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
2013-01-22王金叶
梁 佳,王金叶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
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
梁 佳,王金叶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
发展旅游生态经济是桂林北部地区在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桂林北部地区具备了发展旅游生态经济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旅游生态经济发展在优化配置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经济发展基于桂林北部地区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需要采取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实施生态补偿,加强可持续发展监测评价和社区治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全面提高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支持能力。
桂林北部;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发展旅游业提升到的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将桂林旅游发展推向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前沿。各级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针对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开展了研究探索,自治区领导基于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背景提出了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的发展战略,有关学者研究提出通过建立主次配套的多级增长极模式改变目前单极发展模式带来的旅游失衡等问题[1]。桂林北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是广西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同时,北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是大桂林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该地区两大重要命题。生态经济以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核心,并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强调通过对生态系统内的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经济性[2-3],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旅游生态经济是将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有机统一,在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化利用[4]。因此,研究探索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生态经济发展策略,对于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桂林北部地区包括灵川县、兴安县、资源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简称龙胜县)。根据统计资料,2011年桂林市GDP为1 336.13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9.97亿元,工业增加值416.72亿元;灵川县GDP为88.66亿元,三产结构为25.85:46.97:27.18;兴安县GDP为107.7亿元,三产结构为21.85:56.03:22.12;龙胜各族自治县GDP为34.58亿元,三产结构为21.98:50.29:28.42;资源县GDP为30.92亿元,三产结构为22.81:42.71:35.01。桂林北部四县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其中兴安、灵川两县GDP规模较大,龙胜和资源两县GDP规模较小;三产结构比方面,各县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最小。2011年灵川县全年接待游客158.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5.11亿,占GDP比重为5.76%;兴安县全年接待游客402.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0亿元,占GDP比重为24.14%;龙胜县全年接待游客170.01万人次,旅游收入12.97亿元,占GDP比例为37.51%;资源县全年接待游客68.5万人次,实现总收入6825万元,占GDP比例为2.17%。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四县之间差距较大。其中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是龙胜县,其次为兴安县,这两县的旅游业发展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然而灵川与资源两县的旅游收入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特别是资源县仅为2.17%。桂林北部四县是大桂林旅游圈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发展情况与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众多的旅游景点之间存在明显不协调,特别是旅游生态经济发展与北部四县拥有较高品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极不相称。
二、旅游生态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与需求
1.资源条件
桂林北部四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具有发展旅游生态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环境条件。根据调查与相关资料分析,灵川县拥有河流795.71公里,森林13.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5.52%,拥有青狮潭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和海洋山水源大自然保护区、古东瀑布、大圩古镇、海洋银杏林等旅游景点或资源;兴安县拥有河流817.7公里,森林14.6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8.2%,拥有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渠水街、乐满地度假区、秦城遗址、世纪冰川大溶洞等旅游景点或资源;龙胜县森林覆盖率达77.12%,拥有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胜温泉国家级森林公园、龙脊梯田、岩门峡漂流、西江坪水库风景区、龙脊壮寨和白面、细门瑶寨、银水侗寨等旅游景点或资源;资源县拥有森林9.7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8.8%,拥有资江八角寨国家级森林公园、资江漂流、五排河漂流、车田湾温泉、资源雪景、高山草场、红军长征遗迹、银竹老山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或资源。
2.发展需求
桂林北部四县是广西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等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环境保持稳定事关区域生态安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进程加快和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础建设政策实施,必定会吸引社会大量资本投资旅游业,加剧对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使用频度与深度。如果开发一旦超越生态环境的容量范围,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阻碍经济发展,甚至导致当地居民经济收入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社区矛盾加剧。因此,桂林北部四县必须选择有利于生态环境与优势资源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旅游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诉求的回应,是建立在以自然为基础、对保护有贡献、当地社区受益、环境教育、道德规范与责任、可持续性、旅游享受体验与文化8个标准规则之上的旅游活动[5],其本质特点要求旅游发展应该综合考虑代际公平与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主要目的为学习、教育,并有利于环境保护。这种旅游形式强调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充分考虑了桂林北部地区的生态功能地位、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生态环境承载力等,是本地区旅游产业差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桂林北部地区旅游业新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把桂林北部地区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和最佳途径。因此,发展旅游生态经济可以使桂林北部地区的资源与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1.实施生态补偿,加强可持续发展基础保护
桂林北部因特殊的自然资源禀赋,部分景点同时兼具生态保护的功能,旅游产业以及旅游活动的开展,不论是特定的旅游景点还是将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开发,不管是大众旅游还是生态旅游,都是对原住民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利用或某种程度上的侵入。根据有关学者对国外环境税经验的探讨以及国内对旅游产业外部性问题研究[6-7],在桂林北部四县中全面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对使用或占用桂林北部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的经济主体征收合理的费用,或者由旅游发展的受益主体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建立多级生态环境补偿基金,解决权益与利益分配不均衡问题。实施生态环境补偿一方面可以提高生态旅游开发者的责任要求,进一步规范生态旅游业经济主体的行为,防止不计生态成本的发展模式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与生态资源过度利用问题;另一方面,对桂林北部地区原住民进行适度的经济补偿,以确保公共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同时,通过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有效克服旅游发展对当地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的不利影响。
2.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壮大旅游生态经济
《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定义休闲农业为农业与旅游业、生产与消费的有机结合,对于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有重要作用。根据农业部2011年调查统计,全国共有农家乐150万家,规模园区2万家,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7亿多人,营业收入1500亿元,带动农民就业1500万;休闲农业发展使农产品价格提高2-5倍,就业容量增加2-3倍,单位产出提高5-10倍;并转变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幅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桂林北部地区有丰富且适宜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资源与条件,灵川县青狮潭的百香果、潭下柑桔是知名品牌;兴安县的柑桔、葡萄等生产基地是广西十大农业科技重点产业基地;龙胜县和平乡大寨村荣获“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名称”称号;资源县的西红柿、红提极富盛名,红提已获得国家“资源红提”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等,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奠定基础。生态休闲农业在桂林北部四县发展对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资源条件相比还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与全国生态休闲农业迅速发展的形势有明显差异。桂林北部地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首先要按照旅游需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与经营,在农业生产中融入旅游的元素和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其次,进一步扩大参与生态休闲农业范围,除农业生产外广泛吸纳农村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拓广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再者,要加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技术,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过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最后,建立绿色农庄等适合游客参与的休闲旅游基地,打造绿色农业品牌。
3.加强评价研究,强化可持续发展管理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与环境相互博弈的一个动态过程。根据国内外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8-14],加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是正确认识和管理旅游生态经济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需要建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体系,其中反映生态环境维度的指标主要有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空气质量等;反映旅游经济维度的指标有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占当地就业人数的比重等。在桂林北部四县设立监测点对旅游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控,评价和预测旅游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提出促进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对策建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4.加强社区治理,提高居民在旅游生态经济发展中地位
根据美国学者巴巴拉 所罗门提出的“增权”理论和墨菲提出的社区生态模型[15-16],以及国内学者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社区居民社区依附程度实证调查结果表明,依附程度不同,其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态度有显著性差异[17]。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一,要在社区居民、旅游者、政府、旅游企业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在利益分配与权力选择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重视弱势群体(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让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利益分享;第二,要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到生态旅游活动中,要求在桂林北部四县的景区管理方尽可能地雇佣当地社区居民,并充分尊重当地社区居民权益,提高社区居民在旅游生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第三,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与角色,在合理进行旅游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前提下减少对旅游发展的行政干涉,做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广泛吸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以及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到旅游社区治理中,通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与条件,促进和谐旅游社区发展。
5.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主要包括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信息服务、安全服务、环境服务、救助服务等[18]。桂林市虽然于2010年1月挂牌成立国内首个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构——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但游客对桂林旅游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仍然较低[19-20],旅游公共服务还不能保障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桂林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更差。为了确保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对应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根据相关研究[21],桂林北部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重视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建立综合联动型旅游公共服务模式,由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方共同参与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一方面,桂林北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政府难以通过财政收入这个渠道独立建立起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实践证明由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形成的单一模式都存在一些弊端,将三方共同纳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能够起到制衡作用,既解决资金问题,保证行政方参与,又确保旅游公共服务对象的公平。桂林北部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将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信息服务、安全服务、环境服务、救助服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要改变重视交通、环境等硬件建设,而忽视信息、安全和救助服务等软件建设的现状,全面提高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要针对桂林北部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和生态旅游发展要求,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救助服务系统,保障生态旅游发展的安全性。
6.建立生态旅游试验示范区,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
桂林北部地区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区,但在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与政策推动下,本区域的优势资源将会通过旅游发展得到有效利用,成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一极。目前,桂林市已将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漓江上游的青狮潭、小溶江、川江、斧子口以及江底水库作为整体进行统一的旅游规划,建立生态旅游综合试验示范区,其目的在于在确保城市防洪和漓江生态补水主要前提下,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进一步延伸漓江旅游带,扩大漓江旅游辐射圈。桂林北部生态旅游试验示范区探索将桂林北部优势旅游资源作为整体进行统一开发的机制,树立起“华南第一生态旅游区”品牌。首先,在示范区内部形成“生态旅游集群”,充分挖掘示范区文化内涵和资源优势,将自然资源与少数民族独特的民风、民情等文化元素融合,并凸显不同地域生态旅游的差异性,丰富示范区建设文化内涵;其次,示范区建设要围绕“示范”这一中心,既要求旅游接待设施生态化,也要求现代科技广泛应用,如GPS定位系统在生态旅游救助上的应用等;再者,探索示范区内部建立集群联盟机制,实现区域内外联动,借助大桂林旅游圈发展优势拉动桂林北部生态旅游发展,并防止示范区内各景点的不协调发展。最后,探索示范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居民参与的运行机制,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结语
桂林北部四县是大桂林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品质较高,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与需求。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桂林北部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旅游生态经济发展将会极大地促进桂林北部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在时间与地理空间的优化配置,提高生态旅游各利益相关者对使用公共资源的责任心,防止经济发展带来“公地悲剧”。为实现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实施生态补偿、加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和社区治理、建立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改变对公共资源使用与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保障能力。
[1] 吕华鲜,程道品.基于“飞地”理论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7):127-130.
[2] 王松霈.生态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14-19.
[3] Herman E Daly,Joshua Farley;徐中民,张志强,钟方雷等译.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255.
[4] 王化新.关于丽江地区旅游生态经济建设的初步探析[J].生态经济,1997,(2):46-48.
[5] 卢小丽,武春友,H.Donohoe. 生态旅游概念识别及其比较研究——对中外40个生态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J]. 旅游学刊,2006,(2):56-61.
[6] 王文行,张 健.欧美生态税改革的内容、成效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研究,2012,(3):28-31.
[7] 邓 禾.旅游环境税的国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现代法学,2007,(3):124-130.
[8]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广州环境科学,1996,(1):12-16.
[9]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1):105-112.
[10] 王 辉,林建国,姜 斌.大连市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6,(1):84-87.
[11] 王 辉,姜 斌.沿海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定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5) :115-119.
[12] 崔 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5):64-69.
[13] 庞 闻,马耀峰,唐仲霞.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1097-1101+1106.
[14] 汪朝辉.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45-48.
[15] 左 冰,保继刚.制度增权: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之土地权利变革[J].旅游学刊,2012,(2) :23-31.
[16] 李九全.国外社区旅游规划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理念[J].经济地理,2008,(1) :147-151.
[17] 成凤明,钟永德,周美芳,等. 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的态度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01-205.
[18] 王信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旅游目的地建设[J].旅游学刊,2012,(1):6-7.
[19] 黄燕玲,罗盛锋,丁培毅.供需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研究——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0,(7):70-76.
[20] 程道品,程瑾鹤,肖婷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结构关系研究——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1,(5):111-116.
[21] 李 爽,黄福才,钱丽芸.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职能定位与模式选择研究[J].旅游学刊,2012,(2):13-22.
Analyse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Eco-economics in Northern Districts of Guilin
LIANG Jia, WANG Jin-ye
(College of Tourism,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Under the context of Guilin as a national tourism comprehensive reform testing area, to develop tourist ecoeconomics seem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northern areas of Guilin which possessed of certain resource conditions and market demands. On the basis of optimizing the conf i guration of the superior resources, tourist eco-economics can effectively turn resources advantages into economic superiority, and fi nally result in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s well as society. Considering these resources advantages and market demands, an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is kind of economy, firstly,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ecological leisure agriculture. Secondly, put forward an exhaustiv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community administration. Meanwhile, reinforce a monitor syste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st but not least, on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the possible guarantee and supportive abilities, it’s better to perfect public service system for tourism. Only in these ways, a sustainable tourist eco-economics are capable established.
northern districts of Guilin; tourist eco-econom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592
A
1673-9272(2013)01-0024-04
2012-10-22
梁 佳(1989-),女,四川遂宁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旅游。
王金叶(1965-),男,甘肃民乐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旅游,生态经济,森林生态水文。
[本文编校:徐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