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引起造口周围痤疮样皮疹的护理
2013-01-21徐洪莲傅传刚
徐洪莲 傅传刚
·护理天地·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引起造口周围痤疮样皮疹的护理
徐洪莲 傅传刚
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的阻断剂,有效干预受该标志性分子调控及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进展及转移[1]。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分子靶向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地位已获诸多临床研究结果支撑[2]。西妥昔单抗(商品名爱必妥)是第一个获准上市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西妥昔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特别是痤疮样皮疹为80%[3]。我院造口门诊从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共治疗6例因使用西妥昔单抗后在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痤疮样皮疹的患者,其主要症状有造口袋底盘粘贴困难,底盘使用时间缩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我院造口门诊治疗后,疗效明显,现将护理内容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63岁;5例诊断为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加预防性回肠造口术;1例诊断为家族性息肉病伴直肠息肉癌变,行全大肠切除加永久性末端回肠造口术。3例直肠癌肝转移、1例直肠癌骨转移、1例直肠癌阴道转移、1例家族性息肉病伴直肠息肉癌变膀胱转移。6例患者均行FOLFOX(5-氟尿嘧啶(5-FU)加亚叶酸钙加奥沙利铂)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的颜面部在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后,第2周出现痤疮样皮疹1例,第4周出现4例,第6周出现1例。患者的造口周围皮肤第5周出现痤疮样皮疹1例、第6周出现4例,第7周出现1例。并且6例患者上胸部和后背部均出现痤疮样皮疹。
6例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后,首先在颜面部出现痤疮样皮疹,随后上胸部、后背部及造口周围皮肤相继出现痤疮样皮疹。痤疮样皮疹表现为多发毛囊炎丘疹及脓疱样皮肤损害,局部瘙痒。患者造口周围皮损处有表皮脱落、渗液,最大溃疡面积为1.0 cm×1.2 cm。6例患者均表现为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痤疮样皮疹后,造口袋底盘粘贴困难,底盘使用时间缩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出现痤疮样皮疹时皮肤出现毛囊炎丘疹及脓疱,造口底盘撕除时容易将疱皮撕破,形成溃疡。一旦形成溃疡创面后,会造成底盘粘贴困难。利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溃疡创面使用护肤粉、水胶体敷料、凸面或平面底盘加腰带,能解决造口底盘粘贴困难的问题,皮破损逐步愈合。1例患者造口周围原有溃疡愈合后复发,使用藻酸钙、水胶体敷料,4周后愈合。
二、护理
(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护理
分子靶向治疗是现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和革命性的发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改善了生活质量。西妥昔单抗是第一个获准上市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为400 mg/m2(体表面积),静脉注射持续时间为120 min;之后每次250 mg/m2(体表面积),静脉注射持续时间为60 min.。注射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5 ml/min,每周一次。使用西妥昔单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痤疮样皮疹、乏力、发热、恶心、便秘、腹泻、排便困难等。用药后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二)皮肤护理
西妥昔单抗的皮肤反应是痤疮样皮疹,大部分发生于治疗的前几周,多数患者的痤疮样皮疹会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减慢注射速度,减少剂量而减轻,大多数患者的痤疮样皮疹在停止用药后可以逐渐消退,无任何后遗症。
1.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护理:痤疮样皮疹最常见于颜面部、上胸部以及背部,偶尔也会延伸至肢端皮肤。痤疮样皮疹发生时皮肤出现毛囊炎丘疹、脓疱、局部瘙痒、破损的皮肤形成结痂和痂皮脱落的症状。皮疹可用温水清洗,每天2~3次,清洗时动作轻柔,以免将疱皮擦破,形成溃疡。瘙痒严重时可使用止痒地霜涂于皮疹处[4]。按先清洗再涂止痒地霜的程序护理皮疹处皮肤。皮疹不论轻重,忌用手挤压,以防止增加感染的机会。痂皮形成后,忌用手剥脱,注意保护,任其自然脱落。颜面部皮疹明显者,外出时可带口罩,以保护创面,减少感染机会。
2.造口周围皮肤护理:6例患者在使用西妥昔单抗后出现了皮肤反应,颜面部等部位出现了痤疮样皮疹,随后均在造口周围的皮肤处出现痤疮样皮疹。腹部皮肤不是西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的好发部位,6例患者均出现相同部位的皮疹,完全符合皮肤病的同形反应原理。同形反应是指正常皮肤在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如创伤、抓伤、手术切口、日晒、接种及部分皮肤病等)后,可诱发与已存在的某一皮肤疾病相同的皮肤变化(皮损)。对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除了密切关注颜面部痤疮样皮疹发生外,同时要关注造口周围皮肤的改变。一旦在身体的某部位出现痤疮样皮疹时,都应该加强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改用低粘性造口底盘的造口袋,避免非特异性损伤。
6例均为回肠造口患者,其中5例患者是预防性回肠造口、1例患者为永久性回肠造口。5例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造口近端黏膜高度为0.6~0.8 cm。出现皮疹后造口袋底盘均粘贴困难,底盘渗漏。用温水清洁皮肤,动作轻柔,避免将疱皮擦破,造口周围皮肤涂撒护肤粉,溃疡面护肤粉吸收渗液后会形成凝胶,减轻疼痛。因为底盘渗液较多,遂选用水胶体敷料,根据溃疡面积大小,剪取水胶体敷料,覆盖在底盘粘贴的皮肤上,帮助吸收渗液,隔绝粪水使之不再刺激创面。同时,根据湿性愈合的理论,将凸面底盘贴在水胶体敷料上能避免结痂,减少瘢痕的形成,配合腰带使用。使用水胶体敷料后,相对抬高了造口周围皮肤的平面,会将原有的造口近端黏膜的高度变小。造口外露黏膜高度应适宜,尤其是回肠的造口应高于皮肤0.5~1.0 cm,利用凸面底盘加压于造口周围皮肤,使造口基部膨出,抬高造口基部黏膜高度,以利于排泄物排出[5]。如使用凸面底盘和腰带,造口底盘的使用时间为3~5 d。1例单腔回肠造口的患者的造口处黏膜高出周围皮肤1.0 cm,使用平面底盘加腰带,底盘可使用4 d。6例患者在使用上述方法后,皮疹逐步好转,在停药2周后均痊愈。
1例患者造口周围原有溃疡1.5 cm×1.5 cm×0.5 cm,经过护理已痊愈,使用西妥昔单抗5周后,原溃疡处皮肤破溃,大小为0.8 cm×1.0 cm×0.3 cm,给予藻酸钙和水胶体敷料治疗,4周后愈合。
(三)心理护理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肿瘤的新疗法,西妥昔单抗因价格昂贵,大部分患者都不能承受。选择该疗法的患者,都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在使用西妥昔单抗后的皮肤反应,有证据表明痤疮样皮疹的出现与西妥昔单抗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关系[6]。2例女性患者因本能对美的追求,在出现颜面部皮疹时,有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既希望皮疹的出现,又担心影响容貌、皮肤及是否会留有后遗症。要告知患者皮疹的出现与疗效有关,使患者在承受昂贵的医药费用同时,能感受到治疗的效果。告诉患者皮肤反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减慢注射速度及减少注射剂量而减轻,皮肤反应在停止使用西妥昔单抗后可以逐渐消退,且无任何后遗症。1例患者在用药第5周才出现皮疹,一度怀疑使用的药物是否有疗效,而欲停止治疗。通过与患者交流,告知有关治疗效果、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西妥昔单抗的疗效呈正相关后,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减轻,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
(四)饮食护理
嘱多喝水,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戒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烟酒刺激、忌暴饮暴食,少食油腻、辛辣、甜食和各种易过敏食物,如鱼、蟹、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等含大量维生素的食物。
三、小结
分子靶向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有明显的效果,西妥昔单抗是第一个上市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使用西妥昔单抗后出现痤疮样皮疹皮肤反应,在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皮疹时,可改用底盘易撕除的康乐保造口袋;皮疹出现溃疡时,使用护肤粉、水胶体敷料、凸面或平面底盘加腰带。延长造口底盘使用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Hamilton SR.Targeted therapy of cancer:new roles for pathologists in colorectal cancer.Mod pathol,2008,21:23-30.
[2] 张俊,朱正纲,林言箴.结直肠癌药物开发的现状与前景--从临床证据到机制探索.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4):304-307.
[3] 李敏,方明治,钱垠,等.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肿瘤防治研究,2010,37(8):938-941.
[4] 马高尉,杨秀明.1例肿瘤患者使用爱必妥引起PICC穿刺处过敏的护理体会.中华护理杂志,2009,6(21):1446-1449.
[5] 徐洪莲,何海燕,蔡蓓丽,等.回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47-249.
[6] Saltz L,Meropol NJ.Phase II trial of ce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colorectal cancer that expresses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J Clin Oncol,2004,22:1201-1208.
徐洪莲,傅传刚.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引起造口周围痤疮样皮疹的护理[J/CD].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3,2(2):84-85.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13.02.11
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
傅传刚,Email:fugang416@126.com
2013-01-26)
(本文编辑:马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