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气机升降”论治冠心病

2013-01-22锐,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心脉胸痹气滞

杨 锐,张 恒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疾病的发生发展,多与气机失调有关,调理气机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气滞”、“气虚”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从气机升降论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中医升降理论阐发

在中医学领域,升降学说的雏形可溯源至《黄帝内经》,临床首用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金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经近、现代诸多医家的补充,逐步发展完善,成为中医学的特色理论之一,在中医学的生理病理、治则治法、组方用药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诚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中医升降学说,以人体脏腑功能为生理基础,以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理论指导,研究气机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治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上都有着丰富的内涵。《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有:“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人居天地之间,与天地相应,故“升降”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祖国医学中,“升降”有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角度言,主要是指脾升胃降。如《临证指南》中所指“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从广义角度论,“升降”概括了人体内以藏象为中心的所有生命活动。“藏属肾,泄属肝,此肝肾之分也。肝主升,肺主降,此肝肺之分也。心主动,肾主静,此心肾之分也。而静藏不至于枯寂,动泄不至于耗散,升而不至于浮越,降而不至于沉陷,则属之脾,中和之德所主也”。升降相因,则“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升降失调则病变发生,升降停止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结束。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可见,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为生化之机要,人体生命活动依赖于升降运动。

升降出入辨证论治体系,首先由清代医家蒋星墀提出,后经周学海整理而成。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对升降出入辨证的理论和治法都作了阐述。他认为,外感和内伤致病,都是因为病邪影响了人体内气机的升降出入,进而影响脏腑功能而发病。周学海对此总结:“内伤之病多病于升降,以升降主里也,外感之病多病于出入,以出入主外也”。周学海还认为,升降出入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气之上逆,下不纳也,气之下降,上不宣也,气之内结,外不疏也,气之外泄,内不谐也”。他把气机病证分为气亢于上、气陷于下、气郁于内、气散于外四大类,又以虚实为纲分为八个证候类型,并制定了相应的治则治法。

2 “气滞”、“气虚”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范畴。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君主之官”。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冠心病是“心主血脉”功能破坏的结果[1]。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气滞、寒凝、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气血亏虚,心脉失养。“气滞”与“气虚”均为冠心病发病的证候要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

2.1 实证多为“气滞”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有“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论治痰浊内阻,气滞不通之证;又有“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论治水饮内阻,气滞失宣之证。气行则血行,血行脉中,环流不息,濡养周身,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机郁滞不能推动血液在心脉中运行,瘀阻不通,发为胸痹;气能行津,气机阻滞,升降失常,津液内停,化生痰饮,痰浊壅塞,不通则痛,心脉痹阻。故气滞既可影响血液运行形成瘀血,又可影响津液的转输气化形成痰浊。

寒邪内侵,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临床多表现为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饮食不当,过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痰阻脉络,则气滞血瘀,胸阳失展,而成胸痹,临床多见胸闷如窒而痛,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情志失调,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心脉痹阻,不通则痛,发为胸痹,临床常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可见,无论是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所致胸痹,病理机制不外乎“气滞”。气滞在冠心病发病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

2.2 虚证多为“气虚” 《类证治裁·胸痹》篇有:“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由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气虚心血瘀阻是气滞心血瘀阻的进一步发展[3]。年迈体虚,肾气渐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气血运行失畅,气滞血瘀,胸阳失运,心脉阻滞,发生胸痹。临床多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汗出,畏寒,肢冷,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脉微欲绝。综上,年老体虚所致胸痹,病理机制多为气虚。

3 病案举例

中医辨证论治,当“抓主证”。气滞、气虚既为冠心病发病最主要的两个证候要素,治疗时可遵循中医升降理论调畅脏腑气机。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寒邪内侵、过度劳累等致病因素而导致的胸痹,不外乎为气机阻痹和气机升降无力两个方面的病理机制,气机阻痹者须行气以通,气机升降无力者须益气以补,因此,调理气机法不外益气和行气两个方面[4]。气滞伴阴寒凝滞者,治宜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方用瓜蒌薤白白酒汤;伴痰浊内阻者,治宜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伴心血瘀阻者,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治法虽异,总以调理气机为原则。病案举例如下。

病例[1]患者,男,65岁。2012年3月20日初诊。胸部憋闷疼痛1年,加重3d。患者一年来自觉胸部憋闷,乏力,气短,动后尤甚。近3d症状加重,面色少华,头晕眼花,自汗,舌淡苔白,脉沉弱。心电图示:V1~V5的ST段下移,T波倒置。心律齐,心率70次/min,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血压120/80mmHg。西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辨证为气虚血瘀,心脉痹阻。治宜理气化瘀,宣通心阳。予养心汤加减:黄芪30g,党参20g,川芎15g,当归15g,茯苓10g,茯神15g,柏子仁15g,酸枣仁30g,远志15g,五味子15g,肉桂3g,半夏曲12g,炙甘草6g,赤芍12g,丹参12g,桃仁15g,红花15g。

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本例患者气血皆病,气虚气失宣通,经络瘀滞,以致血脉不畅,发为胸痹。《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故用党参、黄芪、茯神、茯苓、甘草以益气;又曰:“静则养脏,燥则消亡”。故用当归、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以润燥。养气所以养神,润燥所以润血。川芎调肝而益心之母;半夏曲醒脾而益心之子;肉桂辛热,从火化也,《易》曰:“火就燥,故能引诸药直达心君而补之”,《经》谓之从治是也。心得其养矣。不通则痛,故加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诸药合用,理气化瘀,宣通心阳,药到症除。

病例[2]患者,女,38岁。2012年3月10日初诊。患者胸闷、憋气3年。时有剧烈刺痛,痛引肩背,每于情绪激动或劳累时发病。舌暗苔白,脉沉迟。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率75次/min,律齐。血压110/80mmHg。西医诊断:冠心病。中医诊断:胸痹。辨证为气机不畅,心血瘀阻。治宜理气活血化瘀。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g,生地12g,桃仁15g,红花15g,枳壳12g,赤芍12g,柴胡10g,川芎10g,桔梗6g,牛膝12g,香附10g,绿萼梅15g。

按:患者胸闷、憋气,每遇生气及劳累时发作,故辨证为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心血瘀阻,发为胸痹。“心主血脉”,心脉气机不畅则胸中闷窒;气能行血,气滞心血运行不畅,日久致心血瘀阻,胸部刺痛。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通利血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加香附、绿萼梅舒畅胸中之气机,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养阴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正。全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行气与活血相伍,既解气分郁结,又行血分瘀滞,使气血和调。二是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合而用之,使气行血活瘀化,诸症可愈。

[1]张恒.心主血脉之辨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2):212-213.

[2]张明雪,常艳鹏,吴东宁,等.论“气滞”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7):486-489.

[3]冼绍祥,黄鹂,刘小虹,等.气虚、气滞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发病作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1):34-37.

[4]吴曼玲,吴莉莉.调理气机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江西中医药,2003,34(9):16-17.

猜你喜欢

心脉胸痹气滞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为精准扶贫把“心脉”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