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祛湿、化瘀、养阴四法在肝纤维化临床中的应用
2013-01-22加秀凤谢纪文
加秀凤 谢纪文 朱 锐 吴 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武汉 430022
由于肝纤维化的发展阶段不同,其病机、病性、病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治肝者,要知晓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活血化瘀、滋养肝阴四大治法的阶段性。疏肝健脾益气以复本,活血化瘀利湿以治标,到晚期,“邪气日昌,正气日削”,不耐攻伐,治疗可用平和之品与滋阴柔肝药物相伍以培元固本[1]。
1 疏肝理气
因肝五行属木,其性调达而恶抑郁,但肝脏一个重要的病理特点又恰恰是肝气易郁,既喜调达又易抑郁这一矛盾决定了肝气郁滞是肝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举凡情志不遂、六淫、疫疠等,皆可导致肝气郁结。同时,疾病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亦可阻滞肝经气机。因此,慢性肝病临床多有肝气郁滞之症候,证见两胁不适、脘腹胀满、纳呆、呕呃或失眠烦躁等。
《临证指南医案》云:“治肝之法,无非治用治本”。即治疗肝病当以恢复肝脏的生理特性为要。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导滞,以尊“木郁达之”之旨。
疏肝方药常选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或逍遥丸化裁。
四逆散方中既有柴胡疏肝升清,达阳于表;枳实宽中下气,泄热于里;更有白芍柔肝敛阴,甘草缓急调中,疏理为主,柔养次之。若热象明显者则选用质重破气之枳实以泄热,热象不显者则选用质轻性和之枳壳以疏理气机。对于气滞较轻者,可加用郁金、香橼皮、佛手等芳香疏气之品;若气滞较重,则加用青皮、木香、香附等。该方加川芎、枳壳、香附即成为治疗胁肋疼痛、寒热往来之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
逍遥丸方中之当归、白芍甘酸化阴而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温以补脾益气;柴胡、薄荷苦辛而凉,具有疏肝清热祛邪之用;甘草甘平,缓急和中,诸药共用,可使肝脏气血通畅,疏泄条达。
理气亦可分三焦用药,如气滞上焦见胸闷,加宽胸利膈之苏子、苏梗;纳呆脘满加枳实、厚朴、莱菔子以畅达中焦;气滞下焦加用降香。
根据叶天士“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的思想,理气药物大多辛温香燥,不利肝体。因此,疏肝处方用药要讲究清灵,制方宜小,药量宜轻,若酌选枸杞、白芍、木瓜、沙参、当归、麦冬等则能制约疏肝药之燥性,以免耗伤阴血。
2 健脾祛湿
脾居中焦,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机,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肝木疏土,脾土荣木。若肝气郁遏日久,则木盛克土,脾胃运化失职,痰湿内生,蕴久化热。所以,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往往也表现出湿滞或湿热蕴结的病理变化,出现胁痛不适,腹胀,尤其食后胀剧,四肢乏力,大便溏薄或口苦心烦、溲黄、大便黏滞不爽,并可出现黄疸。且湿热之邪缠绵难解,阻碍气机运行,病症胶结难解。若脾实则无土壅木郁之忧,气血生化充足,肝体得其滋养而其用自调。因此,在疏肝不应、理肝不效的情况下,遵《内经》“厥阴不治,取之阳明”、“治厥阴应调其中气,使之和平”和《金匮要略》“肝病实脾”之训,培土荣木以复其舒畅条达之性,是治病求本之策。
化湿之品可分芳香化湿、淡渗利湿、退黄利湿、健脾利湿等不同,芳香化湿可选用藿香、佩兰、厚朴花、扁豆花等;淡渗利湿可选用茯苓、泽泻、薏苡仁、猪苓、车前子等;退黄利湿可选用茵陈、金钱草、垂盆草、虎杖、溪黄草等;健脾利湿则常以黄芪、茯苓、白术、太子参、莲子肉等健脾之品配合去湿之品共同使用,以杜绝湿邪内生之源。湿热之邪,若湿偏重者,可用泽泻、砂仁、蔻仁、茯苓、黄连、虎杖、田基黄、茵陈;有黄疸者,加重茵陈用量,加玉米须;转移酶增高则加垂盆草、五味子;若水湿聚于腹中不去,加大腹皮、车前子、猪苓、泽兰、陈葫芦、瞿麦、半边莲、平地木、扁蓄以利水消肿;热毒炽盛者,用龙胆草、蒲公英、败酱草、鸡骨草、栀子等清热解毒。
《伤寒论》之茵陈蒿汤为清热利湿之代表方,凡瘀热在里,与湿邪相合发为阳黄者,用该方治疗,效如桴鼓。方中茵陈蒿清肝胆之热,解肝胆之郁,配大黄使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配山栀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临床运用时当因症制裁,如湿甚合五苓,热重加三黄,若寒湿内郁而为阴黄者,当祛栀子、大黄,加干姜、附子使湿热之邪从阳而化。
但祛湿不可过于辛燥,治热不可过于苦寒,否则会犯“虚虚实实之弊”,故在湿热之邪有所减轻时,药味及药量亦宜相应减少。
3 活血化瘀
《临证指南医案》云:“初病在气,久病必入血,以经脉主气,络脉主血故也”。叶天士亦有“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的论述。尽管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医病机亦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但由于肝主藏血的生理特性决定了病理状态下易致肝血瘀阻(《医学发明》曰:“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所伤,必留胁下,盖主血故也”),且肝纤维化临床亦多见胁下痞满、胁痛、面色晦黯等症,故“从瘀论治”是紧扣病机的关键[2-3]。
运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法,符合《内经》“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活血化瘀使气血运行通畅,阻止和逆转肝纤维化,不仅肝脏失养的状态得到缓解,也可使药力顺利到达病所,充分发挥疗效。
活血化瘀法大体可以分为和血法、破血法和活血法三类。和血法适用于病情较轻或正气较弱的患者,常用药物有丹参、当归、生地黄等;破血法多适用于正盛邪亦盛的患者,常用药物有乳香、没药、莪术、水蛭等。活血法的作用介于和血法与破血法之间,常用药物有姜黄、红花、穿山甲、三七等,多适用于邪盛但正不衰的患者;临床中也可将破血药与和血药相兼运用,取其制之以峻,行之以缓之意。但忌用大队破血祛瘀类药重剂攻伐,不但欲速不达,反致藏血、统血之脏受害,脉络破裂,迫血妄行,而现呕血、便血之危重险症[4]。对血瘀兼有气虚,当益气活血,常配伍黄芪、人参;血瘀兼有气滞者,应行气活血,常配伍柴胡、枳壳、香附等;对血瘀兼有湿热,当清热利湿活血,常配伍茵陈、栀子等;血虚血瘀,当养血活血,常配伍当归、丹参等。此外,血瘀兼有阴虚者,当滋阴活血;血瘀兼寒滞,当温经活血,常选用桂枝、干姜、良姜等;血瘀兼血热者,当凉血活血;血瘀兼症积,当活血软坚。方法虽多,但要遵循“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原则[5]。
在运用活血化瘀法时要充分考虑到肝脏“体阴而用阳”的特点,注重肝木的滋养和条达,用药宜柔忌刚,以求勿伤肝体,多选用作用和缓的活血化瘀药与软坚之品。当然,若络瘀深痼,可遵仲景下瘀血汤或鳖甲煎丸,利用虫类药搜剔肝络瘀滞,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6-7]。
4 柔养肝阴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曰:“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指出“肝体阴而用阳”。若肝血充沛,则疏泄有度,阴平阳秘,诸恙不作。若肝血不足,阴液枯少,则肝气易于横逆,动则生风,上冒清窍即表现为眩晕、耳鸣;游行扰络则表现为衄血吐血[8]。
林佩琴《类证治裁》言:“大抵肝为刚脏,职司疏泄,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正仿《内经》治肝之旨也”。慢性肝病患者,或因苟执疏泄攻伐之法,久用辛香温燥通利之品,药过病所,劫其肝阴;或因肝病日久,脾失运化,子令母虚,肝失所养;亦或因肝郁日久化热,热毒伤阴,以上诸症,务必益阴柔肝,方可收“木德敷和,阳舒阴布”之功[9]。
李中梓《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曰:“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补肝。……壮水之源,木赖以荣”。肾阴足则水调木荣,肝体得养,故滋水涵木是防止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一环[10-11]。
但补阴不可骤补,临床常用南沙参、天冬、石斛、玉竹、女贞等养而不腻之品,若病情较甚,可酌用生地、桑葚子、龟板等大补之物。猛然大量进补养阴之品,易滋腻碍胃而助湿,故滋养肝肾之时,要兼以顾护脾胃,临床上在滋阴处方中可稍配陈皮、山药之品以防滋药腻胃[12-13]。
魏玉璜《柳州医话》之名方“一贯煎”即是涵养肝阴之无上良方,该方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等滋养肝肾,柔润以驯肝脏刚悍之气,独加一味川楝子疏肝以遂其条达之性。
总的来说,肝病的治疗,有仅守疏散一法而统治诸症者,有只顾攻伐,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者。因过用疏散攻伐而致变证丛生者屡见不鲜,诸如胁痛、腹胀、纳呆久治不验;或气短乏力,四肢疲软,日渐消瘦者;或低热缠绵者,医者均应反思治法和选方用药的不周之处。
[1]韩雪贞.张照兰教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J].国医论坛,2008,23(6):11.
[2]彭勃.从瘀论治肝纤维化体会[J].江苏中医药,2007,39(5):4.
[3]朱锐,刘建国,张喆,等.肝纤维化诊治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4):61-63.
[4]程良斌.张赤志治疗肝病经验[J].中医杂志,2006,47(12):901-902.
[5]晏军,王煦.王绵之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经验撷菁[J].中医药学刊,2001,19(5):410-411.
[6]刘燕玲,李志更,郭朋.以活血化瘀法为核心治疗肝纤维化的思路[J].中医杂志,2009,50(1):76-78,81.
[7]费新应,熊振芳.张赤志治疗早期肝硬化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3):30-31.
[8]刘志龙,宋含平.叶天士治肝病特色举要[J].江西中医药,1998,29(3):50-51.
[9]周文献.“肝体阴而用阳”刍议[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45-646.
[10]徐虹.徐列明辨治慢性肝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6):9-10.
[11]曾浩,章汉明.章真如治疗肝病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5):16-17.
[12]李太荣,刘琦,杨晓娜,等.彭勃教授治疗慢性肝病临床经验[J].四川中医,2005,23(1):5-6.
[13]邱志济,邱江东,邱江峰.朱良春治疗肝病顽固胁痛的廉验特色发挥——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57)[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892-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