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苹果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3-01-23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文/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2012年产业回顾
种植面积与产量双增长,产业布局持续西移。根据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监测,2012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预计为222.1万hm2,比2011年增长2%;环渤海湾产区苹果种植面积动态平衡,黄土高原产区种植面积稳定增长,其中甘肃、陕西增幅较大,且向高海拔产区扩张。预计2012年全国苹果产量为3 370万t,比2011年增长6.7%。得益于良好的天气条件、新增挂果园面积扩大,以及果农对果园投资与管理的重视。(注:农业部统计数据,面积256.67 万 hm2,产量 3 950 万 t)。
销售价格高开低走,销售滞缓。2012年,国内苹果销价高开低走,平均售价下降约20%~25%,与前3年高价运行相比,属正常回落;前期早、中熟苹果量少价高,后期晚熟苹果大量上市,价格回落。果品多以现货销售为主,库存需求显著下降,早期果农惜售与后期果品滞销并存。
矮砧集约栽培模式进一步推广,果品质量得到提升。围绕“节本、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政府、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及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加快以矮砧集约为主的多元化栽培模式创新,大力推进品种创新和优质种苗推广,适生区新建果园栽培模式、品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栽培管理模式转型、技术升级加快,成龄果园果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优果率进一步提高。
加工行业产能整合加快,自我约束能力提高。2012年,浓缩苹果汁加工产能利用率仅为40%,出口约束增强,产能整合加快;竞争推动苹果加工产业由产能快速扩张向整合、优化转型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浓缩果蔬汁(浆)准入条件》,资源整合进度加快,目前四大浓缩果汁企业产能已占行业总产能的85%,全行业呈现垄断竞争结构特征,市场话语权提高。
出口价格持续走高,出口数量略有下降。2012年,我国鲜食苹果和浓缩苹果汁出口持续2011年局势,均呈现出口数量下降,均价上涨趋势。预计鲜食苹果出口数量为100万t左右,与2011年同期相比,数量下降,而出口均价约上涨13%左右;预计浓缩苹果汁出口数量为60万t左右,与2011年同期相比,数量略下降,出口均价上涨约12%左右。
存在问题
果园面积连年扩张、价格波动显现、替代消费品供给全面增长,可能导致产业波动压力。从供给角度来看,近年苹果种植面积与产量快速扩张,容易形成苹果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营销难度加大,供给主体竞争激烈,果品滞销和产业波动风险加大。从需求角度来看作为苹果及其加工产品的替代品,特别是柑桔、香蕉、梨等水果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栽培面积、产量快速增长,导致一年四季、东南西北各地区水果及其替代品的供给丰富,几乎所有水果均在不同程度出现销售难问题。即各种替代消费品供给全面增长,严重地冲击苹果市场。
苗木市场混乱,优质大苗紧缺。苹果苗木是苹果生产栽培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苹果产业的发展。苗木质量与数量已是制约栽培模式变革、产业升级发展的瓶颈因素,亟须建立和完善苹果育苗的国家标准和操作规范,充分借鉴断根技术和化学促分枝等成熟育苗技术,加快优质大苗培育,为苹果产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突出。苹果种植是劳动密集、农艺密集型产业,果农老龄化、劳动力结构性紧缺(特别是技术娴熟的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苹果产业转型发展,亟须培育同时掌握水果生产、果园管理、果品市场营销技能的新型果农。果农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路径和模式选择。
成本持续上涨成为制约果园管理瓶颈,轻简化技术与果园装备无明显突破2012年,生产成本比上年上涨13.40%其中,物资费用上涨14.5%,人工成本上涨12.8%。要素成本持续上涨,成为制约果农果园精细化管理的瓶颈,亟须轻简化、省力化的综合配套技术与机械装备。
幼园病毒病害严重。由于优质种苗繁育创新体制缺乏、标准化育苗产业发展滞后、种苗市场监管低效,市场供给的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加之果农疏于幼园水肥综合管理和配套技术投入,导致幼园病毒病风险加大,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2013年发展趋势
生产面积扩张持续。在无重大气候灾害的条件下,得益于种植面积扩张、果园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果园投入加大、技术进步与效率提高等有利因素的作用,特别是政府强力推动作用下,预计未来几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呈现增长趋势。供给增长快速,供给结构调整缓慢,加之出口受限、难以突破。未来几年,国内苹果市场将面临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产业波动与市场风险压力加大。
以矮砧集约为主的多种区域性标准化栽培模式推动果园改造进度加快。苹果体系依托标准示范园创建,全面推进以矮砧集约为主的多元化栽培模式苹果栽培制度变革、模式创新,以及优质种苗培育与推广,得到政府及果农的认可。栽培制度变革促进新品种、优质大苗普及,同时也推动成龄果园的技术改造与升级进度加快,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
果农分化显现,果农组织化程度提高。苹果主产区产业化经营趋势加强,职业果农和种植大户比例稳步增加,种植规模逐步加大,2012年全国果农平均种植规模为0.532 hm2。同时,果农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2012年全国果农专业合作组织社员数量占果农总体的40%左右。
果园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发展趋势。在土地集约使用、劳动力日益短缺的背景下,苹果产业转型发展,新型果农,特别是掌握水果生产、果园管理、果品市场营销技能的新型果农匮乏,制约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公司投资带动发展规模化的高水平果园,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建设果园成为产业发展趋势。
出口约束增强,目标市场格局稳定。近年贸易数据表明,苹果及其加工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需求及其结构基本稳定。从供需角度判断,出口约束增强,具体表现为:成本上涨导致出口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成为制约中国苹果及其加工产品出口的首要因素,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是约束中国浓缩苹果汁出口的直接原因,贸易保护加剧国际市场竞争态势。
产业政策建议
产业政策导向必须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质量型发展转变。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推动作用,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扩张迅速且趋势依然很强,多数产地缺乏产业转型发展的整体思路与政策安排,重生产、轻管理、忽视市场需求导向。综合现代果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判断,政府应优化果业发展政策,稳定面积、提升质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结构,引导向以优质、安全、高效并重为标志的内涵质量型发展转变,着力推进苹果产后贮藏、加工、运销、贸易及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公共谈判、公共促销、公共广告等市场软环境建设,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盲目性,避免苹果生产的大起大落,保证苹果产业高效持续发展。
加强政策扶持,推进栽培制度创新和新栽培模式推广。围绕苹果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的重点研究领域和试验、示范要求,依托栽培制度创新,实施品种资源和砧木选育工程,在全国推广以矮砧密植为主的多元化栽培技术模式,探索与总结适合区域特征的栽培技术综合管理规范,实现品种区域化以及区域化品种和品牌的创建。健全国家苗木体系专项规划推进计划,成立全国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推广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技术模式推广工作的宏观指导,决策重大工作计划、重大科技项目和协调解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成立全国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推广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区域内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推广工作规划、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科研攻关和试验示范;在全国苹果种植重点县配套实施大苗培育工程、栽培新模式样板示范园工程以及培训工程,出台苗木补贴、架材补贴、节水灌溉设施补贴等多项扶持政策。
提高果园土水肥综合配套管理,加快低效果园改造与轻简化技术与机械研发与推广。针对果园生态持续恶化、树势衰弱、劳动力短缺等制约关键问题,围绕产业“节本、提质、增效”发展目标,一是政策引导各地主产区发展果畜结合产业、循环产业,增加有机肥源供给,推广区域性覆膜、节水、保墒等技术,加强果园土肥水综合配套管理。二是继续坚持推广间伐、改形、拉枝等技术,加大果园投入,加快低效果园改造。三是创新科研体制,协同科技攻关,大力研发和推广劳动节约型轻简化技术与机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四是从政策、资金、技术方面,按照现代果业生产管理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需要,培育具有现代市场意识的新型果农,保障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加工产业转型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综合产业发展和市场变化判断,中国苹果加工产业已由产能快速扩张逐渐向提质竞争阶段过渡。行业整合加快,出口约束逐渐增强,应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提升产业竞争力。第一,促进行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能利用率。第二,合理布局,发展加工专用苹果品种。第三,出台贸易促进政策,积极开拓东盟、南非、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第四,建立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市场话语权。第五,建立健全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预警机制,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政策支持培育新型果农,提升产业组织管理。着眼于产业可持续发展,多途径政策支持培育新型果农队伍,推进果园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支持果农合作组织参与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体系生产管理、统一销售的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加强涉果行业与果农对接的组织建设,采取政府支持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强化其行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