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病房精神障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2013-01-21赵玉萍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手术护理

李 丽 赵玉萍

精神障碍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1]。患者因为患病不能正常的工作、学习、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及家庭无法对其照顾,大多被送往精神病院进行封闭式管理和治疗,若出现其他躯体方面的疾病,又必须转到综合性医院相关科室治疗。在开放式病房中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护理较一般患者有一定的难度。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精神障碍并发外科疾病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精神障碍并发外科疾病患者36例,全部符合CCMD-3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8.5岁。其中精神分裂症26例,阿尔茨海默病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例;行各类骨折手术10例,肠梗阻、肠粘连松解及肠部分切除术9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6例,痔疮手术5例,胃大部切除术2例,阑尾切除术2例,泌尿系统手术2例。36例患者在外科住院治疗11~38d,33例患者住院期间精神症状稳定,治疗、护理依从性良好,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违拗、冲动毁物等症状,对症处理后无意外事件发生。临床治愈外科疾病35例;转回精神科治疗精神疾病32例,出院回家3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是防止患者精神症状复发的重要环节,也是患者术后能否尽快康复的关键。患者从熟悉的封闭病房进入开放病房,病情、住院环境及医护人员的改变对患者而言是一个较大的刺激。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主动、热情接待,争取家属陪伴,合理安排好患者的衣食住行,认真介绍科室的住院管理制度,带患者熟悉新的住院环境,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情绪稳定,安心住院,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安全护理

①指定患者活动区域范围,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严格交接班,以防患者走失。②使用腕带标识,治疗、护理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③落实风险评估及告知签字制度。患者入院后做好压疮评估、坠床跌倒风险评估,分值在危险范围内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采取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如使用气垫床、加床挡等;指导患者使用呼叫器寻求帮助;将常用物品固定位置;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患者起床活动、如厕有人陪伴;活动的空间不设置障碍物,避免患者绊倒受伤。④每天检查患者室内和身上有无危险物品,如绳带、锐器等,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教育工作,防止患者自杀、自伤等意外事件发生。

2.1.3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护理

药物治疗是改善精神障碍、尤其是严重精神障碍的主要和基本措施,通过应用精神药物来改变患者病态行为、思维或心境[2]。患者必须长期坚持服用,保持情绪、睡眠安稳。因此,除术日晨禁食、禁饮外,无特殊情况不得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严格按时发药,督促其服用,半小时内患者不得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2.1.4 健康指导

①针对患者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开展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指导,发放相关的健康宣教资料,让患者了解、接受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②耐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嘱吸烟者停止吸烟2周,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排便。③全身麻醉患者术前给予禁食12h,禁饮4h。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①术后予持续心电监测及氧气吸入,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合理安排各项操作,尽量使机械声、报警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到最低限度,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刺激,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睡眠。②各种监护仪器和急救设备尽可能摆在患者不能触及的地方,妥善固定,防止患者毁坏贵重仪器设备。

2.2.2 体位护理

①术后患者平卧6~8h,保持呼吸道通畅。无头痛、呕吐者可根据手术和患者需求安置合适体位,如颅脑手术后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颈、胸部手术后采用半坐卧位,便于呼吸和有效引流;腹部手术后采用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既能降低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又利于呼吸;脊柱和臀部手术后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3]。②患者卧床期间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鼓励患者适当进行床上活动。③非制动患者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下床时由专人协助并指导其活动方法和活动强度。患者可扶床沿或护栏缓慢行走,防止跌伤。

2.2.3 切口护理

①观察术部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放置引流管者观察引流是否有效、是否通畅,定时正确挤压引流管,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患者翻身时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导管脱出。②讲解放置引流管的作用及重要性,告知患者不得擅自拔出引流管。情绪不稳定者加强监护,必要时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

2.2.4 镇静、镇痛的护理

术后切口疼痛是首发临床症状,术后24h内最为剧烈,2~3d后逐渐缓解,患者注意力越集中,疼痛越敏感[4]。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除安慰、分散其注意力等必要的心理护理外,宜早期给予镇静剂或抗焦虑等药物的治疗[5],如盐酸哌替啶肌内或皮下注射,必要时使用镇痛泵持续镇痛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出现躁动不安、冲动行为时,给予肢体保护性约束,约束带应松紧适宜,定时松解,观察血液循环情况,严格交接班,防止患者冲动伤人、自伤或毁物。患者情绪稳定后解除约束。

3 体会

精神障碍患者因为长期住院接受传统封闭式的治疗与管理,与社会隔离,其社会功能减退,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到开放式管理的就医环境中,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导致精神症状复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及术后各项护理工作,能稳定精神障碍患者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手术成功率,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1] 郝伟.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2.

[2]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

[3] 谢寿梅,张亚男,韦永金.胸科术后并发精神障碍26例原因分析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下):101-102.

[4] 杨玉凤,李燕.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实用医药杂志,2008,25(9):1092-1093.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手术护理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手术之后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