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人口生产调控机制建设的伦理原则

2013-01-21李会军

关键词:生育伦理人口

李会军

(1.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当前人口生产调控机制建设的伦理原则

李会军1,2

(1.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人口生产调控包括法律和政策、道德和宗教、习俗和科技等机制。当前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需要综合协调运用多种人口生产调控机制,以形成制度合力。人口生产调控机制建设需遵循和谐环境伦理原则、增益种族进化原则、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则等人口伦理基本原则。

人口生产;调控机制;伦理原则

从现代的意义上讲,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这一普遍规律,包括了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性别、年龄、地区)均需适合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两种生产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在社会物质生产上的人口学要求,也是人类在自身生命生产上的基本利益要求,更是人口生产调控机制的利益基础。

一、当前人口生产调控机制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般而言,人口生产调控包括法律和政策、道德和宗教、习俗和科技等机制。现代人口法律法规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提供了牢固基础和法律保障,为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提供了监督机制和惩治机制,为人口生产的有效调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制度约束机制。人口政策尤其是其利益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在现代人口转变中可以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改善营养结构、提高医疗卫生水平,降低人口死亡率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道德一直是调节人类自身的生产的重要调控机制,生育行为的道德调节机制主要是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三个方面来发挥作用的。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不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国家的政局和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人口数量、质量也有着显著的影响。①如佛教宣扬人生极苦,认为只有不结婚、不生育,才能摆脱“红尘”,超出生死轮回,因而对人口增长有抑制作用;道教强调“道法自然”、“阴阳平衡”,重“生”、重“育”、重“和”的自然生育观对人口增长有促进作用。参见付红梅.人口与家庭伦理[M].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12:43.一般地,宗教主要是通过感召信徒弃恶从善,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自觉地约束非人道行为以遵从自然法则和社会道德规范,服从民族、国家和社会利益需要。自18世纪以来,人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通过生育控制技术和辅助生育技术进一步加强了对人口生产的调控,实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人口生产调控目标,并使人类在生育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现代人口生产调控机制的形成对于生产适度人口,提高国民素质有着积极作用,既构成了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又构成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应该说,人口生产调控的法律、政策、道德、宗教、习俗、科技机制的社会治理目标一致、历史渊源密切、价值取向互通、社会调控功能互补,决定了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统筹协调运用的内在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可行性。

当前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现人口生产调控目标,应保持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核心,以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主体,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的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连续性,融贯性和完整性,建立健全与人口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制度,如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性别平等、养老保障、家庭发展、社区建设等各种配套政策,着力创新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生产和人口发展问题的工作机制;应完善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制度为主体的生育政策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优先优惠待遇并逐步扩大利益导向政策的适用范围,动态调整奖励扶助标准并建立长效机制[1];应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简称“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加强人口计生服务基础建设和信息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2];应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职业道德建设,加强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社会行为教育,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和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正能量,有序推进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婚姻自由、优生优育、性别平等的现代生育观念,大力弘扬尊老爱幼、亲友邻里互敬互助的社会风尚;①蔡虹.建设现代生育文化是现阶段我国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手段[J].西北人口,2002,(4):15-19.该文论点十分鲜明,凸显了现代生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现代生育文化既有制度层面、又有习俗、观念等层面,既需跟旧观念、旧宗教、旧道德、旧习俗彻底决裂,又需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生育文化的正面价值,发挥其正能量。应加强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加强新型计生药具的开发研究,加快出生缺陷、艾滋病等遗传性和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探索建立全国性的产前诊断信息网络和免费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制度,实现计划生育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当前人口生产调控机制建设的伦理原则

当前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人口生产调控机制建设,不断优化其内部结构,使诸种调控机制紧密配合,协调发展,有效运行,真正形成制度合力,确保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适度人口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应充分重视人口伦理的基础性的建设性的作用,遵循以下三方面的人口伦理原则:

1.和谐环境伦理原则

自然界与人类本为一体,“天人合一”本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传统智慧和思维范式,其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即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随着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资源瓶颈制约更为趋紧。庞大的人口数量将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如果任由人口过分增长,将会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将会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人与自然的这种冲突,究其实仍是一种伦理冲突,它反映的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经济社会效益与自然生态效益等方面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理性自律精神高度。“促进人口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以人口的适量与适度为前提的,这一前提的确立离不开道德的参与。”[3]和谐环境伦理是一种双向对称的、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环境伦理观,主张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精神扩展到非人类的自然生态环境领域,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和谐环境伦理精神融入人口生产调控机制建设,努力实现人口伦理的生态文明化转向,使人口生产向着同自然资源的再生循环相适应的方向发展,使人口的繁衍和分布向着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最优化的方向发展。

2.增益种族进化原则

“人口生育必须增进而不是削弱人种的优化”[4]。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种族进化的重要手段。优生是对生命质量的保证和取舍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张扬;优育是采取科学、文明的方式巩固和拓展优生成果。追求优生,就要避免先天性遗传缺陷子代的出生,以至积极地增进种族的遗传健康,提高人口群体的质量;追求优育,就要促进子代的各种遗传素质在后天环境中得以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培养合格以至优秀的人类后代。优生优育既符合社会人口生产的基本价值取向,也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良善生育愿望。现代优生学的发展和我国优生工作的开展,也引发了一些伦理问题。面对“以什么方法或措施来实现正当的优生目标才是道德上可以接受的”的质疑,人口伦理学必须按照社会价值优先、兼顾个人价值的思路,从社会与个人、未来与当代、全局与局部以及权利与责任等方面作出利害权衡和价值选择,从目的合伦理性和手段合伦理性两方面作出回答,并再次确证人类对于生命价值的伦理信念。种族优化,是人口生产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命题,现代中国理应把它作为人口生产调控的价值依据。因此需进一步顺应人口生产调控方式从生育控制到生殖健康转向的要求,不断完善人口生产调控制度安排,加强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引导人口合理发展,为种族进化和人类幸福谋福祉。

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则

人口压力制约着我国多数人改善生存和生活处境,获得实现个性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因此,在性别、年龄、地区的均衡分布与优化结构、不同种族的生存价值与发展空间等方面,都应该使人口生产为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牢固基础。马克思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展开,是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人口政策建构及其实现机制建设确立了根本价值依据。“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的中央精神[5],深刻体现了这一伦理原则。这就要求“政府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平等,体现社会公平”[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每个人的本质和特性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的人的本质力量、劳动能力、创造才能、社会关系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当前及今后的人口生产调控机制建设工作就应该为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升人的素质与能力,公正分配人的权利与义务,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

[1] 顾宝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12:24.

[2] 潘鸿雁.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J].兰州学刊,2012,(12): 126-131.

[3] 唐凯麟.试论人口伦理学的建构[J].哲学动态,2009,(3): 43-47.

[4] 江雪莲.关于我国人口伦理问题的思考[J].学术研究,2002,(7):45-48.

[5]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7-1-23(001).

[6] 易想和,王翠绒.人口伦理研究何以必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5-7.

Ethical Principles abou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Population Production Regulation Mechanism

LI Hui-jun1,2

(1.Hunan Women’s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2.Yuelu Academy,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Hunan, China)

The production of population regulation usually includes policy and law, morality and religion, customs and technology mechanism. Nowadays, to solve the population problems, need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use of various regulatory mechanism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population production regulation mechanism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 ethics, such as the harmonious environment ethics, gain racial evolu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freedom.

population production; regulation mechanism; ethical principles

B82

A

1673-9272(2013)06-0072-03

2013-05-15

李会军(1974-),男,湖南新宁人,湖南女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讲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生育伦理人口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得了子宫肌瘤,还能生育吗
产后抑郁——生育性别偏好惹的祸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