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临床观察
2013-01-22金许洪方迪龙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杭州310003
叶 波 金许洪 方迪龙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杭州 310003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临床观察
叶 波 金许洪 方迪龙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杭州 310003
胆囊切除术后 腹泻 痛泻要方
笔者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患者1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因胆囊炎或胆石症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出现腹痛、腹泻的患者323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62例,男90例,女72例,年龄35~76岁,平均51.4岁。对照组161例,男82例,女79例,年龄28~78岁,平均50.2岁。两组性别、年龄、术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有胆囊切除史;②术后出现腹泻,时间>1个月;③大便溏薄或粪质如水,或完谷不化;排便次数明显增加;④大便常规性状稀薄或有脂肪球。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治疗,采用痛泻要方加减,基本方:党参、白术、白芍各20g,防风、陈皮、扁豆各10g,茯苓15g,薏苡仁、炒谷芽、炒麦芽各30g,甘草5g。临证加减:脾阳不振,形寒怕冷,腹中冷痛,酌加炮附子3g,干姜10g,肉豆蔻10g;若腹痛甚者加元胡10g;若夹湿热者,则酌加黄连3g,秦皮10g;久泻不止者加入乌梅10g,诃子10g,1天1剂,水煎服。对照组给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商品名:米雅)2片,1天3次;腹痛明显者加用得舒特50mg,1天3次。两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合理饮食,宜少量多餐,少食油腻及生冷之物等。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1]治愈:腹痛缓解,大便成形,日行1次,随访3个月未发;好转:大便次数较前减少,大便偏软,日行1~2次;未愈:经1~2疗程治疗,腹痛腹泻无改善。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162例中治愈125例,好转23例,未愈14例,治愈率77.2%,总有效率91.4%。对照组161例中治愈89例,好转40例,未愈32例,治愈率55.3%,总有效率80.1%。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丧失胆囊对胆汁的储藏和浓缩功能,胆汁直接进入肠道,促进肠蠕动,使大便次数增多;同时,肠道缺乏足够数量高浓度的胆汁酸盐对脂肪进行乳化作用,影响脂类的消化和吸收,出现脂肪泻。部分患者由于胆管的代偿作用在6个月能自行缓解。目前,西医主要选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及止泻药等来改善症状,但是对于那些顽固性腹泻的患者,往往效果欠佳。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属中医“腹痛”“腹泻”范畴。胆为中精之府,属肝,“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具有贮存和分泌胆汁的作用。肝胆相照,共司疏泄之职,调畅全身气机。一旦胆囊切除,胆腑失责,则肝旺疏泄太过,肝气横逆乘脾,脾胃不健,运化失司,而致泄泻。正如《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治宜抑肝健脾,柔肝缓急,理气止泻。痛泻要方又名白术芍药散,最早载于《丹溪心法》。该方有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四药组成,为腹痛泄泻,肝木乘脾的经典方。方中重用白术健脾,并能和中燥湿,白芍抑肝,并能缓急止痛,共为主药;配伍陈皮理气和中,防风具有升散之性,辛能散肝,香能舒脾,共为辅药[2]。虽药仅四味,但补中寓疏,健脾抑肝,调畅气机,痛泻自止。其余药物,诸如党参、扁豆、炒谷麦芽等健脾益气,培土以治本;薏苡仁淡渗止泻;贯通胃肠气机而腹泻自止。
研究表明,白术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兴奋和抑制双向调节作用,白术可兴奋胃肠道M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促进胃肠蠕动与排空;还可抑制胃肠运动和治疗脾虚证。陈皮性温,味甘苦,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其所含挥发油,有利于胃肠道积气的排出,并可使胃液增多,有助于消化。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之功。白芍能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达到柔肝缓急止痛的作用。防风可能具有抑制过敏物质的释放,从而缓急过敏物质对肠平滑肌的刺激而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缓急肠平滑肌痉挛,改善胃肠动力而有利于止泻[3]。
脾虚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泻的人及动物血浆、结肠组织中VIP(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增高。VIP受体(VPAC)已经被克隆出3个亚型,属于G蛋白藕联型受体,主要分布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基底侧膜上[4]。痛泻要方可能通过降低结肠VIP与VPAC1表达量,解除对肠黏膜水通道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而达到治疗作用。同时也表明痛泻要方通过理气药物以疏理肝气,达到畅通气机,通过调控VIP以及结肠组织VPAC1的表达,重调cAMP-PKA跨膜信号转导机制;通过健脾药物协同完成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的表达重构,使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水转运功能恢复正常,达到“理气健脾”以化湿止泻的效果[5]。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连建伟.历代名方精编[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87:94.
[3]窦志芳,张俊龙,阎川慧,等.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30):299-300.
[4]张旸,李平.血管活性肠肽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21):3235-3238.
[5]许慧娟,腾超,钱永清,等.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肽激受体1表达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30):268-370.
201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