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法治疗口腔异常相关疾病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

2013-01-22孙瑾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牙病口腔医学创伤性

孙瑾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口腔科,266071)

孙瑾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口腔科,266071)

在口腔医学临床实践中,针对口腔科异常相关疾病而采用的调是一种非常简便、快捷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调法治疗异常相关典型疾病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调治疗法;异常相关疾病;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1 全口义齿制作后的常规调

全口义齿(Complete denture,CD)制作后的调主要是调磨正中的早接触点,使其达到广泛均一的接触和稳定尖窝关系,并调磨侧方和前伸时的牙尖干扰,从而达到平衡接触关系以便取得良好的固位和稳定[4-5]。

2 食物嵌塞的调治疗

在咀嚼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食物碎块或纤维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牙的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塞(Food impaction,FI)[6-7]。食物嵌塞是一种与咬合相关、导致局部牙周组织炎症和破坏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垂直型食物嵌塞最为居多,多见于表面接触正常的牙位之间的牙乳头位置。其病因很多,治疗方法除了常规的充填、嵌体修复、冠修复、正畸、拔牙以及食物嵌塞阻塞器等以外[6-8],临床上通过调增大颊、舌外展隙以便于食物溢出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黄杰等人[9]选择牙间隙基本正常的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通过改变上下颌牙齿的接触关系,在牙周膜本体感受器的调节作用下,将主功能力承受区移至别处,从而此区域食物嵌塞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指出这种方法会永久地、不可逆地改变牙齿的形态和咬合关系,因此,必须慎重抉择和认真进行调。

3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调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指累及咀嚼肌和(或)颞下颌关节的具有相关临床症状(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的一组疾病的总称[10-11]。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包括确定性治疗或病因治疗和支持治疗或对症治疗两大类[12-13]。而94%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都具有疼痛症状[14]。因此,黎腾聪等[15]以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的治疗效果作为评价指标,针对调治疗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索。实验中分别检测了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1个月时疼痛指数(VAS)、开口度及咬合力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组VAS降低,开口度增加,咬合力有所增加,与对照组相差显著。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因此,得出以建立自然牙列稳定咬合接触关系为目的的调治疗法可以明显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慢性疼痛的结论。为了探讨调治疗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症状的具体疗效,周振[16]、秦海燕等人[17]进一步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按照病程和咬合表现等划分为急性期组(疼痛病程小于3个月)和慢性期组(疼痛病程大于3个月)。并着重对比研究了治疗前、后咬合接触点数、疼痛强度变化以及咀嚼运动轨迹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咬合接触点数显著增加,急性期组即时疼痛无改善,疼痛值明显下降,慢性期组两种痛值均有显著下降。指出调治疗法对咀嚼运动轨迹的稳定性和形态无显著影响;建立广泛而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对于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慢性疼痛症状具有明显效果,但其疗效受咬合类型的影响。

4 牙隐裂的调治疗

牙隐裂(Cracked tooth,CT)又称不全牙裂或牙微裂,是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通常很难被发现[18-19]。其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采用常规的诊断方法难以确诊并且极易因误诊而延误了早期治疗时机,是临床上导致牙劈裂等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许云[20]所提出的综合治疗中,首先,是保守为主的调治疗:即排除干扰,减低牙尖斜度从而减小劈裂的力量;然后,是均衡全口力负担:即治疗和(或)拔除全口其他患牙,同时修复缺失牙;最后,是隐裂纹牙的处理。经临床观察证实,综合治疗对牙隐裂患者是有效的,其中调治疗和均衡全口力负担尤为重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而杨如美等人[21]则指出牙隐裂的治疗不能过于保守,否则易出现牙髓炎、尖周炎、牙折裂等,造成患者多次往返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牙隐裂治疗的成本。同时卢群[22]在探讨牙隐裂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中,通过对保守的调加充填治疗法和烤瓷全冠修复治疗法的对比研究中,也指出保守的调加充填治疗法治疗两年后的成功率要低于烤瓷全冠修复治疗法,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从远期的疗效考虑,为防止牙隐裂的进一步加深,建议无任何症状的患牙仍需做全冠修复以巩固疗效。

5 咬合创伤性牙病的调治疗

咬合创伤(Occlusal interference,OI)是指由对产生的咬合力作用于牙周组织而引起的破坏性损伤。咬合创伤性牙病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咬合创伤所致的急性根尖周炎、牙周病、牙齿松动及牙折裂等[23]。咬合干扰则是一种具有潜在创伤作用的异常咬合关系,也是导致咬合创伤性牙病的一个潜在因素[24]。在咬合创伤性牙病的治疗中通常采取患牙的对症处理方法,而忽视了创伤性的治疗。谭北旋等[23]针对咬合创伤性牙病,采用局部调牙合和制备缓冲性间隙的方法配合牙体病的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刘洪臣[25]在对早期咬合创伤性牙痛的调对比实验中发现,在确定创伤点之后,经少量多次调整非功能尖的非功能斜面,或仅仅调磨去咬合高点上的咬合印记后,在第一次调后的第一周内多数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缓解,但仍有感觉,在第二次调后其症状得到了明显减轻,经1个月复诊后,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消失。指出临床上当遇到不明原因的牙痛时,在排除其他引起牙痛的因素后,应考虑到早期咬合创伤性牙痛的可能性,进行细微的咬合检查和早期调治疗可防止因咬合创伤引起牙体、牙髓以及牙周等病变。Kvinnsland以及韩军强等[26-27]在创伤颌引发的牙髓炎分析中也指出,早接触点引发的咬合创伤在临床引起早期牙髓充血时,就应对咬合关系进行调整,以避免创伤性牙髓炎的发生,因此调治疗应成为口腔咬合创伤早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Bell,Y.L,J ms T,Korri S,et al.Effect of artificial occlusalinterferences depends on previous experience of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J].Acta Odontologica,2002,60(4):219-222.

[2]王美青.调改咬合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的方法[J].口腔医学研究,2003,19(6):524-525.

[4]刘洪臣.全口义齿常见问题及处理[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12):721-722.

[5]马轩祥,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1-362.

[6]彭敏,朱智敏,杨家农.食物嵌塞的病因及治疗[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31(3):238-240.

[8]唐震宇,何克新.应用弹性仿生材料制备食物嵌塞阻塞器治疗食物嵌塞[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19):3788-3789.

[9]黄杰,包健敏.食物嵌塞的量化调法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51.

[10]马绪臣,张震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命名,诊断分类及治疗原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4):241-243.

[11]马绪臣.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

[12]Okeson,J.P.Manage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nd occlusion.4th ed[M].ouis:Mosby Year Book,1998:346-355.

[13]Okeson,J.P.Orofacial pain:guidelines for assessment,diagnosisand management.1sted[M].Chicago:Quintessence,1996:127-158.

[14]Hedenberg-Magnusson B,ErnbergM,Kopp S.Presenceof orofacial pain an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in fibromyalgia.A study by questionnaire[J].Swedish dental journal,1999,23(5/6):185-192.

[16]周振,王美青,卜宏,等.调治疗对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症状的疗效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06,22(5):517-519.

[17]秦海燕,王美青,袁莉,等.调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效果及其可能机制的初步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7,22(6):617-621.

[18]樊文明.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132.

[19]Geurtsen W,Schwarze T,Gunay H.Diagnosis,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the cracked tooth syndrome[J].Quintessence international,2003,34(6):409-417.

[20]许云.牙隐裂的早期治疗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8,9(3):101.

[21]杨如美.牙隐裂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2,10(1):42-43.

[22]卢群.牙隐裂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2):159-160.

[23]谭北旋,夏防汛.咬合创伤性牙病治疗的探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18(4):266.

[25]刘洪臣.早期咬合创伤性牙痛的临床初步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3(1):15-17.

[26]韩军强.创伤颌引发牙髓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2):16.

[27]Kvinnsland S,Kristiansen AB,Kvinnsland I,etal.Effect of experimental traumatic occlusion on periodontal and pulpal blood flow[J].Acta Odontologica scandinavica,1992,50(4):211-219.

1005-619X(2013)06-0513-03

book=35,ebook=39

2013-03-15)

猜你喜欢

牙病口腔医学创伤性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征稿征订
牙病竟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儿童牙病治疗的心理疏导应用效果观察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滚蛋吧,牙病君!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