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房粘液瘤的围术期护理
2013-01-22李宏艳
李宏艳
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多为单发病灶,以左心房最多见[1]。粘液瘤的表现主要有:心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动脉栓塞和全身表现三个部分。其左房粘液瘤的临床症状酷似二尖瓣狭窄,大多数患者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咯血等症状,发作时间较短,呈阵发性,移动度较大的粘液瘤如突然阻塞房室瓣瓣孔,患者可发作昏厥,抽搐,甚至引起猝死。一经诊断出来原则上应立即手术治疗,特别是有栓塞和晕厥病史的患者,应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死亡率和复发率均低,而做好围术期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例左房粘液瘤患者临床经验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45±15)岁,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摘除术,瘤体重达30~85 g,平均住院16 d痊愈住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该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等表现,焦虑、恐惧,担心手术效果,责任护士积极做好入院宣教:如医院环境,病情介绍等,并给予讲解同种手术的成功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活动状况 严格限制活动,注意卧床休息,应采取平卧位或右侧卧位,防止肿瘤随体位改变堵塞二尖瓣口或脱落阻塞血管及血栓形成。
2.3 积极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改善患者心功能,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利尿药;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肺部感染等,必要时给予抗炎治疗;加强营养,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手术耐受力。
3 术后护理
3.1 循环系统的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心率、心律的改变,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注意血钾的正常水平,出现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抗心律治疗,密切观察出入量、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桡动脉血压。该组患者病程较长加之心脏直视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易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出现心衰,术后早期给予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微量泵入支持循环,根据血压情况给予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扩管药,使出入量等各项指标都维持在理想范围。
3.2 呼吸系统的护理 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供氧,防止二氧化碳蓄积,减轻心脏负担,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2]。根据血气分析值,调整呼吸参数,气管插管期间应注意及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全麻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拔出气管插管改鼻塞或面罩吸氧,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3.3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保持心包纵膈引流管的通畅,定时挤压,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等,如引流液颜色鲜红,连续3h每小时大于150ml,并伴血压下降、cvp升高、四肢湿冷,呼吸急促等表现,应考虑有无活动性出血而导致心包填塞[3],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输血、止血等治疗,做好二次开胸的准备。
3.4 体温的监测 该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患者多有末梢循环差的表现,因此应注意保暖,保持室温在22℃ ~24℃,湿度50% ~60%,定时观察末梢循环,待体温自行恢复后可撤除部分盖被,避免出现体温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术后常规监测肛温,如出现发热,应给予物理降温等处理。
3.5 预防并发症
3.5.1 术后患者清醒前,注意观察意识恢复程度及四肢活动能力、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血管搏动等体征,清醒后注意有无肢体疼痛及活动后呼吸困难等,避免肿瘤碎屑随血流移动引起周围动脉栓塞或脑血管栓塞[4]
3.5.2 术后注意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力衰竭。
3.6 出院指导 出院后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饮食卫生,补充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定期复查。因左房粘液瘤有复发的可能,如出现心悸、气促、昏厥和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到院就诊。
4 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没有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的患者。
5 结论
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以及病情的密切观察,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提高了生活质量。
[1] 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47-589.
[2] 李黎明.老年心脏粘液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6,21(4):21.
[3] 潘铁成.胸心外科疾病诊疗指南,2005,5:338-340.
[4] 张一明.左房粘液瘤的围术期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5(12):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