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2013-01-14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如何运用先进的审计管理模式,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内部审计管理质量,是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运用ISO9000标准的可行性等四个方面论述如何运用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 (以下简称ISO9000标准),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管理质量。
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运用ISO9000标准的可行性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产品”必须让“顾客满意”。高校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2]合格的人才是高校的“产品”,“顾客”就是家长、学生和社会。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监督、服务、评价。而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效果,进而对高校内部管理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运用ISO9000标准可行性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ISO9000标准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发布的全球第一个管理类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是一种先进的、科学实用的管理方法,教育属于第三产业,ISO9000标准亦适用于教育领域。高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规范管理,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满足学生和社会对教育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学校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能力。[3]高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组织运行的“免疫系统”,目的是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运用ISO9000标准是可行的。
(二)ISO9000标准特征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具有一致性
ISO9000标准有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等质量管理八项原则,[4]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提供服务时同样面临着怎样满足高校管理层和教师员工以及学生期望和需要的问题,同样需要建立和实施符合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对审计服务提供过程进行控制,满足高校管理层和教师员工以及学生的需要,控制不合格服务,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
(三)高校内部审计运用ISO9000标准具有兼容性
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运用ISO9000标准,就是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和运行一个符合ISO9000标准的管理体系。目前高校已经具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等,比如:《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29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特别是《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并入了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和指南体系,高校系统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已经具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内容。运用ISO9000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使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能够按ISO9000标准的要求来健全其质量体系,整合原有的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使之趋于完善、科学和有效。由此可见,ISO9000标准与高校内部审计原有规章制度更多地表现为形式和内容、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二者具有较强的兼容性。[6]
(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运用ISO9000标准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管理需求。随着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高校资源总量不断扩大,管理工作量和难度不断增加,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增多,为了适应这些新情况,高校内部审计围绕教育审计工作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育审计规律,不断借鉴国内外内部审计的成功经验,总结经验、创新方式,努力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二是法规实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法规在高校内部审计具体实践中实施力度稳步推进。三是智力支持。高校拥有会计、审计、工程、计算机等理论知识的教师队伍,可以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运用ISO9000标准提供智力支持。高校管理需求、法规实施和智力支持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运用ISO9000标准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二、运用ISO9000标准,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按ISO901:2000标准规定,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可以由四大板块构成:一是管理职责。包括规定内部审计直管领导-校长的职责、制定内部审计质量目标、建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明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编写内部审计质量手册和其他质量文件、进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评审等。二是资源管理。包括识别、配备、评价和改进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如内部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审计资料信息、审计工作环境、审计经费等。三是产品实现。产品实现包括四个阶段的工作。即:审前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和审计处理阶段。审前准备阶段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是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阶段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是审计取证。审计报告阶段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是审计报告。审计处理阶段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是提出问题和问题定性的依据、事实描述和整改落实情况。四是测量、分析和改进。即对审计报告、审计实施过程和后续审计以及学校管理层和相关院系部门满意程度进行测量和分析,对测量和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3]
三、运用ISO9000标准,建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一)运用ISO9000标准,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步骤:⒈确定高校管理层和相关方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程度和期望值;⒉建立内部审计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⒊确定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目标必须的过程和职责;⒋确定和提供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目标必须的资源;⒌规定检测内部审计每个阶段的有效性的方法;⒍应用检测方法确定内部审计每个阶段的有效性;⒎确定防止内部审计报告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⒏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3]
图: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3]
二)运用 标准,建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内容
高校内部审计运用ISO9000标准进行质量管理是利用ISO9000标准程序,以审计业务控制为重点,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等法规所规定的控制点作为审计业务控制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活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相关法规。目的在于构建目标明确、权责分明、监督到位、评价客观、奖惩落实的系统化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内容包括六个阶段:
阶 段主要工作1 领导决策与准备2 体系策划与设计3 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4 体系试运行5 组织内部审计1.高校最高管理者决策,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2.任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者代表,建立组织领导机构。3.资源保障:优质的审计人员、办公场所、审计经费。1.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确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架。3.确定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明确内部审计职责。4.策划哪些审计活动需要制定运行控制程序。1.组成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小组。2.编写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3.修改一到二次,正式颁布,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开始试运行。1.进行全员培训。2.按照文件规定操作执行,确保目标层层落实。3.日常体系运行的检查、监督、纠正。4.根据试运行情况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再修改。1.任命内部审计组长,组成内部审计组。2.进行内审员培训。3.制定审计计划、编写检查清单、实施内部审计。4.对不符合分析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跟踪验证。5.编写审计报告,报送学校最高管理者。1.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者代表负责收集充分的信息。2.由高校最高管理者评审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6 管理评审3.评审方针的适宜性、目标实施的情况。4.指出方向、目标及其他体系要素需改进的方面。5.形成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评审报告。
四、运用ISO9000标准,确定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环节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环节主要包括高校内部审计程序质量管理、高校内部审计项目关键环节质量管理和高校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管理三大部份。
对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估是高校内部审计程序质量管理的难点,其包括内部审计计划的确定、审计工作方案的质量和制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落实等三方面。随着高校经营环境与活动的日趋复杂,内部审计也从“监督”的角色逐渐转变为“管理和建议”的角色,内部审计的定位逐渐变化,这些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高校内部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准备阶段就要确定审计项目,并经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签发,降低审计风险。[7]高校的物质采购、招投标等环节、科研处、教务处、后勤处、人事处等重要岗位,科研经费、基本建设、实验设备经费、奖助贷等大额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皆可以确定为是内部审计的重要控制点和风险点。审计实施和审计作业项目是高校内部审计项目关键环节质量管理重点,包括审计证据的质量管理、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管理、审计报告的质量管理和审计档案的质量管理等四方面。[8]
优质审计人员是高校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管理的精髓,包括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保障、内部审计制度保障和内部审计机构保障三方面。高校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聘用和管理,对审计人员要严格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制度,选聘年富力强、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充实到审计队伍,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将优秀人才吸引、留在审计队伍,[9]要注重内部审计队伍财经、法律、工程、计算机等人力资源的合理化布局,重视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好高校内部审计资源质量控制,要从内部审计制度保障入手,要在审计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运用ISO9000标准,高校要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手册》、《高校内部审计程序文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文件》、《高校内部审计绩效管理手册》、《记录表单及工作流程图》等等;做好高校内部审计资源质量控制要有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健全为保障。由王光远教授组织编译的《内部审计思想》专著中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位问题是这样描述的:“与组织内其他职能相比,内部审计的位置还是相当特殊的,……独立性问题对内部审计总是一个难题,它总是需要各组织内的某个人报告,因而缺乏公共会计师所具有的最终层次的独立性。如果内部审计向企业内部的适当权力层报告,那么它能够具备足够的层次的独立性”。[10]由此可见,独立性是审计的根本属性,是审计的灵魂。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内部审行职能的重要保证,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11]
高校内部审计要按ISO9000标准真正运行,需要高校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具体从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集思广益,结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围绕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房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质采购等重要控制点和风险点,[12]精心编制高校内部审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将其付诸实践并进行认证,这将是高校内部审计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由传统管理走向现代管理的大转折。
[1] 陆秋健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J].经济研究导报,2011(2):121-122.
[2]高等院校的职能 [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7738299.html,2012-4-30.
[3] 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 [EB/OL].http://www.jzsz.com.cn/2/iso9000/show.asp?id=130,2009-05-08.
[4] 朱龙等.QHSE管理体系与企业内部审计[J].中国审计,2009(2):64-65.
[5] 汪竹松.ISO9000国际标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是国际先进经营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J].新金融,2000(7):9-11.
[6] 杨志永.管理和效应-审计署成都特派办构建审计质同量管理体系纪实[J].中国审计,2007(22):10-17.
[7] 李德.健全高校内部质量控制的措施与思考虑[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3):123-125.
[8] 刘丹.试论新时期高校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J].价值工程(3),2011:147.
[9] 牛如海.高校如何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J].经济工作(10),2005:110-119.
[10] 王光远等译.内部审计思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11] 游雪琴,2011:转型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3),92-95.
[12] 中内协发[2009]19号.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Z].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