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猛性龋经验
2013-01-22张素锦景玉转
张素锦,景玉转
( 黄河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450003)
猛性龋又称急性龋,是指多数牙在短期内同时患龋,病程发展很快,一旦发病,牙齿通常在半年至1 a 内全部烂掉。通常情况下,颌面部经放射性治疗后易患此类疾病。另外,有一种类型的猛性龋患者通常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被累及的外分泌腺如泪腺、唾液腺逐渐失去功能,因唾液量减少,口腔自洁功能、牙齿再矿化能力减弱,使牙齿迅速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笔者在治疗口腔的同时辅以中医辨证论治,采用清热润燥、滋肾养阴方法,控制了猛性龋的病情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病因分析
龋齿病是牙体硬组织即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化。龋病初期牙体硬组织发生脱矿,牙釉质呈白垩色。继之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呈黄褐色或棕褐色。随着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破坏分解的不断进行,牙体组织疏松软化,发生缺损,形成龋洞。牙齿因缺乏自身修复能力,一旦形成龋洞,则不可能自行恢复。
唾液的产生和分泌受全身、局部、外界和自身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患者来说,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干扰,均会引起唾液量的减少,从而产生口干症状。唾液分泌的减少,又继发产生诸如猛性龋等一系列的相应症状,短期内全口牙齿出现大面龋坏。
中医学将口干症归为“燥证”范畴。本病主要病机为肺胃阴虚在先,肝肾阴虚在后,阴虚不复,燥热自内而生。病理关键在于阴虚燥热,轻则肺胃阴伤,重则肝肾阴虚,皆因阴虚在先,燥热自内而生。治疗重在清热润燥、滋肾养阴,滋阴药当属改善病理的首要药物,通过滋阴调整体内阴阳失衡,增加体内津液的来源,改善口腔腺体的分泌,提高抗病能力。
2 检查与治疗
对于由口干症引起的急性龋,在采取口腔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收到了较好疗效。
2.1 检 查
口干症主客观检查往往不一致,特别是老年患者。引起口干的原因很多,因此,除了患者的主诉症状外,应进行多项检查,包括唾液流量的测定,口腔黏膜、舌和牙的变化。必要时应行全身检查,以明确口干的程度和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2.2 口腔治疗
①采用化学药物处理龋损,使病变终止或消除。②采用再矿化疗法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将浸有再矿化液的棉球置于患处,每次放置数分钟,反复数次。③窝沟封闭。④修复性治疗。
2.3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将此病证分为阴虚内热型,治疗当以清热润燥、滋肾养阴为大法。偏于肝肾阴虚者,方用一贯煎加减;偏于脾胃阴虚者,方用益胃汤加减;偏于肺胃阴虚者,方用玉女煎加减;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化瘀,方以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3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女,56 岁,2011 年7 月初诊。主诉:右下后牙疼痛不能咬合。患者近1 a 来口腔干燥,喜饮水,偶有干咳,伴头晕眼花耳鸣、腰部酸困。检查可见口腔内上颌部分牙齿、牙颈部大面积浅龋,牙釉质损坏,牙本质暴露呈黄褐色,出现酸软、冷热刺激敏感;舌质暗红,舌光滑无舌苔、脉沉细。西医诊断:急性龋。口腔治疗:清除软化牙本质、清理消毒,辅以树脂修复。中医诊断:燥症,属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肾养阴。处方:麦冬10 g,生地黄10 g,熟地黄10 g,山药9 g,枸杞子9 g,玄参12 g,阿胶6 g,黄柏12 g,百合10 g,牡丹皮10 g。治疗6 个月复诊,口腔内牙齿没有损坏性进展,患者全身症状得以明显改善。后改服知柏地黄丸,继续巩固治疗。
例2 患者,女,48 岁,2012 年3 月17 日初诊。主诉:近半年牙齿出现块状或片状脱落,并伴有折断。近1 a 口腔干燥,唾液分泌量少,喜饮水,并伴有盗汗、胸闷、失眠,牙齿出现块状或片状脱落。检查:下颌5-5 舌侧均大面积浅龋,局部有大量软垢,表面牙釉质脱落,露出褐色软化牙本质,探之酸痛,右下4 颈部折断;舌质淡、舌边缘有瘀斑,脉细弱。西医诊断:急性龋。右下4 进行根管治疗,保留牙根,然后进行修复治疗。对于未坏的牙齿进行涂氟、窝沟封闭等治疗。中医诊断:燥证,属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化瘀。处方:党参12 g,黄芪12 g,炙甘草6 g,瓜蒌10 g,桂枝6 g,当归12 g,白芍10 g,赤芍10 g,葛根12 g。数月后,牙齿未见新的龋坏。
4 讨 论
龋病是全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已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第三大防治疾病。猛性龋更会影响患者牙齿寿命,短时间内可造成患者牙齿缺失,造成身体的恶性循环。对由于干燥症引起的猛性龋患者,往往早期不重视病情,只注重口腔个别牙齿的治疗,待病情迅速发展波及全口牙齿时,已无法修复。不注重全身治疗,未意识到全身的辨证论治,会归责为口腔黏膜、腺体萎缩,治疗陷于停滞,给其他脏器带来危害。中医学通过清热润燥、滋肾养阴方法调整体内阴阳失衡,可增加体内津液的来源,改善口腔腺体的分泌,从而控制猛性龋的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