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设计的农村佛寺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2013-01-15王新军张新荣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石佛寺佛寺寺庙

王新军,张新荣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佛寺园林不仅是我国当代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寺庙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中普及率和使用率均排第三位。[1]从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的现状来看,参与和从事寺庙活动的人数较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公共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佛寺建设将会愈加频繁,其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张。寺庙在地方经济中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寺庙的建设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寺庙以其文化吸引力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成为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然而农村寺庙的建设并未得到广泛关注,在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由于不合理的规划设计、低水平的建设以及追求过分的装饰材料和复杂的工艺而产生的重建、浪费资源等现象。本文基于生态设计思想研究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型佛寺景观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建设。

1 生态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生态设计也称为绿色建造,定义是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的使用,并且注重保护或恢复生态环境,在构建当地和全球环境的过程中使其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2]生态设计是与自然相互作用与协调的方式,其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例如:景观设计师对植物和道路铺装材料的选择;景观设计中对节能和废物减排的考虑等。生态设计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与行为,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3]景观设计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设计能够帮助景观设计对土地资源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的方式转变,解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景观生态设计是解决环境问题中生态恶化、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力提倡景观的生态设计,有助于实现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2 农村佛寺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

农村佛寺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应从生态设计思想中汲取营养,实现环境生态与人类活动的和谐相处,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这也与佛教“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生态设计思想应融入到佛寺景观设计的整个过程和环节中,与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小品设计、水系设计、道路设计和建筑布局等过程相融合(如图1)。通过生态设计和资源的有效调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使农村寺庙景观的工程价值最大化。寺庙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图1 常州石佛寺景观规划流程图

2.1 尊重场地精神,与时俱进

佛寺景观要建立于尊重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代社会和佛教的变化、发展,采用现代的规划设计与技术手段,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场地精神是联结寺庙历史与现代的纽带,尊重场地精神,树立和谐的“寺庙—佛—人”的关系,是对场地文化的保护,更是形成寺庙景观特色的重要内容。

景观设计方面,场地精神就是在充分挖掘场地的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在方案中巧妙地、细致地体现场地的历史与文化,使景观从整体到细节都生动地与历史文化互动,通过场地精神将景观与周边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与时俱进就是要从景观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和细节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现代的设计和技术满足寺庙与时代的发展变化。

常州石佛寺位于常州西侧卜弋桥镇,在石佛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走访和查阅大量文献收集常州石佛寺的相关记载和历史传说。寻找石佛寺旧址上的建筑名称,对旧址进行重新规划,按照江南“禅净双修”的佛寺规制进行规划设计。在景点设计上突出石佛、栈道、河流等与石佛寺历史文化紧密相关的要素,在总体上以展示佛教历史文化为主。建筑风格以江南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调,体现石佛寺的时代背景和建筑特色。

在景观设计方法上,石佛寺的体量、空间布局等都采用三维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以营造规模宏伟、环境优美的寺庙环境。在道路系统的设计上综合考虑了机动车、消防车和游人的游览路线,合理地进行了道路分级设置与布局,以实现以人为本、人车分流、安全可靠的道路交通系统。景点设计上为满足寺庙多元的功能需求,石佛寺在功能分区上动静分离。佛事活动区以植物、雕塑、广场形成多样的静态空间;休闲观光区中综合使用喷雾技术和LED灯光控制系统营造动态的、神秘的宗教氛围。通过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新产品,满足现代寺庙和游客的需求,打造多维的现代农村寺庙景观(如图2)。

图2 常州石佛寺景观规划平面图

2.2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在进行寺庙整体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寺庙场地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规划寺庙景观,减少对原地形、地貌的人为扰动,维持原地形、地貌的完整。河流能够联通上下游之间的景观单元,为物质、能量提供通道,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因此对河流和水体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构建生态景观的重要内容;山林、高地在景观中容易形成制高点,为营造丰富的寺庙环境空间提供了基础,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平坦的空地可以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并与坡地共同形成建筑布局的轴线序列,营造雄伟、富于变化的寺庙建筑群。

常州石佛寺规划区域地势平坦,用地现状以农田、菜园、苗圃为主,中间有一条河流呈“Z”字形将基址分为东西两块。规划小桥连接河流两岸,可通过改造营造类似于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且河流两岸经过生态设计,可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但是,整个地势缺少地形的起伏变化,且受用地面积的限制,因此地形与面积之间的矛盾是规划要考虑解决的重要问题。

“Z”字形河流经过生态设计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河水源源不断地向场地中输送养分,为鱼、虾、昆虫、鸟类等动物提供生境和迁移通道,是维护场地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石佛寺内的河流与堤岸的生态改造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削缓河流驳岸的坡度,使其具有生态稳定性,不宜坍塌;另一方面将挖出的土方填入河道拓宽河面,从而使原先深而陡的河道变成浅而宽的河道,在河岸处形成缓坡,利用较浅的部分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鸢尾、蒲草等,形成良好的滨河景观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提供良好的环境空间;在局部河岸设计亲水平台和栈道,使游客能够充分地接触和欣赏这一生态景观。自然式驳岸的生态改造既解决了石佛寺的场地矛盾,营造了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又减少了工程量和建设投资。

由于整个场地占地约为2万m2,规划面积有限,所以景观设计需要通过植物种植设计对空间进行分隔、围合、引导,在有限的面积上,通过空间的对比和变化来扩大和丰富场地的空间感。如,通往石佛广场的道路两边密植佛肚竹和紫竹,形成狭窄的空间,而进入石佛广场后豁然开朗,空间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2.3 科学地规划与“本土化”设计

佛寺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要保护和合理使用不可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从寺庙景观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设计两方面入手:

2.3.1 寺庙景观的科学规划

科学、合理地协调各个功能分区,既有利于发挥各分区的功能,也能够有效地发挥寺庙的整体运行效率。为了适应社会的多元需求,寺庙功能也迈向多元化[4],一方面由宗教活动转变为服务于社会,兼顾宗教活动与普通游客的宗教、文化、观光和商业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信仰活动空间,要保持佛教文化的主体性和纯洁性,和世俗的旅游商业要保持一定距离。因而规划既要符合佛教理念和传统习惯,又要兼顾协调教化大众、人才培养、观光旅游等多种功能,其功能分区要动静分离,使休闲观光、商业活动相结合,又不影响宗教活动。

常州石佛寺规划为四大功能分区,西区南部为主入口商业区,西区北部为佛事活动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共同形成建筑轴线,西区西部为由长廊围合的静修禅院,被河流分隔的东区为佛教文化观光园。各个功能区相互联系,互不干扰,其中西部佛事活动区为中心,其余功能区围合在四周,突出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位。整体布局上各功能区联系便捷,相辅相成,可充分满足现代寺庙的功能需求。

2.3.2 合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设计

农村寺庙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要减少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优先使用乡土材料、重复使用建设材料,循环使用资源,不断挖掘资源价值;另一方面要结合地域优势优先使用乡土树种。

常州石佛寺景观设计中注意保护流传下来的石刻、雕塑等文物,使其既能成为景点又能传承历史文化,做到人文资源的合理使用;石佛寺循环利用建筑材料和乡土建材以实现资源节约。在石佛寺的道路设计中采用卵石、瓦当、原木等乡土材料,结合佛教中常用的纹理以及石佛寺的传说进行拼图设计,铺出既有意境又环保的园路。在石佛寺中景墙和挡土墙使用直径在20~60 cm的卵石砌筑,最终的效果既有自然、朴素的风格,又形成了石佛寺景观的独有风格。

常州石佛寺植物种植设计大量使用乡土植物[5]:就近选择常州嘉泽花木市场作为苗木基地,既可减少运费,节省建设投资,又可便利地选择乡土植物。在树种的选择时,还要考虑植物与佛教的关联。比如驳岸处广植荷花、睡莲,有“莲花藏世界”之说;行道树和对植设计选择广玉兰(常州市树)、白玉兰,这两种植物花朵大而洁白,似莲花宝座,也是佛教常用树种;“无心”与“空”的紫竹、金镶玉竹、慈孝竹等用作群植。除此之外,选择大量的木本土植物作为基调树种,比如:香樟、银杏、珊瑚树、石楠、桂花、蜡梅、梅花、月季、金女贞等,通过植物营造宗教氛围和空间变化的同时,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2.4 使用绿色能源和减量设计

绿色能源对环境污染小,而且使用成本低。我国农村有大量的秸秆和牲畜粪便,规模较大的寺庙可以加以利用进行沼气发电,满足寺庙的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可被用作菜园、果园或花圃的肥料,从而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地理条件不同的区域,可以因地制宜地使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满足寺庙的能源需求。[6]减少能源消耗较大的景观动力用电、照明用电设施的设计,并且使用低能耗用电器,节约能源。

石佛寺的照明设计采用高光效灯具和低能耗电器,以实现绿色照明,减少夜间的能耗。主要使用了庭院灯、草坪灯、线性投光灯、投光灯、LED灯管等进行建筑和景观的照明,优先选择使用节能灯与LED灯具,在数量上以节能灯和LED灯具为主,大功率的金属卤化物灯为辅;灯具的配件使用高效电子整流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整体的照明设计在满足功能照明和装饰照明的要求、突出建筑的轴线布局、雕塑小品的艺术与宗教氛围的同时,使能源消耗最小化,实现绿色照明与生态设计。

3 结语

佛寺园林的生态设计是更全面和更完善地考虑了在对寺庙环境进行建设、使用、维护过程中,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本土化”设计、功能分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绿色能源的使用和减量设计,使环境能够持续、良性发展。景观的生态设计对我国佛寺园林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佛寺作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环境建设问题还未被广泛关注,农村佛寺园林还远落后于公共景观的建设水平。因此关注农村佛寺园林建设,以生态设计的思想进行佛寺景观的设计和建设,营造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经济、低耗的佛寺园林,增加园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佛寺园林建设的必经之路。

[1]财政部教科文司,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01-111.

[2]Calkins M.Strategy Use and Challenges of Ecological Desig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3(1):29-48.

[3]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10.

[4]李新建,朱光亚.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J].建筑学报,2007(8):68-71.

[5]王蕾.中国佛寺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初探[J].林业科学,2007(11):62-67.

[6]陆霞,沈守云,郇明.园林生态设计理论在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林业科技,2008(12):14-17.

猜你喜欢

石佛寺佛寺寺庙
石佛寺水库浮游植物时间分布相关研究
2020年石佛寺水库浮游植物相关研究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潍县石佛寺的源流与寺中铁佛的存藏
古交千佛寺戏曲碑刻浅论
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佛寺山水楹联
从管理寺庙到监督寺庙*——民国时期宗教立法观念的转变
前城市村民的后庙宇时代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