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新探索
——江都电大的实践

2013-01-21邓立新

终身教育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江都三农办学

邓立新

一、立足地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拓展“江都模式”内涵

20世纪,江都电大“全方位办学,多途径服务”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被中央电大概括为“江都模式”*“江都模式”:1991年中央电大将江都电大在长期实践中的办学做法总结为“江都模式”的办学经验。《中国电大教育》为之发表长篇报道和评论员文章,向全国推广。“全方位办学,多途径服务”的“江都模式”所体现的办学思想是“面向农村,按需办学”;办学方式是“横向联合,取长补短”;办学精神是“自力更生,开拓进取”。向全国推广。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尽管学校内外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学校坚持传承“江都模式”的办学宗旨始终没有变。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江都电大通过“全方位办学,多途径服务”的办学实践,艰苦创业,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学校赢得了独立生存的空间;那么90年代后期,江都电大通过参与中央电大、省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则加大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力度,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地方的内涵,为学校赢得了良性发展的空间;进入21世纪,江都电大充分发挥基层电大的辐射作用,明确“立足地方,按需办学”的指导思想,突出“积极适应,主动服务,增强活力”的办学思路,积极践行“三个面向”,即面向农村,全面服务;面向企业,积极服务;面向社会,主动服务。学校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09年,学校成功创建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性基层电大。

二、围绕“三农”,创新思路,在助力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及其教育发展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是时代对电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电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目标。从2009年起,江都电大紧密结合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后续建设项目,致力于农民实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务工农民岗位培训,积极实践,取得了实效。

1.以远程教育为载体,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为满足广大农村乡镇管理干部、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兄弟学历提升的需求,江都电大以电大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为载体,有针对性地提供成人学历教育。一方面,继续推进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努力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学校深入乡镇宣传,与多个乡镇联合行文,招收乡镇、村组农村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先后开设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等专业。7年来,共招收“一村一”学员1 236人,已毕业519人。另一方面,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积极举办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近年来,学校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开放教育招生755人,奥鹏网络教育招生585人。2012年,开放教育招生1 033人,奥鹏网络教育招生365人。在开放办学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学员学习方式自主化,教育管理监控立体化,教学支持服务人性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江都的建筑施工管理队伍中,有40%以上的是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的学员;在财会管理人员中,有50%以上的是学校毕业生。在乡镇村支书、村主任和村委队伍中有70%以上是“一村一”学员。

2.以地方成人校为阵地,培训新农村建设致富人

近年来,江都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尤其以花卉苗木、优质蔬菜、特种水产为主的高效农业比重上升到45%,产量效益明显提高。2011年江都的花木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销售花木达15亿元。蔬菜产业是江都重点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已建成吴桥万亩高效蔬菜产业园、小纪万亩蔬菜产业园、武坚万亩蔬菜示范园等7个重点园区。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的现状,江都电大及时拓展服务“三农”的技能培训项目,以13个乡镇为中心,以地方成人学校为阵地,以园区种植大户为对象,围绕本地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专业指导和跟踪服务。江都樊川镇永联村支部书记李松安(2010秋季“一村一”毕业生)种植猕猴桃1 000多亩,年产值700多万元。他致富不忘乡亲,通过樊川镇成人校阵地,组织、动员百姓参加学校举办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在他的带动下,樊川镇猕猴桃产业越做越大,现已扩大到5 000多亩,年产值近4 0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百姓致富。

3.以联合办学为抓手,转移新农村建设富余人

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联合有关部门,针对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是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复转军人广泛进行了具有地区优势的行业技能培训。仅2010年上半年,就为近3 000名的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开展了建筑、电子、机械、数控车床等方面的技能培训。2008年下半年,学校联合民政部门,采取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每年的复转军人进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共计完成了600多名复员军人的培训任务,同时针对已取得高中及中专毕业证书的退役士兵,动员他们报读开放教育,提高学历水平。

服务业就业门类多,它最能广泛吸纳农村劳动力。为此,江都电大积极开展与服务业相关的岗位和技能培训,学校开设4期服装、餐饮培训班,共培训320人。学校还与交警大队合作,成立了江都滨城驾校,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广大的农民前来学习驾驶技能,每年参加培训的人员有2 400多人。

4.以职教资源为依托,培育新农村建设接班人

江都职业教育80%以上生源均来源于农村,因此要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后代的教育问题,培育好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为此,江都电大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以职教资源为依托。一是针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培养升级版人才。紧贴市场变化,适应产业发展,改造现有专业,开发新专业。根据企业需要,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针对社会需求和就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把学历教育和岗位证书、资格证书培训结合起来,对学员实行“多证制”。三是针对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人才。江都电大积极动员在校的中、高职毕业生报读开放教育,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四是针对城乡就业面临的新形势,培养创业型人才。江都电大定期为中、高职学生开设以“提升创业理念为前提,增强创业意识为重点,提高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各类创业培训讲座及课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5.以社区学院为基地,造就新农村建设文明人

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奉行“开放、灵活、实用”的原则,面向城乡社区全体成员,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2010年,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省级社区学院的验收。依托社区学院,江都电大成立了“农民学堂”,充分发挥省电大教学资源优势,为广大农民居民提供农业技术、文化休闲、国家政策法规等学习资源,同时还积极开展计算机基础、基础英语、保健、绘画、书法等各类大众技能培训和文化培训,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学校主动为广大农村社区群众举行各种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学校的体育场、图书馆免费对他们开放;还专门建立了服务农民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有咨询台、报名处、领证处、农技知识介绍报栏和培训成果展示牌等,让农民学员在享受服务、学习培训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熏陶,努力把社区学院打造成为终身学习指导中心、现代教育服务平台。

三、抢抓机遇,积极转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需求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任务,如何进一步丰富发展“江都模式”的内涵,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如何进一步提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需求,江都电大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1.进一步明确服务“三农”发展重点

近年来,江都确立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服务业集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大力实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港城联动、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的总体思路。当前,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农业不能脱离客观的资源条件,但又必须突破资源的束缚。这就要求江都电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将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而其关键是现代农业主体的培育,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就对服务“三农”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江都电大把着眼点放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上,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年倍增”的目标,小康水平才能巩固。

2.进一步加大服务“三农”广度力度

作为基层电大,多年来,江都电大为地方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型人才,有的走上了村级领导岗位,有的成了农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但离真正服务“三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有距离。江都电大抓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机遇,切实增强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承担起大规模高质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使命。学校重点关注了4类人群,第一类人群是农业劳动者。目前,江都农村人口中掌握一定农业实用技术的人员的比例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农业劳动者中经营管理型人才相对较少,农村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往往是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市场流通的主力军。第二类人群是青年农民工群体。江都电大密切关注已经错过上大学机会的青年人,积极与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开展合作,在农民工里面培养一批农民大学生。第三类人群是农村基层干部。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这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有威信,但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第四类人群就是农村信息员、文化工作员等农村中的新角色。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惠农政策的“宣传员”,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以上不同领域、不同需求的农民,江都电大依托地方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通过电大远程教育系统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分类开展培训教育活动,逐步扩大辐射面、培训教育规模和数量,努力为地方培养一批有理想、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村的建设者和管理者。

3.进一步加快服务“三农”教学改革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民教育信息化步伐,构建以江都电大为基地的农民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上级电大的课程资源,降低教育成本,使远程教育更开放,更廉价,更灵活,更平民化。电大教育同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积极搭建三级培训网络,以乡镇成人校为基地,加强校镇合作。强化师资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业务突出的教师队伍,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学员的需求。坚持送教下乡,送教进厂,把教学培训办到农民的门口,将教育培训与农时季节、生产环节、关键技术紧密结合,让农民就地就近“干中学、学中干”,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秉承职业教育终身化的理念,进一步增加职业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建设一批为“三农”服务的专业培训课程和校本教材。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支持,加强实验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共建、共享、共用的理念,加强与职业学校、企业、高校的联合办学,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借力发力提升农民教育水平和能力。

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是新时期赋予基层电大的重要使命。基层电大有责任继续深化研究,认真总结提高,积极探索“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1] 谢艳丽,第亚平.风景这边独好[J].江苏教育,2012(3):6-9.

[2] 王富宁,花为华.高技能人才成为招商引资“吸金石”[N].中国教育报,2011-10-13(4).

[3] 魏登峰.走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道路——专访农业部副部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张桃林[EB/OL].[2012-04-09].http:∥www.agri.gov.cn/V20/ZX/nyyw/201204/t20120409_2598336.htm.

猜你喜欢

江都三农办学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扬州江都区 “三聚焦”办好民生实事
枕戈待旦 令出必行 扬州江都区毫不松懈保春节安全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東南文化』2019년제4기주요논문제요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