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抗体水平达不到标准的猪群是否要全部淘汰?
2013-01-23徐子伟
中国猪业 2013年8期
猪瘟抗体水平达不到标准的猪群是否要全部淘汰?
在猪场的免疫中,有一部分猪的猪瘟抗体水平总是上不来。在打过一针或两针后,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或者产生的抗体水平达不到标准水平,如果这部分猪的数量占猪群总体的比例不高,是否一定要 “一刀切”?(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徐子伟)
猪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首先猪群经免疫后若猪瘟抗体水平上不去,先要分析原因,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技术上的,也有经济上的。从技术角度而言,当前影响猪瘟抗体水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免疫抑制,查看猪场中是否存在免疫抑制因素,如免疫抑制类疾病有猪蓝耳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毒等,另外真菌毒素中毒、不良应激、滥用药物以及营养因素等均可引起免疫抑制。另外,选用的疫苗质量及一些人为因素也可以成为影响免疫效果的原因。
如果是猪只本身的问题,且所占比例不大,若猪场本身有淘汰的计划,就应该淘汰。但是如果整个猪群都是这个情况,还需要重新考虑,从营养保障、免疫措施以及养殖模式上查找问题。前些年,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养殖模式,从养殖模式上去解决,效果也比较彻底。具体而言,也就是通过一些净化病原的措施,尤其是早期隔离断奶,利用仔猪断奶后母乳当中的混合抗体可以抵御母猪感染疾病,早期隔离断奶可以起到免疫增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