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疗养院护士素质的体会
2013-01-22宋丽萍马君
宋丽萍 马君
(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300191)
提高疗养院护士素质的体会
宋丽萍 马君
(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300191)
疗养院;护士素质;重要性
随着人们卫生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作为一所现代化疗养院,所承担的疗养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从单纯的健康宣教到对疗养员心身疾病的整体护理,已成为评价疗养院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军队疗养院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增设了更多的人性化服务,要求我们在提高护理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护士自身的素质培养,提高整体护理和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提高疗养员满意度[1]。
1 提高护士素质的措施
1.1 紧抓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军队护士,政治合格是首要的要求和必备的素质,是一切道德品质的基础[2]。我院以科室为单位,每周一次政治学习,记录学习笔记,写出阶段体会,提高思想觉悟,生活中以军队保密条令为行为准则,树立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思想,把疗养员的需求和满意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
1.2 业务水平的提高
1.2.1 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作为疗养院护士需具备全面的扎实的护理学和医学理论知识[3]。疗养院所接待的疗养员大部分是高龄老人,疾病较多,服用药物种类较多,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加上对疾病的不理解,需要护士在疗养期间对吃药、饮食等方面给予指导。但目前护理人员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我院鼓励继续教育,由护理部统一组织报名,年底进行学分评比。还鼓励护士提高知识层次,完成大专或本科的成人教育。通过不断的学习,目前我院本科护士占23.2%,大专护士占71.4%,每年组织的知识理论考核达标率为100%。
1.2.2 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护士光有工作热情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做不好优质护理服务的,面对疗养员的各种疑问和要求,以及很多突发问题,显得无所适从,也影响了疗养质量[4]。为了保证疗养质量,护理部组织疗养区护士定期培训,疗养科护士到临床科轮转,并选派优秀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学习护士对紧急及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得到加强,对潜在的和可能的护理问题的发生有了预见性。
1.3 提高护士的身体素质 目前疗养院护士都是“80后”或“90后”,伴随着现代化而成长,很多高科技的应用,却忽略了自身的身体素质。我院针对目前状况,组织了工间操活动,每天10:00,以科室为单位练习广播体操,并自选一套体操练习,让护士保持强壮的体魄,优美体型的同时,也要展现出护士群体的美感,塑造护士职业的美好形象。
1.4 提高护士心理素质 护士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善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5]。目前护士中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娇生惯养,思考问题比较极端,容易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为此,护士长应发挥其管理职能,与遇到问题的护士谈心,寻求解决方法,解决不了的上报护理部,每年一次心理测评如发现问题由心理科负责解决。让护士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提高护士素质体会
2.1 提高了自身修养 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能全面反映护士文化、知识、品质和精神面貌[6]。而且疗养院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护士的独特素质,不断自我完善,使自身修养达到较高标准,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人格[7]。
2.2 提高了疗养质量 护士素质的提高使她们在仪表、言谈、举止、礼仪上有了更好的表现,而且有了主动、热情的服务意识,真正体现“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8]。并且在护理安全方面保证了底线,使疗养员在院期间零事故,不留任何安全隐患。疗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3 结论
护士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护士本身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护士的管理[9]。通过学习和培训我院组建了一支具有良好的品质、过硬的技术、全面的知识,并且有良好语言协调和沟通能力的护理队伍,将为建设现代化疗养院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1]赵彦春.提高护士素质,提高护理质量[J].中外医疗,2011,30(32):142.
[2]李琳琅.军队疗养院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疗养医学,2010,20(2):136.
[3]吴彩芹,杨慧.多元文化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护理,2004,10(1):57-58.
[4]莫明就.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素质的要求[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5):722-723.
[5]赫惠心.如何提高护士素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1):234.
[6]尚美花.浅谈护士素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402-2403.
[7]庄淑梅.浅谈提高护士素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09,28(35):132.
[8]华芳芳,梁素珍.开展护理星级服务的实践[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53-54.
[9]刘月.浅谈如何提高护士素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72-273.
1005-619X(2013)06-0567-02
201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