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DIS系统探究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2013-01-12康良溪

物理通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光电效应光电流入射光

康良溪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福建 厦门 361100)

光电效应规律是近代物理学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关键在于做好光电效应规律的演示.30多年来,教材始终编排观察、利用光电管进行的演示实验,以探索光电效应规律,而一般中学仪器设备还比较差,就连实验专用的光电管也难拿到.之前,笔者用传统方法研究了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但是实验过程记录、处理、分析数据较繁琐而费时间,现在采用DIS系统探究光电效应规律,实现用电脑记录、处理、分析数据、输出探究实验结果,定量、直接、快捷地探究光电效应规律.文章试述数字化光电效应规律实验的研究.

1 研制实验仪器

如图1所示为用DIS系统探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

图1 探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

2 制作方法

2.1 制作材料

(1)主要材料:GDB-1型光电管,小手电筒,导线,微调电位器,木板,塑料管等.

(2)外协材料:直流高压电源(实验室的普通仪器)1台,电脑1台.

(3)DIS系统:直流电压传感器“量程-10~+130 V,分度0.1 V”1个,“量程-20~+20 V,分度0.01 V”1个,直流电流传感器“量程100 μA,分度0.1 μA”1个,数字采集器1个.

2.2 具体制作方法

(1)仪器示教板:由GDB-1型光电管、直流电压传感器、直流电流传感器、微调电位器、小手电筒(光源)等器件组成.小手电筒对准光电管K极,由夹子固定在铁架台上.示教板再配用250 V直流电源供电使用.

(2)制作光电管管罩:作为遮光套筒(如图2),材料是塑料水管,内径比光电管的要大一些,在遮光套筒侧面挖一个孔径φ 20 mm的小孔作为窗口,对准光电管的极板K.遮光套筒窗口上、下粘了一对凹槽,作为遮光板架的轨道.

图2 光电管管罩

(3)制作遮光板(图3):插在光电管的遮光套筒外侧的遮光板架轨道,可以推拉,制作材料是光滑塑料薄板,遮光板挖4个透光孔,每个面积分别为1S,2S,3S,4S,实验时,依次分别使它对准光电管的遮光套筒(管罩)侧面的窗口,用它来改变射到光电管阴极上的光通量.仪器示教板电路如图4组成.

图3 遮光板

图4 仪器示数板电路

3 实验方法

3.1 演示“光电流”的产生

实验器材:上述所介绍的自制仪器,DIS器材有直流电压传感器“量程-20~+20V,分度0.01V”1个,直流电流传感器“量程100μA,分度0.1μA”1个,数字采集器1个等.

实验方法:

(1)不外加电压,光照光电管阴极,有光电流,电压为负值,如图5(a).为何有这电流?因为光电管阴极K在白光照射下逸出的光电子有一部分迁移到阳极A,光电子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

图5

(2)若用纸板遮挡遮光板的透光孔,电流立即消失,电流表读数为零,如图5(b),拿开纸板,电流又恢复原值.光电子产生的电流,叫做光电流.

3.2 演示光电流(不饱和)大小跟光强关系

实验方法:通过保持电压UAK为一定值,改变光源与光电管K 极的距离.

实验发现:距离近,光电管K极收到的光强大,光电流也增大,反之也减少.

3.3 演示光电流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

实验原理:不同的金属其极限频率不同,只有当入射光频率大于某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能使金属逸出电子,产生光电效应.

实验器材:本仪器使用的光电管是GDB-1型,阴极是用锑铯材料制成,极限频率4.62*1014Hz .准备红、黄、绿、紫四种滤色片,其中红色滤色片的峰值波长0.660 0 μm,频率4.55*1014Hz .

表1 透过四种滤色片后的入射光频率

实验方法:

(1)先保持光源的发光强度及它与光电管G阴极的距离一定,依次在遮光板透光孔前放黄、绿、紫滤色片,都有光电流,如图6(a)、(b)、(c),表明这几种光都能使光电管的阴极(锑铯)产生光电效应.

图6

(2)在遮光板透光孔前放红的滤色片,不见产生光电流,如图6(d),再把光源移近光电管G阴极以增大入射光的强度,也不见产生光电流.

实验结论:要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某个极限频率,低于这个极限频率的光,无论强度如何,照射的时间多久,也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3.4 研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

实验方法:

(1)将仪器示教板的电源输入端的正、负极反接,调节电位器R,使UAK= 0,按亮小手电筒(光源),保持它与光电管G阴极的距离,这时光电流为0.5 μA,如图7(a),把红色滤色玻璃挡在遮光板的透光孔,光电流变为零,如图7(b);把挡光滤色片换为黄色,再调节R,使反向电压继续增大,直到光电流刚好为零,这时反向电压为0.4 V,如图7(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则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恰好不能到达阳极A,即末速度

vA=0

因此,它们的最大初动能为

Ek代入数据得

Ek=0.4eV

图7

表2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比较它们初动能大小,得出“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电子的初动能越大”的实验结论.

3.5 研究入射光强不变时,光电流的大小跟正向电压的关系,什么是“饱和光电流”

实验器材:DIS器材有直流电压传感器“量程-10~+130 V,分度0.1 V”1个,直流电流传感器“量程100 μA,分度0.1 μA”1个,数字采集器1个等.

实验方法:设光源发光强度为I,则它对距离为r处的遮光板透光孔的照度为

再设遮光板的透光孔面积S,那么,通过遮光板的透光孔并照射在光电管阴极K上的光通量,即入射光通量

所以,只要保持I,r一定,分别4次改变遮光板的透光孔面积,这样就控制了这4次的入射光通量(4Φ,3Φ,2Φ,1Φ)各自保持不变.在这4次中,每次实验通过逐渐调整电位器R,使电压UAK由零逐渐升至100 V.为了让各数据点分布均匀,电压每升高10 V就在电脑功能键上点击“记录数据”一次,记录电压UAK和光电流的相应值.这样4次改变遮光板的透光孔面积就有4组实验数据,最后,再点击功能键“绘图”,电脑就自动拟合出4组光电流随正向电压变化的i-UAK关系图像,如图8.

实验结论:从界面图看出,当入射光强度不变时,光电流随正向电压UAK的升高而增大(非线性),当电压UAK达到一定值时,光电流就保持饱和值.再增加电压,光电流也不再增大了.这表明K极板发射的光电子已全部被A极吸收去.

图8 电流随正向电压变化的i-UAK图像

3.6 研究当保持电压UAK为一定值时,饱和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在上面i-UAK图中,从产生饱和光电流的电压区域中任取一电压值,如图9(a),点击“im-Φ图像”功能按键,拟合如图9(b).

(a)

(b)

实验结论:从图9(b)可以看出,当电压UAK达到一定值时,饱和光电流的大小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线性关系).

4 结束语

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其过程内容多,如果采用传统方法,所用的时间较长,而采用现代DIS系统,实验者不但能从繁琐的操作中解脱出来而且能实现定量、直接、快捷地探究光电效应规律,解决光电效应规律教学中的难点,为“新课标”下的教材提供配套的定量探究光电效应规律实验的仪器.本仪器结构简单,取材容易,成本低廉,具有很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光电效应光电流入射光
掺杂半导体硅材料电阻率测量的光电效应和热效应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频谱特性及入射视场展宽技术研究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掺杂单层WS2的光电效应
运用自制教具探究光电管中光电流的伏安特性
浅议光电效应演示实验设计策略
电流变液光学性能的研究
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
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实验中的一些改进
CCD太阳敏感器大角度入射光能衰减模型
对光电效应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