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LED产业专利态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3-01-22易杨,李皓
易 杨,李 皓
(华南师范大学 南海校区, 广东 佛山 528225)
我国LED产业专利态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易 杨,李 皓
(华南师范大学 南海校区, 广东 佛山 528225)
目前中国LED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呈现出多地区多中心同步发展的态势,从产业聚集度、产业链布局和成熟程度各方面考察,各个LED产业中心地区的发展模式和水平趋同。但是由于LED照明核心专利技术被外国几大公司控制,在世界范围内布置了严密的专利网,国内企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牵制。本文对中国LED产业专利申请、持有与使用状况进行考察分析,并以专利为视角对我国LED产业现状、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试图为我国LED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对策参考。
LED产业;专利;障碍;策略
一、LED产业发展概述
中国LED产业起步于1970年代。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经历了买器件、买芯片、买外延片之路后,中国LED产业目前已经能够自主生产外延片和芯片。根据粗略的统计,在2009至2010年间,该产业的直接人数已达5万多人,研究机构20多家,企业4000多家,其中上游企业50余家,封装企业1000余家,下游应用企业3000余家[1]。
在LED上游外延片、芯片的生产环节上,日本、美国、欧盟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中国台湾地区也已成为全球重要的LED生产基地。中国大陆近年来积极发展LED产业,虽然在LED外延片、芯片的生产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国内市场庞大的应用需求提供给LED下游厂商巨大的发展机会。此外,国内企业生产的显示屏、照明灯具等LED应用产品大量供给到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在“国家LED工程”的推动下,近五年来,国内形成了上海、厦门、大连、深圳和南昌等城市组成的LED工程产业化基地。另外,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以及北方部分地区也已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每一区域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珠江三角洲产业主要集中在佛山和深圳、珠海、中山。福建省的LED产业主要集中在厦门,目前,厦门已经拥有数十家从事LED芯片制造、封装及应用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其中世界三大照明集团中的两家都已经在厦门投资建厂。江西省从上游外延材料、中游芯片制造到下游器件封装都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大连等,研发优势明显,正发力产业化。
二、LED企业发展专利技术面临的障碍
LED领域的专利争夺战异常激烈,自1990年以来,日、美、欧洲的LED行业巨头申请了大量核心专利,还通过多种形式向全球各主要市场渗透。这些发达国家的公司对专利制度的认知和运用非常深刻、熟练,在专利制度的利用和保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比之下,国内同行业企业在发展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并克服一些重要的障碍。
1.核心专利掌握在国外行业巨头手中,国内企业因后发劣势难以跟进
LED照明技术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核心专利基本都被几大国际巨头控制,这些公司利用各自的核心专利,在多个国家占取专利制高点,并不断完善设计,进行后续申请,在全世界范围内布置严密的专利网。
国内权利人另辟路径开发全新上游核心技术的可能较小,故发明申请量较少,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为主,大都属于外围技术并处于产业链下游。此类实用新型专利无法形成有效的专利网。除此之外,在境外,国内权利人申请专利的意识不足。国内无法形成专利网布局、境外欠缺专利保护的状况,直接造成知识产权成为国内LED产业发展的软肋,使我国企业随时面临被国外权利人攻击的险境。
2.国内权利人在专利申请数量、申请时间、专利技术涉及面、申请类型等方面均存在严重缺陷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在上游衬底方面的申请数量与LED技术强国差距较小,但在外延和芯片领域差距巨大。国内下游产业的申请形势虽不如外延和芯片结构领域那样严重,但在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分支如显示器、背光照明、汽车照明等方面发明申请量偏低。
申请时间上,国内LED领域的最早申请日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相差24年,最小也有5年,平均在10年左右。上游产业中的传统技术如芯片电极、封装材料、碳化硅衬底的时间差距最大,一般在15到20年,主流技术如外延覆盖层、超晶格技术、芯片微结构技术等相差10左右。在下游产业中,普遍差距在10年左右[2]。另外,与前述国家相比,中国欠缺原创型技术,基本上所有专利申请技术的路线都在外国技术的范畴内。
3.从申请人类型上看,外国专利的申请人以企业居多,而中国的发明专利相对集中在中科院系统的研究所,这不利于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
国内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用新型专利大部分掌握在个人手中。特别是前几年,LED上游技术发明专利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企业占有发明专利的比例不超过5%,实用新型专利不超过10%[3]。目前虽有所改善,但仍与LED产业强国以企业为主的专利权占有情况大相径庭。原因是中国企业自身在科研投入方面不如研究所、院校那样系统、集中,加上本身人力、物力有限,科研成果一般技术含量低,申请也是以实用新型为主。同时中国企业普遍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不到位,对知识产权疏于管理。
4.技术研发和应用因历史局限,仍有所脱节
虽然研究院所的专利技术有些已经在企业进行了产业化成果转化,但总的说来,科研院所和自然人持有专利所有权的比例过高不利于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这种局面与前条局限一脉相承,大多数个人不具备完成专利技术产业化过程所需要的技术、资金和产业化管理能力,而科研院所由于体制原因一直以来都以科研为主,科研投入由国家拨款,导致其市场敏感度差,技术转化不如企业占优势。
三、LED产业专利策略的把握
1.专利策略的基础考量——创新还是跟随
正如本研究所指出,我国LED产业多集中在技术水平较低的下游产业,企业个体规模偏小,技术设备比较落后,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专利技术,长期依靠低成本制造优势竞争,随时面临被后进企业和国际竞争进一步挤压的风险。
在国外专利权人一如既往采用放水养鱼的专利策略时,国内企业已经且仍将长期面临专利技术策略的抉择,即继续跟在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身后,分得一杯技术转化和加工的利润,还是试图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逐渐尝试掌握自己的重要专利,争取改变完全受制于人的局面。
根据历史的经验和近年的实践,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即LED企业应培养专利预警能力,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增加专利数量和质量,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尽量避免国外企业的专利壁垒,或至少掌握与其进行对话、合作的谈判筹码。同时,中国LED企业可以对国外核心专利技术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提高技术效果,申请外围专利,也是一种壮大自己实力的专利策略。LED企业还应该增强依法应对涉及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和法律诉讼的实力。中国LED企业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依托和立足于庞大的国内市场,便于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回溯分析先进技术,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掌握专利发展规划,有机会研发符合当前应用需求的核心专利,占领实际应用中LED专利的制高点。
2.在专利规划中注意专利法的特性
地域性是专利法乃至整个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虽然基于相关法律的同源性,各国知识产权法的相似度比较高,但由于司法的国家主权原则,各国专利法对专利保护的客体和具体实体规范存在诸多不同,例如对专利保护范围的界定和解释,对专利权人利益的保护程度和保护方法等。在LED企业规划专利策略时,需要注意专利的地域性特征,重视上述差异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在此方面,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专利申请和授权本身的地域性问题。如前所述,中国大陆目前的LED领域专利申请和保有量仍然显著落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地区。即使考虑到专利制度本身的差异造成的影响(比如美国的专利制度下,申请人就倾向于对技术方案进行更多的拆分,导致一定技术方案形成更大的专利保有量),仍然可以推知已经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获得授权的技术方案,有一部分尚未在中国大陆申请专利。对于这部分未在中国获得专利权的技术,可以直接在国内市场使用,或者将其出口到没有专利权保护的地区[4]。这是一个专利法特征体现的直观和特殊的例子;在企业的专利管理中,也造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企业在此一定要杜绝惯性思维,完善专利管理的体系和环节。
在专利权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上,不同法域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美国专利法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解释采用周边限定原则,即在理解和解释权利要求时,只能严格地按照权利要求书的字面含义来进行,任何扩大解释都是不允许的。只有当被控侵权行为严格从文字上重复再现了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每一个技术特征时,才被认为是落入到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我国LED企业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了解产品专利的保护范围,重点考虑产品设计的专利规避。同时,由于美国法律属于判例法,前案的判决对后案有决定性影响,因此通过研究相关的前案来实现专利规避也是策略之一。与美国相比,中国和欧洲通常采用中心限定原则,即专利权的范围不局限于权利要求的字面含义,在理解和解释权利要求的范围时,以权利要求所述的基本内容为核心,可以向外作扩大解释。这样导致了专利权人可以获得较宽的保护,专利保护边界处于模糊状态,权利要求书不能准确地提供专利的保护范围。这些差异可能在实践中造成同一技术方案在不同法域下专利保护尺度的明显区别,企业在自己的专利策略中应当注重这种差异,力图寻求对特定目标市场专利保护尺度的准确把握。
3.技术研发策略上注重后续、并行、外围技术取向
由于LED产业的内在特性,至今为止,LED领域专利技术的发展大体遵循一种链条式发展的态势。正如举出的一些实例所反映,LED产业内部分早期的基础专利,对后续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构成持续、重大影响。2008年对国内LED行业构成重要观念冲击的美国国贸易委员会LED337调查案就是一个绝好例证。[5]该案所涉的是一个个人持有的基础专利,且当时已经接近保护期限届满的时点,但一旦案件启动,仍对远在万里之外,起步时间较晚的中国LED企业以至整个行业造成了显著影响[6]。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五大巨头也无一例外地曾经受到同一项专利的影响:2005年7月,该专利持有人就曾在美国纽约联邦地方法院起诉Cree、Lumileds、欧司朗、丰田合成,并均达成和解,唯一不在被告之列的日亚化学,则是在早前已经获得权利人的许可。[7]
我国LED企业因绝对规模和技术能力的局限,即使在国内同行业的横向比较中也难以占有全面的优势,更不必说与国际上行业领先者的比较。但就LED本身的技术特性而言,在产业环节的一个或几个节点上取得关键突破,则完全是有现实可能的。相关企业在配置有限的研发资源和投入时,有必要提前做好市场研判,合理谋篇布局,选择适当的关键技术突破点,以期获得真正有实战价值的专利技术[8]。相反,不做市场分析,从技术到技术,盲目追赶所谓发展热点,甚至希图在政府主导和扶持下,短期内实现从点到线到面的全产业链技术突破,显然是脱离实际的。目前中国企业尚未遭遇国外产业巨头的全面实质性专利压迫,但一旦这种局面来临,以专利制衡专利才是最有效的应对手段。
4.注重产业的横向、纵向联合
如前所述,我国LED企业的技术实力仍然较弱,凭借单打独斗应对已经或即将到来的外国行业巨头专利攻势绝非上策。短期内一个较好的应对思路就是合纵连横,通过临时的或稳定的合作、联盟、协会组织联合应对涉及专利的权利主张、法律诉讼乃至技术研发。
从现实来看,在早前的美国337调查案中,涉诉的中国企业已曾自发联合应诉,共享信息和资源,并获得不错的结果,然而这毕竟是一种偶发和被动的联合。目前国内强烈的政策引导下,地方上的行业联合也非常热烈,但这些联合往往局限在终端市场拓展和规范化方面,而在技术研发、专利申请这类深层领域的合作明显较弱。比如近日佛山7家LED龙头企业组成标准联盟,其主要宗旨却是制定LED灯具产品的包装标识标准。企业间如能以此类合作为契机,有意识地尽快将联合的领域扩展至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和应用等方面,显然能对其持续稳定发展产生更为深远的积极影响。在此类合作深入发展的基础上,如果企业间合作能够促成制定中国LED产品的各类标准,反过来对外国LED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设置一定的门槛,通过标准规范在与国外企业订立专利交叉许可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则是对国内LED产业生产企业最为理想的结果。2010年,深圳企业已经成立了国内首个LED专利技术产业联盟,为国内同类行业组织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
[1]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2010-2015LED产业投资分析及前预测报告[EB/OL].中国之光网,http://www.cali-light.com/data/xzzq/20110107_4181.html,2012-9-20.
[2] 国家新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我国半导体照明知识产权策略研究(摘要)[EB/OL].中国之光网,http://www.Chinese-led.net/info/200716/12263.shtml, 2012-9-20.
[3] 尹 华,刘琴琴.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2-56.
[4] Ron Norton .LED产业知识产权问题的思考[J].现代显示,2010,(5):182-187.
[5] 李 晶.337调查案拉开LED专利序幕[J].新材料产业,2008,(9):7-10.
[6] 林平凡,刘 城.LED产业广东能否掌握制空权[J].新经济,2010,(10):78-79.
[7] 肖 潇.国内首个LED专利联盟成立[N].知识产权报,2010-9-10.
[8] 邓启红. 浅论专利实施例的法律效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48-50.
Analy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s LED Industry Patent Trend
YI Yang, LI Hao
(NanHai Campu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oshan 528225, Guangdong, China)
At present, Chinese LED industry has a certain scale, presenting a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more areas and more center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level of each LED industry center region are convergence from the industrial cluster degree, industrial chain layout and mature degree. But because LED lighting core patent technology is controlled by a few big foreign companies and they decorate strict patent net in the worldwide, the domestic enterprise development has been a certain degree of pitch.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Chinese LED industry patent application, holding and use situation.At the same time, the essay analyzes and evaluates our country LED industry status, technical level and development trend with the angle of view of patent, try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untermeasures of our country’s LED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LED industry; patent; obstacles; strategy
F713
A
1673-9272(2013)01-0051-03
2012-12-06
佛山市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佛山市LED产业专利态势分析和专利风险预警研究”(编号:11-S40)。
易 杨(1978-),女,土家族,湖北建始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学。
[本文编校:杨 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