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论文引言中认知情态型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
——以纺织类学术论文为例

2013-01-16王双芷

关键词:助动词情态学术论文

马 静,王双芷

(东华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

在学术论文中,引言作为论文正文的开篇,无疑在通篇论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目的是吸引读者,使其尽快了解学术论文的主题和研究背景、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便读者对论文后序章节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已从各个方面对学术论文引言进行了研究,学术语篇中表达礼貌与敬意,态度和自我保护等的重要的人际手段——模糊语现象,也得到了广泛重视。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学术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研究,其中Salager-Meyer[1]对医学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也进行了研究,提出“模糊限制语是科技文体中绝对重要的、必需的语篇结构成分”;Hu Guangwei和Cao Feng[2]对中英应用语言学论文中摘要部分的模糊限制语作了研究。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研究,如赵英玲[3]从语用学角度讨论了模糊限制语在科技语体中的作用;Yang Yingli[4]分析了中英文学术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倪云[5]对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研究。认知情态在学术语篇中尤为重要,因为作者需要借助这些手段区分事实与观点,探寻便于读者接受的准确表述。因此,恰当地使用认知情态手段,对于学术论文的写作有着重要意义。而将学术论文引言中的模糊限制语与认知情态相结合的情况,如夜楠,蒋跃[6]对英汉医学论文引言部分模糊限制语所作的对比研究,则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20篇英语纺织学术论文引言的研究,试图分析其中认知情态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与分布情况,以探讨此类学术论文引言中的模糊限制语特征及其人际功能。

一、模糊限制语

模糊理论由美国控制论专家Zadeh[7]在1965年发表的FuzzySets中首次提出。此后Lakoff[8]又对模糊语作了更加细致的解释,提出了hedge(模糊限制语)这个术语,即“有意把事情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词语” (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ier)。从此开启了语言学领域内对此类模糊现象的真正研究。在中国,研究模糊语的著名学者伍铁平[9]在《模糊语言学》中也对模糊语作了详细的说明。

随着对模糊限制语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语言学家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不同的诠释,并给出了各自的分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Prince[10]的分类方法。Prince从语用学角度,将模糊限制语划分为变动型 (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 (Shields)两大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对话语的真实性和涉及范围进行内容上的修正,如 more or less, approximately, roughly, to some extent等;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是作者为遵守礼貌原则而使用的委婉语言,如probably, presumably, the probability is...等。国内著名学者伍铁平在其论著《模糊语言学》中把模糊限制成分按其所属的语法类别分为四大类:一类是词,如very,actually等形容词和副词;第二类是表示“有点”、“稍微”的后缀,如英语中的“-ish”,如greenish;第三类是英语中的so...that结构,其引导的从句说明模糊形容词或副词的程度;第四类是表示主观见解的短语或分句,如 “I think...,according to...”,等等。Varttala[11]运用Hyland[12],Coates[13]等人对模糊限制语研究的前期成果,结合传统语法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进行了系统分类,避免了Prince分类法过于笼统的弊端。此方法基于认知情态和模糊语语义上的相容性,对传统语法概念进行了拓展,提出了认知情态类模糊语这一语言现象,并将其划分为五类,即:表示认知的情态助动词、表示认知的情态动词、表示认知的情态形容词、表示认知的情态副词,以及表示认知的情态名词。

二、语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篇纺织类英语学术论文作为语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20 篇论文均选自国际权威刊物InternationalJournalofClothingScienceandTechnology。为了保证文章的时效性,选取的20篇文章均发表于2013年。

为便于分析模糊限制语在纺织学术论文中的显性特征及其人际功能,本研究采用了Varttala对认知情态型模糊语的分类法。针对所选文本中表示认知的词语,如情态助动词、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情态副词以及情态名词,使用 Antconc作为检索工具,进行深入研究:先计算文本中模糊限制语的出现频数,然后归纳出这些词语的具体类型, 再逐步分析和讨论这些模糊语在此类学术英语论文引言中的特征及其人际功能。

三、分析与讨论

借助上述认知情态型模糊语的分类方法,本研究重点考察和分析了纺织类学术论文引言中最常用的认知情态型模糊语的实际使用与分布情况。下面就依照Varttala分类法逐一分析和验证其显性特征及人际功能。

(一) 表示认知的情态助动词及被动语态

表示认知的情态助动词的主要作用是,使话语留有余地,减少说话人或作者的话语责任。根据Coates的研究,发现must、should等与判断有关; will、may、might、could等与可能性有关; shall、would等表示假设;can表示推测和允许[13]。

表1 20篇论文引言模糊限制语中情态助动词的出现频数

根据表1的数据,不难发现,本文所涉及的20篇纺织类学术论文引言中,9个情态助动词使用最多的是can,几乎占了所有情态助动词使用频数的一半。分析含can的句子形式就会发现:

(1) ..., landmarkscanbelocated in three different poses...

(2) The level of detail of these modelscanbeadjusted, but most of these meshes do not...

(3) These measurementscanbeobtained by summing the distances between ever...

...

(35) Industrial embroideringcanbeused to imitate handcrafting (Zhu, 2009), ...

在35个使用can的句子中,有19个使用了canbe+动词过去分词的形式,即表明在纺织类学术论文中,引导被动语态是can的一个重要用法。被动语态是学术英语写作者较为熟悉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式,其特点是将施事隐去。如例35:

(35) Industrial embroideringcanbeused to imitate handcrafting (Zhu, 2009), ...

将施事隐去无疑是一个模糊的表达方式,在例句35中作者没有告知读者施事者。反向思考,如果不将施事隐去,明确地指出施事者,文章不仅不够简洁,且重点不突出。因为在此处施事者并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最主要信息,imitate handcrafting才是这句话的焦点。而且在学术论文中,被动语态常被用来减轻作者的责任,所以被动语态在此处的使用也达到了客观分析事实,尊重前人的语用模糊效果。由can引导的被动语态,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句义更加明确,同时can作为一个表示推测、允许含义的情态模糊限制语,可以达到直接缓和语气的语用功效。与can用法相近的情态助动词还有may,could等。

(二) 表示认知的情态动词

根据Hyland[12],Grabe和Kaplan[14]的研究,下列表示认知的情态动词在学术文章中出现较多: indicate, appear, propose, predict, assume, imply, estimate, attempt等。检索20篇纺织类英语论文引言,发现其中情态动词出现频数如表2所示:

表2 20篇论文引言模糊限制语中情态动词的出现频数

使用频数最多的是predict,属于转述动词。转述动词即是那些可以将直接引语转述为间接引语的动词,是学术论文中最常用,也是最清晰的评价手段之一,便于作者引用第三方的说法作为依据来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运用这类模糊限制语突出了观点的由来和依据,提高了文章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增强了文章语言的可信度。

出现频数列第二的动词为evaluate,属于尝试性认知动词。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在本文所选取的20篇纺织类英语论文引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表示认知的情态动词是尝试性认知动词。在Varttala[15]看来,尝试性认知动词是用来表达作者的心理状态和内心经历的。如assume,believe,think之类的尝试性认知动词常常表示作者所传达的信息是个人的想法,并不能保证完全正确;而estimate,evaluate,guess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科技类论文中常用此类词表达模糊的情态,这类词较直接地表达作者本人的推测和分析。

(三) 表示认知的情态形容词

英语科技论文中表达模糊情态的方式有很多种,形容词也是其中之一,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对事物的名称、定义、性能、属性、特征起到严格的限定作用,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几乎每个形容词都不可以随意更换,在科技论文中许多微妙的差异都来自对形容词的把握和选择。检索结果表明,possible,main等认知情态形容词出现频数较高,这与Hyland[12]、Grabe和 Kaplan[14]等人的研究不谋而合。

表3 20篇论文引言模糊限制语中情态形容词的出现频数

由表3可知,在所选择的20篇纺织类英语论文引言中,出现频数较高的形容词是possible,main,general,即每个类型中都有高频形容词出现。例如:

(1) Such an approach may bepossiblein footwear development....

(2) ...the denim fabrics are widely used as amainpart of the garment fashion.

(3) ...after long periods of wet skin, butingeneralone may expect this method to ....

例句1中possible表示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对未知事物发展轨迹的推测,这也是科技类论文对possible使用最多的一种含义。

例句2中,表示程度的形容词main和表示程度的副词widely被同时使用,说明各种类型的模糊限制语可以结合使用,以实现其人际功能的目的。

例句3中,general是跟随in同时出现,即in general作为一个词组出现。在所选语料中,general基本上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的。in general表明说话人在概括总结某一话题,然而“大体上、一般地、通常地”的范围和界限均是模糊的,所以此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使句子的论述更趋客观,其后的结论也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留有余地的了。

(四) 表示认知的情态副词

根据Hyland[12]、Grabe和 Kaplan[14]等人的研究可知,下列副词在学术文章中出现较多:possibly, apparently, probably, generally, partially, slightly等。检索20篇纺织类英语论文引言,其中情态副词的出现频数如表4所示:

表4 20篇论文引言模糊限制语中情态副词的出现频数

在本文所选的20篇纺织类英语论文引言中,共出现了43个模糊限制语副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为widely、often、rather和commonly。与前人对模糊限制语在论文其他语步中的研究比较,副词性的英语模糊限制语在引言语步中的使用频率较低[5]。由表4也可以看出,使用频率最高的widely只出现了8次,often和rather各出现4次,commonly出现3次。与形容词相比,单个副词出现的频数相对较低。

这些表示认知和表示推测的情态副词可以构成倾向“准确”的模糊限制语,表示说话人的推测或犹疑。使用此类模糊限制语即表明说话人对某事真实程度有怀疑、没有十足的把握,于是在陈述时加上模糊限制语,以缓和肯定的语气,表示一种不十分肯定的估计或推测,如:

The Delphi method has beenwidelyapplied in many management areas, e.g.forecasting, public policy analysis, or project planning.

(五) 表示认知的情态名词

根据Hyland[12]、Holmes[16]等人的研究表明,下列表示认知的名词在学术文章中使用较多: assumption, claim, estimate, evidence, explanation, opinion, possibility, tendency, theory, view等。检索20篇纺织类英语论文引言,其中名词的出现频数如表5所示:

表5 20篇论文引言模糊限制语中情态名词的出现频数

对比上述5张表格,从总数量上看,除了情态助动词,名词的出现次数最多,主要包括evaluation、approach、assessment、scheme和appearance等,多属于抽象名词。科技类论文中抽象名词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17],在纺织类英语论文引言的模糊限制语中,其使用频数居于第二位,仅次于情态助动词。作者使用抽象名词性模糊限制语来表达所研究事物的状态及对待事物的心理态度等抽象概念,使得此类文章的语言简洁、文字精练、意义丰富。其中尝试性认知名词使用频率最高,间接表达了作者本人的推测和分析,显示出作者在学术上的严谨与客观。

四、结 语

通过分析发现,在纺织类英语论文引言中,英语情态助动词类的模糊限制语在引言中的使用频率最高。模糊限制语本身是一种模糊情态的表达手段,而情态助动词主要可以模糊精确命题,适度地推测,达到缓和语气的语用功效。其次是名词性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是因为名词化结构是科技英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名词在纺织类论文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个体名词、集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等。其中,以个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为代表的名词,在论文引言中的广泛运用,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形式简洁,而且使作者能够更加严谨科学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再次是表示认知的形容词和副词类模糊限制语,前者虽出现的总数略少于后者,但其高频词明显较多,它们在引言中更多的是对事物的程度、可能性的修饰,模糊地修饰许多微妙的差异。出现频数最低的是表示认知的动词类模糊限制语,这抑或与情态助动词的高频出现有关,二者之间具有互补作用。从本文所统计的使用频数来看,在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是以情态助动词和情态名词来表达模糊限制语的意义并完成其人际及语用功能的。

[1] Salager-Meyer, F.Hedges and Textu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n Medical English Written Discourse [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 1994, 13(2): 149-170.

[2] Hu Guangwei & Cao Feng.Hedging and Boosting in Abstract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rticl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medium Journals[J].JournalofPragmatics, 2011, 43(11): 2795-2809.

[3] 赵英玲.模糊限制语在科技语体中的语用功能刍论[J].山东外语教学,1999,(1): 86-88.

[4] Yang Yingli.Exploring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Variations in the Use of Hedg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cientific Discourse[J].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3, 50(1): 23-36.

[5] 倪云.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一项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2(3): 73-76.

[6] 夜楠,蒋跃.英汉医学论文引言部分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5):42-50.

[7] Zadeh,L.A.Fuzzy Sets[J].Information and Control, 1965, 8(3): 338-353.

[8] Lakoff,G.Hedges:AStudyinMeaningCriteriaandtheLogicofFuzzyConcepts[M].Berlin: Springer Netherlands, 1975: 229-246.

[9]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71- 82.

[10] Prince,E.F., Frader,J., Bosk,C.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A].LinguisticsandtheProfessions[C].New Jersey:A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2: 83-97.

[11] Varttala, T.Remarks on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Hedging in Popular Scientific and Specialist Research Articles on Medicine[J].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 1999, 18(2): 177-200.

[12] Hyland,K.HedginginScientificResearchArticles[M].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8:173-192.

[13] Coates, J.TheSemanticsofModalAuxiliaries[M].London and Canberra: Croom Helm, 1983:152-160.

[14] Grabe,W.& R.B.Kaplan.On the Writing of Science and the Science of Writing: Hedging in Science Text and Elsewhere[J].HedgingandDiscourse:ApproachestotheAnalysisofaPragmaticPhenomenoninAcademicTexts, 1997, 24: 151.

[15] Varttala,T.HedginginScientificallyOrientedDiscourse:ExploringVariationaccordingtoDisciplineandIntendedAudience[D].Finland: University of Tampereen Yliopisto, 2001.

[16] Holmes, J.Doubt and Certainty in ESL Textbooks [J].AppliedLinguistics,1988, 9(1): 21-44.

[17] 卜丽娜,秦荻辉.浅析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7(2): 118-121.

猜你喜欢

助动词情态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助动词”相关语法知识集锦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助动词的用法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