤维素渗出液。
4.3 亚急性型:肺脏可能出现干酪样病灶或含有坏死碎屑的空洞。
4.4 慢性型:肺脏上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主要发生在膈叶),结节周围包裹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结节有的在肺内部,并在其上有纤维素附着而与胸壁或与心包粘连,或与肺粘连。
5 综合防制措施
本病很难根除,要做好控制和消除感染,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以控制。
5.1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在做好猪蓝耳病、喘气病、伪狂犬病、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有关疫病疫苗接种。
5.2 加强生物安全
对新引进的种猪要隔离饲养3 周,没有问题方可混群。本病病原菌对许多常用消毒剂均敏感,要定期消毒,搞好消毒灭源工作,减少环境中病原菌的数量和减少传染性微生物从母猪传播到仔猪。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互相传染。
5.3 改善和加强饲养管理
降低猪群饲养密度,改善通风条件,做好防暑保暖工作,避免舍温变化过大等各种应激因素,减少急性病例的发生。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防止产生免疫抑制。
5.4 坚持全进全出、隔离饲养、隔离治疗
抗生素的治疗尽管能在临床上取得一定成功,但不可能在猪群中消灭感染。慢性感染者或携带者的鼻腔中都存在病原,应淘汰那些久治不愈、失去经济价值的重病猪,杜绝恶性循环。
5.5 药物保健
本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沙星类药物、替米考星、四环素类较敏感,首选药物是头孢噻呋、头孢喹肟、头孢噻肟或氟苯尼考,可用于预防与治疗。保健方案推荐如下:
5.5.1 保育仔猪、育肥猪在发病季节可选用下列方案进行保健,每月2次,每次用药7 天,可有效的预防胸膜肺炎与呼吸道各种病原的感染。
方案1:穿心莲粉1000 g,舒长宁(替米考星粉,细胞因子制剂)500 g,溶菌酶80 g,拌入1 吨料中连续饲喂7 天。
方案2:大青叶粉1000 g,恩宝(恩诺沙星、佐剂)500 g,溶菌酶80 g,拌入1 吨料中连续饲喂7天。
方案3:板蓝根粉1000 g,甘草粉200 g,抗菌肽300 g,利高霉素1000 g,拌入1 吨料中连续饲喂7 天。
5.5.2 生产母猪、妊娠母猪与种公猪在本病流行季节可选用下列方案进行药物保健,可有效的预防本病的发生与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
方案1:黄芪多糖粉1500g、利高一44 粉2kg,溶菌酶100 g 拌入1 吨料中连续饲喂7 天。
方案2;鱼腥草粉1500 g,抗菌肽400 g,排疫肽600 g。拌入1 吨料中连续饲喂7 天。
方案3:清开灵粉1500 g,支原健(氧氟沙星、佐剂)500 g,溶菌酶100 g,拌入1 吨料中连续饲喂7 天。
方案4:穿心莲粉(1200 g 拌料1 吨)加支原健(氧氟沙星、细胞因子佐剂)120 g 拌料300 kg,加林可霉素(80 g 拌料1000 kg),混合饲喂7-12天。
5.6 发生疫情时的应急技术措施
5.6.1 发病时要立即确诊,隔离病猪,进行对症治疗;猪舍内外全面消毒,每日1次;控制猪群、人员与物品的流动;改善猪舍的饲养环境。
5.6.2 没有发病的猪群可补注疫苗或全群进行药物保健,保健用药请参照上述方案进行。
5.6.3 病猪的治疗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采取抗菌疗法,细胞因子疗法与对症疗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疗。初期疗效尚佳,后期治疗效果很差。治疗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氟苯尼考注射液,20~30 mg/kg 体重,每天1~2次,连用3~5 d。如再配合增效磺胺甲基异恶唑注射液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分别肌注,每天2次,效果更好。
方案2:板蓝根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2 ml)加倍健(免疫核糖核酸,75 公斤体重1ml,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一次,连用4~5 天;同时肌注2.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 ml),每日1次,连用4~5 天。
方案3:柴胡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2 ml)加干扰素(每40 公斤体重1 ml,重症加量)加排疫肽(50 公斤体重1 ml,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4~5 天;或者银黄注射液(金银花、柴胡、黄芪、连翘等)每公斤体重0.2ml。同时配合肌注3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 ml)或者30%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 ml),每日1次,连用4~5 天。
方案4:头孢喹肟,5~10 mg/kg 体重,每天1次,连用3~5 d。头孢噻呋钠,5~10 mg/kg 体重,每天1次,连用3~5 d。
根据病猪状况必要时实施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300~500 ml,加10%VC5~10 ml,每日1次;咳嗽气喘严重者可肌注冰蟾熊胆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 ml,每2 天1次,连用2次。同时给猪只改饮电解质多维(200g 兑水1000 升)加葡萄糖粉(200g 兑水4 吨)。
[1]解福生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2(5).
[2]李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6).
[3]何德昌.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体会[J].畜禽业,2012(5).
[4]刘艳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11(5).
[5]万遂如.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状况与防控对策[J].养猪,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