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和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只生产性能

2013-01-23雷明刚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猪业 2013年8期
关键词:降温猪舍光照

雷明刚 (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

生物的表型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良好的环境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没有最基本的环境要素,如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生存空间,动物再好的生产潜能也不能发挥出来,各个方面的性能指标也无法得到满足。而环境对动物生产的影响是长期的、连续的、隐蔽的,正因为如此,很多养殖场户对环境的控制和改善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于猪舍的环境卫生体系建设和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

温度、湿度、畜舍空气质量、光照等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通过控制和改善这些因素,可减少环境对生猪生产的不利影响。

1 温度和湿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家畜健康。如高温会引起热射病、胃肠道疾患、抵抗力下降等。热射病主要是由于高温造成家畜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胃肠道疾患主要是由于高温时外周血管扩张,内脏、器官血流量减少,胃肠道的活动受到抑制,排空减慢,小肠蠕动减慢,血流减少,吸收变差,大量饮水会使胃肠酸度下降。若外界温度过低,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就会造成动物体温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初生仔猪由于热调节机能不健全,体内脂肪及糖元储备量少,代偿性能差,对冷刺激非常敏感,应注意对仔猪的防寒保暖。初生仔猪的最适宜温度为35℃,2~7日龄的仔猪每增长1天,最适温度降低2℃。

温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首先温度会影响猪的生长增重。低温时猪采食量增加,环境温度每降低1℃,采食量增加3%左右,但大部分作为产热维持基本生理需要,同时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肠蠕动加快,饲料利用率较低。高温时猪的采食量下降,环境温度每升1℃,采食量减少3.5%左右,甲状腺素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吸收减少,肠血液循环减少,表现为生长不良。其次,温度会对猪的生殖机能产生影响,但主要是高温的影响。高温使公猪睾丸温度升高,影响精液顶体酶的产量和分布,精液质量下降,精液量减少,精子数减少,精子畸型率上升。高温会影响母猪激素水平,造成受精后胚胎的早期死亡。气温在27℃以上时,母猪受胎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30℃以上时,受胎率会明显下降。一些猪场母猪下半年平均窝产仔数要比上半年平均窝产仔数低,这与下半年产仔母猪受精、妊娠期要经过6、7、8高温月份有关。

湿度高低与猪舍降温效果密切相关,但湿度问题在生产中常被忽略。

温热环境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蒸发降温。常用的方法有水帘降温,空气喷雾降温以及畜体喷淋降温。其中,水帘降温系统应用最为广泛,一般可使舍内空气温度比舍外低3~7℃。但应注意,湿度不能过大,湿润度应均匀,保证水质,防止青苔藻类生长和矿物积聚,确保湿帘管道畅通。在南方的夏季,温度较高,仅有水帘降温还不行,还必须考虑其他降温措施。喷雾降温的效果,也与湿度有关系。喷雾降温的原理是通过水的气化将猪舍内热量带走,如果湿度太大,降温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喷雾降温比较适合干热地区。很多猪场在猪舍设计时,安装了供猪体降温用的淋浴,同时结合有力的通风,对育肥猪、妊娠母猪进行降温,效果不错。

二是加强通风。增大风速可加强对流和蒸发散热,但这种作用随着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升高而减弱。因此,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加强通风的效果并不显著,但可增加舒适感,对动物生长还是有好处的。

三是减少饲料的日增耗。热增耗是饲料能量的一种浪费,在炎热季节,饲料的热增耗越多,越会加重动物的散热负担,热应激也越严重。饲粮热增耗的大小,与饲料种类、养分是否平衡等有关,粗料的热增耗大于精料。通过减少饲粮的粗纤维含量,适当提高饲粮中的脂肪含量,合理配合饲粮等可以减少饲粮的热增耗。

四是使用抗热应激添加剂。在饲粮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以及中草药制剂等,可有效提高猪的抗应激能力。

五是合理设计猪舍。猪舍设计不合理,会影响降温和通风效果。很多猪场的隔栏较高,空气流动性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在猪舍内安装扰流风扇,对改善空气流动是有好处的。另外,在猪舍加装吊顶,有隔热、遮阳的效果,但应正确选用吊顶材料。

2 畜舍空气质量

猪舍内常见的有害物质有氨气、硫化氢和微生物等。

氨气有刺激性臭味,易溶于水,高浓度的氨可对接触部位造成碱性化学灼伤,组织溶解坏死,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降低动物粘膜的防御能力,降低机体抵抗力,造成动物免疫功能低下。在低浓度氨长期毒害下,动物免疫机能下降,抗病力减弱;在高浓度下,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为了保证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一般来说,猪舍中氨气的含量不应超过26p p m。

硫化氢遇到动物粘膜上的粘液可很快溶解,并与其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硫化钠,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引起动物眼炎,畏光、流泪,角膜浑浊,同时引起鼻炎、气管炎,甚至肺水肿。低浓度长期吸附造成动物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在通风良好的畜舍内,硫化氢浓度一般在10p p m以下,而在管理不善、通风不良的猪舍内,空气中硫化氢含量可大大升高,对猪健康和生长构成危害。

空气较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且有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不是微生物生存的适宜环境,但当空气中飘浮大量灰尘时,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其上得以生存。当畜舍内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有大量微粒和微滴存在时,空气中可能有较多的微生物。空气微生物越多,反映空气越污浊,含致病微生物的可能性越大。一般认为,猪舍内空气中微生物含量不应大于2.5×104C F U/m3。

消除舍内有害物质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及时清除舍内粪尿。粪尿是氨和硫化氢的主要来源,将它们及时清除,对于保证舍内空气卫生有积极意义。一些猪场采用阴沟的方式将粪尿排入贮粪池,这种排污方式,若设计不周,大量有害气体会回流到舍内。

二是合理通风换气。将有害气体及时排出舍外,是保证舍内空气清洁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畜舍,空气流动性较大,舍内空气质量比较清新,但对封闭式畜舍,特别是产仔房和保育舍,冬季也应保证足够的通风换气,否则,会造成舍内空气质量污浊,引起动物呼吸系统疾病增加。

三是加强管理,严格消毒措施。如采用空气过滤系统减少猪舍空气中的尘埃,在舍内设紫外灯或用气雾消毒装置定期消毒,生产上采用全进全出等。

3 光照条件

光照时间、光照度、光照制度等光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猪的生产性能,不同的光环境对不同类型的猪只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公猪,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光照时间可提高公猪的性欲,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对于后备母猪,延长光照时间或提高光照强度,会促进其生长发育,使其性成熟提前。对于配种及妊娠母猪,在配种前及妊娠期延长光照时间,能促进母猪雌二醇及孕酮的分泌,增强卵巢和子宫机能,有利于受胎和胚胎发育,提高受胎率,减少妊娠期胚胎死亡,增加产仔数。对于哺乳母猪,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能刺激催乳素的分泌,泌乳量显著增加,哺乳频率提高,从而提高断奶体重。对于断奶仔猪,因其在黑暗的情况下不会进食,延长光照周期可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产生影响。对于生长肥育猪,一般情况下,光照对其影响不大,育肥猪舍的光线只要不影响猪的采食和便于饲养管理操作即可,光照不能过于强烈,以免影响育肥猪休息和睡眠。

应根据本地的自然光照规律,建立科学的光照制度。自然光照时间以本地域日出至日落之间的日照时数计算。在实际使用时,要根据日出及日落的时间,然后依据日照时数人工补充光照。但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灯泡安装要分布均匀,每只灯泡的瓦数不超过60瓦,灯泡离猪活动地面要保持1.8~2m高度;二是光线以白光或黄白色光为宜,不宜用红光;三是定期检查和清洁灯泡,损坏的灯泡要及时更换,猪舍尘埃很大,定期清洁灯泡才能保证猪群获得有效光照;四是每天准时开灯和关灯,最好采用定时器控制开关灯时间,这样既可以节省能源,又能节省人工。

4 饮水

水是动物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畜产品重要的组成成分,当饮水不足或品质不良时,会严重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常用的饮用水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和井水。江、河、湖泊这些地面水都可以作为生猪的饮用水,但这些水存在浑浊度大、细菌含量高等问题,有的还含有砷、氟等有毒有害物质。地下水和井水虽然细菌数较少,但存在矿化度高、硬度大等问题。因此,在进行猪场设计规划时,应根据国家颁布的畜禽饮用水水质安全标准,对水质水源进行认证。

为了给猪只提供卫生的饮水,可对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除铁等。净化可采用沉淀和过滤的方式进行。沉淀包括自然沉淀和混凝沉淀。过滤可使用砂滤,也可以用矿渣、煤渣,但应注意选择不含对人体有毒化学物质的滤料。过滤可除去约80%~90%以上的细菌及99%左右的悬浮物,也可除去臭味、色度、阿米巴“包囊”及血吸虫尾蚴等。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为氯化消毒。常用的氯化消毒剂有液态氯、漂白粉、漂白粉精、氯胺等。一般新制的漂白粉含有效氯约30%,漂白粉精约含60%~70%有效氯。这些化合物性质不稳定,易受日光、潮湿等因素作用而使有效氯含量减少,当含量低于15%,即不适用于饮水消毒用,故应存放于密封、避光、干燥处,并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完。漂白粉精稍稳定,多制成片剂使用。

某些地区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铁,它们通常以重碳酸亚铁、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等形式存在。通过爆气氧化可使重碳酸亚铁等生成不溶性的氢氧化铁经沉淀过滤除去。

猜你喜欢

降温猪舍光照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当幻想的光照进童心世界
动物降温有妙招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隐蔽的力量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