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文秘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总报告

2013-01-16刘志梅王劲松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2期
关键词:文秘实务课程标准

刘志梅 王劲松

医学文秘是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现代医院管理和文秘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与文秘工作,他们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效率为目的,运用医学、文秘知识和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为群众健康提供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和推进,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已经势在必行。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医药公司等单位要求医学文秘必须是能够辅助决策、当好参谋、提供综合服务的人才。

为了使医学文秘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相一致,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深层次问题,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1-2012年度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项目《医学文秘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自启动以来,深入研究21世纪医学文秘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医学文秘职业技术领域和就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要求和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医学文秘专业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目标,以市场人才需求引导课程改革,形成适应医学文秘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对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通过网上档案资料收集,对兄弟院校专业同行的电话访谈,专家座谈,毕业生访谈、调查问卷,就业市场现场采访和问卷调查等调研方式进行了全国范围医学文秘专业现状调研。调研内容围绕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从课程设置、就业情况、就业岗位、胜任岗位工作需具备能力、支持岗位能力的课程等24个方面展开调研。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项目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第一,文献研究以 “医学文秘”为关键词,对1979-2011年图书期刊数据库文献(CNKI:维普等)、网络文献(教育部、卫生部及各院校网站,百度等)进行检索,收集医学文秘相关资料,以便了解医学文秘专业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搜集开办医学文秘专业院校的资料介绍,掌握医学文秘发展现状。

第二,现况调查以访谈、研讨会、问卷调查等为主要形式。访谈主要包括电话问询及一对一交流沟通。

问卷调研国内开办医学文秘专业的学校,吸取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经验。目前国内已经开办医学文秘专业的4所学校是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江苏健康职业学院、昆明医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进行访谈,广泛开展招聘单位、用人单位、毕业生问卷调查,进行工作岗位的调研。对用人需求、职业能力、工作任务等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医药卫生行政职能部门访谈对象包括各区卫生局业务副局长、办公室主任、医政科长,各区防疫站站长,各区卫生监督所所长。行业、企业(含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访谈对象包括行业、企业(含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的医院院长、院办公室主任、医务科长、科室主任、档案中心主任、秘书,医药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人员,医学相关企业主管、管理人员。

第三,邀请来自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卫生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根据工作任务、职业岗位(群)能力结构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归纳出核心能力与支撑能力结构图表。

第四,根据核心能力与支撑能力结构图表,组织召开由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分析会议,相应地开发核心课程及相关支撑课程,初步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第五,针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没有设立相应的医学文秘工种,也没有开设相应的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考试的现状,项目组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和学历证书课程内容融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保证了学生在学完本专业全部课程后,基本掌握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与要求,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在同一层面得到了落实,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增加了“双证”持有率。

新闻摄影构图具有均衡式构图、变化式构图、紧凑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多种类型,在实际构图中,需严格遵守构图原则,确保画面层次与主体划分鲜明。具体而言,保障新闻画面的简洁性,利用大光圈等方式处理杂乱背景,将复杂背景虚化,以更好地提升画面中的主体;保障画面信息的丰富性,让观众通过观察照片获取到更多新闻信息;保障画面的主体性,在新闻摄影中应强调一个主体及一个视觉中心原则,在一张照片中不可同时出现多个中心,可通过变焦等方式对拍摄画面进行取舍。

第六,项目组同时试图构建一个崭新的“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体系,根据医学文秘岗位需求,在传统文秘课程体系中增加医院管理、医学课程。

第七,根据对职业岗位(群)能力的分析成果,以“必需、够用、实用”三个要求为准则,整合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突出技能训练,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如:整合《医院管理学》、《卫生法实务》、《卫生经济实务》、《秘书学》、《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等课程部分内容来开发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新课程《医学文秘写作》。

第八,根据岗位需求,制定核心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组织、实施课程教学的依据,对突出能力本位、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前期对工作能力分析和课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归纳,制定出课程标准。这一系列的课程标准以医学文秘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强化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同时满足学生职业生涯需要,适应劳动力市场及技术进步对职业教育课程提出的现代化和前瞻性的要求。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取舍,由相应的职业岗位职责而确定,即针对相应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综合能力及其专项能力去安排,教学要体现能力为本位,强调理论教学与职业能力训练相结合,以职业工作(项目)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零距离接轨。

二、研究内容

(一)以能力为本,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通过对医学文秘专业职业面向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医学文秘职业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宽厚的医学和文秘复合的知识背景,医学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需求为主要目标,结合“能力为本”的要求,根据工作岗位调研,进行医学文秘职业岗位(群)能力的分析,经过行业专家论证,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准则,构建起崭新的医学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它由职业思想道德模块课程、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课程、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课程、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课程组成的。该课程体系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面向医学文秘的职业岗位(群),具有“宽专多能”的特征,既能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又能适应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1)进入医学文秘课程体系的每一门课都建立起与医学文秘职业岗位(群)专业能力的一一对应关系,即根据对于医学文秘职业岗位(群)主要能力的分析,归纳出核心能力与支撑能力,相应地开发核心课程及相关支撑课程。

(2)“双证”课程合一。双证,是指学历证书和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合一,是在文秘课程体系中增加就业岗位(群)需要的医院管理、医学课程,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做到学历证书和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设置融合。课程设置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将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和学历证书课程内容融合,并把文秘(四级)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之中,使得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能够获得行业职业资格。二是增加就业岗位(群)需要的医院管理、医学课程,构建一个崭新的医学文秘课程体系。

(3)以“必需、够用、实用”三个要求为准则,整合课程内容。如:根据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整合《医院管理学》、《卫生法实务》、《卫生经济实务》、《秘书学》、《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等课程部分内容来开发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新课程《医学文秘写作》。

(二)根据医学文秘岗位需求,制定核心课程标准

建立突出医学文秘专业岗位(群)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标准的制订,突出了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强调教育标准与行业标准的融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及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程标准。该项目对《医学文秘写作》、《医学文秘原理与实务》等核心课程制订课程标准。

三、主要成果

本项目通过对医学文秘专业职业面向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得知,医学文秘职业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宽厚的医学和文秘复合的知识背景,医学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需求为主要目标,结合“能力为本”的要求,根据工作岗位调研,进行医学文秘职业岗位(群)能力的分析,经过行业专家论证,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准则,构建起“123”新型课程体系。它由职业思想道德模块课程、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课程、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课程、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课程组成的。该课程体系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面向医学文秘的职业岗位(群),具有“宽专多能”的特征,既能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又能适应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1)“1”指的是进入医学文秘课程体系的每一门课都建立起与医学文秘职业岗位(群)专业能力的一一对应关系,即根据对于医学文秘职业岗位(群)主要能力的分析,归纳出核心能力与支撑能力,相应地开发核心课程及相关支撑课程。

(2)“2” 指的是“双证”课程合一。双证,是指学历证书和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合一,是在文秘课程体系中增加就业岗位(群)需要的医院管理、医学课程,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做到学历证书和医学文秘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设置融合。课程设置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鉴于医学文秘是文秘大类的一个分支,所以,本着“厚基础,宽就业”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将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和学历证书课程内容融合,夯实从事文秘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把文秘(四级)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之中,使得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获得文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行业职业资格。

第二,在以上的课程设置之上,增加就业岗位(群)需要的医院管理、医学课程,构建一个崭新的医学文秘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具体为:根据就业岗位(群)需要,在文秘课程体系中增加医院管理、医学课程,如《医院管理实务》、《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概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卫生信息管理实务》、《卫生法实务》、《卫生经济实务》、《医患关系和医疗安全》、《医学文献检索》等。

(3)“3”指的是以“必需、够用、实用”三个要求为准则,整合课程内容。如:根据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整合《医院管理学》、《卫生法实务》、《卫生经济实务》、《秘书学》、《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等课程部分内容来开发职业岗位 (群)需要的新课程 《医学文秘写作》,并形成《医学文秘写作》教材。

医学文秘课程具体如下:

课程类别 顺序 课 程 学分职业思想道德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形势与政策4就业指导5军事理论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7 大学生安全教育8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体育9大学英语10 计算机应用基础11 解剖生理学12 病理学13 药理学14 人文艺术鉴赏15 预防医学16 临床医学概论17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18 现代汉语19 书法20 普通话与口才职业知识与能力21 管理实务22 卫生法实务23 卫生经济实务24 卫生信息管理实务25 秘书礼仪26 秘书原理与实务27 秘书心理实务28 医学文秘写作29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30 文书与档案管理31 办公自动化32 公共关系实务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33 医患关系和医疗安全34 公务员考试与秘书资格证书考试指导35 医学文献检索综合技能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答辩4 31221147442243722222232482324222 2 14 0课时64 48 16 30 30 16 16 68 136 70 72 36 36 64 45 114 36 30 32 36 36 30 45 30 72 132 36 54 36 72 36 30 30 30 18 10

4.根据医学文秘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标准

建立突出医学文秘专业岗位(群)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标准的制订,突出了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强调教育标准与行业标准的融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及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程标准。

四、学术价值

本项目通过深入研究21世纪医学文秘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医学文秘职业技术领域和就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要求和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医学文秘专业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目标,整合开发部分医学、文秘课程,形成适应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的新课程(如《医学文秘写作》综合类课程)。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实现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课程的无缝对接,解决医学文秘的岗位资格问题。形成适应医学文秘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的医学文秘复合人才,借以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同时对其他同类院校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1]刘志梅.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高校招生,2010(7).

[2]刘志梅,严虹,贾小青,杨鑫,胡楠,于群.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 [J].文教资料,2012(2).

[3]蒋姝蕾,陈燕.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的开发[J].职教通讯,2007(5).

[4]王敏杰.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设置[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2).

[5]李春彪,生素巧.从系统集成看高职课改与教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6]高莉.文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7]陈文蕾.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8]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 号.

[9]陈玉仑,吴向前.办公文秘专业技能培训教程[z].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4.

[10]蔡超,杨锋.现代秘书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秘书国家职业标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

[12]陈文蕾.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化趋势[J].秘书,2005(6).

[13]韩玉芬.国外秘书要求新趋势对我国高职文秘教学的启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14]金海燕.关于新时期秘书专业建设的思考[J].秘书之友,2005(8).

[15]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6]李丽.国外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J].秘书,2005(2).

[17]周争艳,王静.秘书职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18]王海梅.地方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19]沈建红.文秘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4).

猜你喜欢

文秘实务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论当代企业文秘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提升电力企业办公室文秘工作水平的途径
办公室文秘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策略
中职文秘专业游戏化学习软件设计与实现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