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未来style”
2013-01-21董莉
董莉
银行不变则亡的自我革命
比尔·盖茨说过:“传统银行若不改变,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这句话借由招行行长马蔚华在2012年传播开来。
咨询公司的人发现,银行老总们在决策银行研发和转型之前会去看苏宁、华为等传统企业的做法,这在“牛气冲天的”银行界是史无前例的。
马云要进金融业了,马化腾和马蔚华要拼杀互联网。连“神话基金经理”王亚伟也不看好银行的未来了。未来银行成本会越来越高,利率越来越低。靠传统的存贷差的生存方式,银行可能很快就走不下去了。如今,银行的路数也变了。
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项根本性变革,其对银行业既有的盈利模式、经营结构、管理水平、创新发展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将不可逆转。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了实体金融业务的服务模式,第三方支付组织的快速崛起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过程。互联网金融时代引发人们生活、消费习惯改变,也正在悄悄挑战着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
一份来自山东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的咨询让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吃了一惊,原本着眼于大银行他们发现,这个15家城商行组成的联盟想打造一个“单系统、多法人”综合业务系统,为区域性中小银行提供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数据运营维护、支付结算及业务运营平台服务、金融产品研发以及信息咨询等中后台支持服务,以实现群体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高。这单生意也让IBM意识到区域性中小银行使用大系统的市场前景广阔。
另外,在传说的末日来临前,埃森哲在北京开设了一所金融服务创新中心,展示了其设计的“新一代银行”的雏形——从客户迈入银行营业大厅开始,银行就能通过智能系统识别客户,并根据客户类型提供针对性服务。这一整套与零售银行业务相关的技术创新方案,涵盖移动通信、数据分析、社交媒体、新型银行网点设计、视频会议技术、创新支付技术以及生物识别解决方案等诸多方面。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咨询机构的纸上谈兵,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概念化的方案早已是各家银行创新名单的“座上宾”,视频ATM,ITM,VTM,虹膜身份认证,生物识别的ATM,新一代的液晶卡片,以及社交媒体的运用都已经是看得见的应用。
银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随着未来银行的蓝图不断铺开,一个生态链条也逐渐清晰。在这些非银行专业内的创新,不但给银行新的竞争机会,也带动了合作商的重新洗牌。
跟随不跟随,这是个问题。如何跟随,那是个技术活。
本次封面梳理了银行,还有相关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技术提供方、各大咨询机构的观点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自我蜕变,试图解构一下银行的“未来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