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护理安全性的分析研究
2013-01-22赵倩曾建军
赵倩 曾建军
1 眼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首先是因为眼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不足,造成操作上的失误,给眼科患者造成伤害。例如:眼角膜有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在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不熟练的操作,在进行眼部冲洗、泪道冲洗及各种眼部注射时,极易造成患者发生医源性视力受损。又如在眼科的用药方面,各种药物药理作用的完全不一样,必须严格的区别应用,如散瞳药与缩瞳药等,因此,由于眼部的特殊性,护理操作技术上的不娴熟,都容易造成眼科患者的不安全因素[1]。
1.2 其次,由于眼科护理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眼科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低能够加大眼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在进行眼部护理工作时,应该更加耐心,安抚患者不稳定的情绪。
1.3 再次,护理环境也是直接影响眼科护理安全性的因素。因为眼部的护理较其他的护理更加需要仔细和集中注意力,同时,室内的光线太暗或者太亮都不利于护理人员对眼部患者进行护理[2]。另外,室内的设施也对护理有着影响,由于对眼部患者不一定都是坐着接受治疗的,有的需要平躺治疗。同时,眼科患者存在老龄化和小儿特点,患者在没有家属照看的情况下,也较容易发生安全隐患。
2 对提高眼科护理安全性方法的分析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眼科护理安全性。对新进护理人员应该落实严格的培训制度。应定期对眼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制定详细的分层次培训计划,组织护理人员观看技术操作录像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接受技术上的超越,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3]。
2.2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护士长根据眼科特点合理排班,做到合理排班,新老人员搭配。
2.3 健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眼科护理安全预案、应急处理流程、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安全告知制度。加强对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的监控和管理。对护理人员制定严格的每班工作检查和考核制度。眼科患者一般用的眼药种类繁多,工作中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医嘱,熟悉并掌握各种眼药的药用特点,杜绝眼科最常发生的漏用药、错用药现象。对及时发现并积极上报的人员有奖励机制,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应紧急处理,使不良后果缩小到最小程度。
2.4 各种仪器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定时维护、定时检修、及时更换,使之100%处于完好状态,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5 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可以有效的提高眼科护理安全性,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加强责任心,爱岗敬业,切身为患者着想。恪守慎独精神,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各项操作流程,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关心患者的病情,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于患者担心病情的心理应给予理解和疏导。
2.6 良好的就医氛围有利于眼科护理的安全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心情,对于患者情绪也有着影响作用。因此,应积极建立良好的温馨环境,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制度,多与患者进行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情感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医护之间有效沟通,相互提醒,弥补不足,减少隐患发生。
2.7 提供便利的设施,对有跌倒危险性的患者安置在护士站较近的病室,病床脚轮刹车固定,传呼器及常用物品放在患者随手可及处,病室、走道光线充足,夜间病房开小夜灯,地面平整、清洁干燥无障碍物,危险地带设立警示标志,病房走廊、厕所、浴室安装扶手,患者床旁、卫生间、浴室设传呼器,便于患者及时寻求帮助。
3 结束语
眼科护理存在特殊护理安全性的特点,眼部的神经敏感,轻微的创伤都能够导致对眼睛的损害。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及时发现各种威胁患者安全的因素,消除不安全的隐患,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放心、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
[1] 满连,吴稚明,周金凤.老年眼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6).
[2] 张龙禄.五官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6-78.
[3] 洪霞.眼外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