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脸汗”结构的多维度考察

2013-01-22刘钦荣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烩面量度老丁

刘钦荣

(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450044)

对外汉语课堂上,老师说:“名词借用为量词是现代汉语的普遍现象,如‘一锅稀饭’、‘一碗面条’、‘两筐苹果’、‘三桶汽油’、‘一脸大汗’等,其中的‘锅’、‘碗’、‘筐’、‘桶’‘脸’都是名词借用为量词。”一个外国学生马上说:“昨天,我吃了两碗烩面,吃得两脸大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为什么可以说“两碗烩面”,而不可以说“两脸大汗”呢?这需要从“一脸汗”结构的特色说起。

从形式上看,“一碗烩面”与“一脸汗”都是“数+名1+名2”格式,结构相同,属于“同构形式”。事实上,二者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价值都有所差异。为称说对比方便,我们把“一碗烩面”、“一脸汗”所代表的语言现象分为A、B两组:

A组:

一碗烩面、一筐菠菜、一桶污水、一盆黄土、一杯开水、一瓶醋、一口袋小麦、一篮子黄瓜B组:

一脸汗、一肚子学问、一腔热血、一脸沙粒、一身臭汗、一嘴脏话、一街道人、一院子树叶、一鼻子灰

一、“一脸汗”结构的句法分析

“一脸汗”所代表的B组与A组的句法结构是不尽相同的。A组中,“一”是基数词,名1是借用的计量单位,名2为计算的对象,整个结构为偏正短语。B组貌似A组组成成分的语法形式,但语法形式的功能不完全性相同。B组中的“一”不是基数词,它的意思相当于“满”或“全”,功能上相当于形容词。从下面的变换中看得较为清楚:

一脸汗——满脸都是汗

一肚子学问——满肚子都是学问

一腔热血——满腔都是热血

一脸沙粒——满脸都是沙粒

一院子树叶——满院子都是树叶

根据朱德熙(1962)给出的同构条件:一是“层次构造相同”,二是“相对应的语法形式的功能相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第49—51页)A、B两组显然不是狭义的同构形式,因为A、B中“一”的词性不同,功能也就不相同。

“狭义同构”具有相同的变换形式(朱德熙),变换形式不同,也应视为不同的句法结构。A、B两组的变换形式有明显区别:

A组是名词性短语,它的前面可以加上领属性定语。例如:

一碗烩面——老王的一碗烩面

一筐菠菜——隔壁张奶奶的一筐菠菜

一篮子黄瓜——菜农王三的一篮子黄瓜

B组前面难以加上领属性定语。如:

一脸汗——⋆班长的一脸汗

一肚子学问——⋆校长的一肚子学问

一腔热血——⋆革命烈士的一腔热血

一身臭汗——⋆运动员赵谦的一身臭汗

一嘴脏话——⋆素质差者的一嘴脏话

一街道人——⋆张家村的一街道人

一院子树叶——⋆郑州中学的一院子树叶

可见,A、B两组属于不同的句法结构。

A组是典型的偏正结构,这没有异议;B组属于什么结构呢?一般都看作偏正结构,我们倒同意刘顺的处理,倾向于将其看作主谓结构。(刘顺,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185——193页)“一 +名 1”是主语,名 2是谓语。其语法意义表示某处存在某事物,这种结构在形式上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存现句形式。如:

一脸汗——一脸都是汗

一肚子学问——一肚子都是学问

一腔热血——一腔都是热血

一脸沙粒——一脸都是沙粒

一身臭汗——一身都是臭汗

一嘴脏话——一嘴都是脏话

一街道人——一街道都是人

一院子树叶——一院子都是树叶

不过B组很少单独成句出现,它经常嵌入到更大的结构中,由于结构上的作用,“一+名1+名2”之间隐含的谓词一般不出现,但在表层结构中也不是完全不能出现,如果与提示语构成主谓句的话,“是”也可以出现。如:

张小能一脸汗——张小能一脸都是汗

这位老院士一肚子学问——这位老院士一肚子都是学问

余得水一鼻子灰——余得水一鼻子都是灰

老丁一脸麻子——老丁一脸都是麻子

由于“一”是“满”或“全”的意思,具有全量义,因此,由“一+名1+名2”构成的主谓句具有周遍句的特点。陆俭明(1986,周遍性主语及其他,中国语文,1986年第3期)认为周遍句有三个重要的共同特点。一是“句子的自然重音都在主语上,而且一般都在主语的第一音节上”。二是“只能在主语前加‘是不是’,不能在主语后加‘是不是’,以形成反复问句”。三是“当作为分句时,如果加连词,只能加在主语之前,不能加在主语之后。”“一+名1+名2”构成的主谓句完全符合陆先生所谓周遍句的特点。

从重音位置上看:

张小能'一脸汗。

老丁'一脸麻子。

这位老院士'一肚子学问。

从形成反复问句的形式上看:

张小能一脸汗——张小能是不是一脸汗?

⋆张小能一脸是不是汗?

老丁一脸麻子——老丁是不是一脸麻子?

⋆老丁一脸是不是麻子?

这位老院士一肚子学问——这位老院士是不是一肚子学问?

⋆这位老院士一肚子是不是学问?

从加连词的情况看:

张小能一脸汗——张小能如果一脸汗……

⋆张小能一脸如果汗……

老丁一脸麻子——老丁如果一脸麻子……

⋆老丁一脸如果麻子……

这位老院士一肚子学问——这位老院士如果一肚子学问……

⋆这位老院士一肚子如果学问……

以上讨论可以看出,A、B两组属于不同的句法结构:A组是名词性偏正结构,B组比较接近主谓结构。

二、“一脸汗”结构的语义分析

从语义上看,A、B两组也有明显的不同。考察A组可以发现,名1是名2的容器,名2的多少可以通过名1来量度,相应地就会有以下度量表示法:

一碗烩面——两碗烩面——三碗烩面……

一筐菠菜——两筐菠菜——三筐菠菜……

一桶污水——两桶污水——三桶污水……

一篮子黄瓜——两篮子黄瓜——三篮子黄瓜……

同时这种形式还可以通过重叠表示遍指。

一碗烩面——一碗一碗的烩面

一筐菠菜——一筐一筐的菠菜

一桶污水——一桶一桶的污水

一篮子黄瓜——一篮子一篮子的黄瓜

由此,可以说名1在语义上具有量度的特征,可记为[+量度]。在这一点上名1与典型的专用量词的作用是相同的。

在B组中名1不是名2的容器,名2的多少不能用名1来量度,比如“灰”的多少不论“鼻子”,“学问”的多少也不论“肚子”等等。因此,这一组也没有A组相应的度量表示。如:

一脸汗——⋆两脸汗——⋆三脸汗……

一肚子学问——⋆两肚子学问——⋆三肚子学问……

一腔热血——⋆两腔热血——⋆三腔热血……

一身臭汗——⋆两身臭汗——⋆三身臭汗……

同时也不能通过重叠形式表示遍指。如:

一脸汗——⋆一脸一脸的汗

一肚子学问——⋆一肚子一肚子的学问

一腔热血——⋆一腔一腔的热血

一身臭汗——⋆一身一身的臭汗

但这一组可以变换为“一+名1+都是+名2”和“满+名1+都是+名2”两种格式。如:

一脸汗——一脸都是汗——满脸都是汗

一肚子学问——一肚子都是学问——满肚子都是学问

一腔热血——一腔都是热血——满腔都是热血

一身臭汗——一身都是臭汗——满身都是臭汗

变换明显看出,名1是名2存在的处所,在名1的处所内存在的都是名2,名1的语义特征可以记为[+处所]。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把A组中名1的语义特征记为[+量度][—处所],将B组中名1的语义特征记为[—量度][+处所]。

由此可以看出,在“一 +名1+名2”格式中,“一”的意义与名1的语义特征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为数词时,名1的语义特征为[+量度];名1语义特征为[+量度]时,“一”是数词。“一”相当于形容词时,名1的语义特征记是[+范围];名1的语义特征是[+范围]时,“一”相当于形容词。

三、“一脸汗”结构的语用价值

A、B两组各自有着不同的语用价值。A组学界讨论较多,不再赘述,这里重点讨论B组在句子表达方面的一些特点。

B组“一+名1+名2”在句子中最常出现在两个位置上,一是在提示语的后面,与提示语共同构成主谓句,二是在双宾语句中做远宾语①。

(1)校园里一地树叶。

(2)黄头发青年一嘴脏话。

(3)别看他六十多岁了,仍然一头黑发。

(4)大汽车一跑,溅了王大妈一身脏水。

(5)一不小心,蹭了我一裤子油。

(6)泼妇吐了班主任李老师一脸吐沫。

例(1)、(2)、(3)是主谓句,例(4)、(5)、(6)是双宾语句。

“一+名1+名2”在句子中表示主观大量,具有夸张的意味。强调在名1的范围内,存在的都是名2,没有例外。例(1)“校园里一地树叶。”既然是校园,肯定存在许多基本设施及与设施有关的东西,校园里不可能全是树叶,没有一点其他东西。说话人的真实意思是说树叶多,或者是表示需要马上清除树叶,或者表示校园打扫卫生的人懒惰等。运用了“一+名1+名2”这种格式,进一步凸显了在名1这个处所里都是名2,即在校园里都是树叶,明显的具有夸张的功能,表示主观大量。

注释:

①关于“溅了王大妈一身脏水”这种结构,学界有不同的分析意见:马庆株、李临定《双宾语类型分析》(语法研究和探索(2),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认为是双宾语句,陈建明、张伯江认为是兼语句,我们采用前一种观点。

[1]刘顺.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185-193.

[2]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崔应贤.现代汉语定语语序认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马庆株.语法·语义范畴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烩面量度老丁
不一般的“老丁”
老丁
“爱心烩面”十二年
河南烩面
我寻找你是想帮你找回诚信
我寻找你是想帮你找回诚信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机械能转化量度的认识误区
论中医阴阳虚实的含义及其量度
情态词①“可以”的主观量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