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堂观摩课的摘录与感悟

2013-01-11徐君生

物理通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月薪电源物理

徐君生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 镇江 212200)

2012年9月12日至15日,由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等四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江苏省物理名师论坛”在江苏省镇江市举行.

本文仅记录江苏省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朱建廉先生的观摩课及感悟.

1 课堂精彩摘录

朱教授授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2节“电动势”,众所周知这是一节纯理论且较为抽象、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课,朱教授用两节干电池,一只小灯泡等最简单、最常见的器材,加上若干精心准备的问题,极为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电动势.笔者感觉整节课的最大亮点有三.

一是精心准备的问题太精彩了,且问题贯穿于整节课堂,问题成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

二是把抽象的电源电动势的概念与父母收入相类比,把电源供电能力与家长供给学生上学类比相当精彩!因为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极容易接受;

三是朱教授的授课激情无限,与学生的互动、默契的配合让人叹为观止.

下面列举本节课的几个精彩之处.

1.1 新课引入

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问题:小灯泡发光是由于……?(电流);小灯泡持续发光是因为……?(持续电流);维持持续电流靠的是……?(电源);加一节电池小灯泡将会……?[图1(a)](更亮?一定更亮吗?);小灯泡更亮的缘由是……?[图1(b)](电池组供电能力更强?)怎样度量电源的供电能力?(引入课题:电动势).

图1

1.2 新课学习

布置阅读:阅读内容——课本第43~44页. 阅读要求——带着问题读,读出问题来.

问题准备如下.

问题1:电源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挥其相应功能的?

问题2:电源所在的工作环境中其主要矛盾是什么?

问题3:电源对用电器供电的本质意义应如何理解?

问题4:电源对用电器供电的相应操作是如何实施?

问题5:阅读过程中你觉得哪些物理概念比较重要?

问题6:你觉得影响电源供电能力的因素都有哪些?

问题7:你能设置一些小标题来梳理本节课内容吗?

问题8:你能通过阅读提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吗?

1.3 类比思维

关系1:电路中的供求关系——电源搬运电荷而对用电器提供电能;

关系2:生活中的供求关系——家长辛勤劳动而供给孩子生活费用.

类比:在针对上述两种关系的类比中,你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类比案例1:爸爸月薪6000元,供养一个儿子,父子消费水准相同,则对儿子的月供为______元.(3000)

类比案例2:爸爸月薪6000元,供养两个儿子,父子消费水准相同,则对每个儿子的月供为______元.(2000)

类比案例3:爸爸月薪6000元,供养一个儿子,父子消费水准3∶1,则对儿子的月供为______元.(1500)

类比案例4:爸爸月薪6000元,妈妈月薪6000元,共同供养一个儿子,父子消费水准3∶1,母子消费水准4∶1,则对儿子的月供为______元.(1500)

类比案例5:爸爸月薪6000元,妈妈月薪6000元,共同供养一个儿子,父子消费水准3∶1,母子消费水准8∶1,则对儿子的月供为______元.(1000)

小结

第一,爸爸(妈妈)也是人,在供养儿子的同时,自己也要消费;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构成,在对负载供电时,电源内部的导体也要消耗电能.

第二,爸爸(妈妈)的月薪越高,对儿子的供养能力越强;电源电动势越大,对负载的供电能力越强.

第三,爸爸(妈妈)的消费水准越高,对儿子的供养能力越弱;电源的内阻越大,对负载的供电能力越弱.

第四,爸爸(妈妈)对儿子的实际供养能力,除了取决于其月薪的高低,还与其自身的消费水准相关;电源对负载的实际供电能力,除了取决于电动势的大小,还与其内阻相关.

限于篇幅,这里不可能把朱教授的课堂教学内容都摘录于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网站下载朱建廉教授的教案(网址:http://wl.jssjys.com/Html/Article/1131/).

2 课堂点评摘录(朱教授自评)

2.1 基于电动势的教学构想

因电动势这一节属于纯理论知识,所以授课模式确定为在阅读背景下的问题驱动与思维引领,着重在发掘问题与思维激趣等方面下功夫.形象概括为:一个“傻乎乎”的教师在问着“傻乎乎”的问题,一群“活灵灵”的学生在嬉笑之间轻松解答相关问题.

引入阶段通过一个不起眼的实验,一组思维起点不高而思维含量不少的问题组合,启迪着学生的思维从“较低处启动”而向“纵深处发展”,自然而无痕地引出本节课研究的课题.

将完成“知识目标”的主体运作设定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和合作性“交流”,并对相应的文本阅读做所谓“带着问题阅读,读出问题来”的指导,同时提出“设计条目并以此梳理知识”的相应要求,其设计意图除了为“尊重知识的习得规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外,也有呵护与引领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达到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观意图,而在教学实施中学生在文本阅读、条目设计和知识梳理的活动中也确实表现出了盎然的兴趣.

本节课最大的不足是达成“知识目标”的时间太长,也许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估不足.作为本节课的最出彩之处就是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类比的方式将本节课的知识点拓展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类比成学生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知识,这样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收!这同时也是最理想的思维方式.

2.2 我的教学观

2.2.1 “四最方式”

所谓的“四最方式”就是:

文本阅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触类旁通——最智慧的教学方式;

溯源类比——最理想的思维方式;

自主探究——最科学的认知方式.

文本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做所谓的“带着问题读,读出问题来”的指导.所以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触类旁通是最智慧的教学方式,这里的触类旁通可概括为“三通而后知足”,意思是假如本节课知识目标为掌握“x”,教师首先讲“A”,通过讲“A”,能让少数学生悟出教师准备讲“x”.这是第一“通”;接着教师再讲“B”,能让一半以上的学生悟出教师准备讲“x”,这是第二“通”;教师再引导讲“C”,能让全班的学生都悟出:“噢,原来老师是准备讲x”,这就是第三“通”.关于溯源类比与自主探究这里就不在多说了.

2.2.2 “三心”教学观[1]

所谓的“三心”是指:呵护与引领教育主体先天所具有的“好奇心”;激发与引导受教育者主体先天所具有的“好胜心”;帮助与促进受教育主体适时形成相应的“责任心”.在把上述感悟审慎地概括为所谓的“三心教学观”的同时,考虑到学科教学实际上已然构成了教师所实施的教育运作的主体部分,所以把概括所形成的“三心”教学观应用于学科教学,而自然形成了能够在意识层面上对学科教学行为形成理性指导的“三心”教学观.基于对学科教学所形成的上述认识,在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将相应的教学行为切实而有效地指向于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呵护、“好胜心”激发和“责任心”养成,在相应的策略层面上又逐渐的构建了所谓的“问题驱动与思维引领”的教学模式.本节课的教学也是应用了这种教学模式.

3 感悟

3.1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和谐统一

新课程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是以教师为主导,注意这里是主导而非主讲,那种教师一讲到底的授课模式已被绝大多数教师所摒弃.主导的意思是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引导学生怎样阅读、引导学生怎样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怎样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等.一个“傻呼呼”的教师问着“傻乎乎”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这些所谓“傻乎乎”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主体性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非被动的观众.这是因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觉、积极的努力才能做到,教师是不能包办代替的.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自主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读出问题来,通过合作讨论等多种方式自主解决相关问题.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完成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升华.所以一个“傻乎乎”的教师问着“傻乎乎”的问题恰恰是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和谐统一!看似教师是“傻乎乎”的,实际上却是“逼”着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所以才能培养出一群“活灵灵”的学生.

3.2 教师要具有批判性思维之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而教师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教师有无批判性思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不断更新及授课方式能否不断创新等方面.其中又以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为主要方面.试想一个总是人云亦云、循规蹈矩的教师,在领导的眼中可能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下属,在学生的眼中可能是一个尽心尽责的好教师,但绝不可能成为一个教育大师、教育艺术家的!朱教授就曾对多个教育权威诸如课本、高考试题等提出质疑.在朱教授的众多思维中,其批判性思维最为强烈,这也正是成就朱教授善于思考、敏与思考,深度思考的良好习惯.对于各种高考试题及课本的批判体现了其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更基于朱教授平时对教材和习题深度的思考和探究,这些质疑得到了一线教师及教育专家的共鸣与共识,更让许多教师感叹:于平凡之处深入思考竟会有一片全新的天地!所以作为一个普通教师要想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就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要勤于学习.勤于学习,做一个博学的人,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一个富有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想有所作为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虚心学习,勤于学习.当然这里的学习包含两层意思,即读书学习和向优秀教师学习.

二是勤于思考.勤于思考,做一个智慧的人,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勤于思考同样包含两层意思,即勤于反思与勤于交流.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古今中外,凡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读破万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成果,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

三是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3.3 激情迸放的教学风格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物理“双难”——难教难学,已是窗口吹喇叭——名声在外.如何消除学生害怕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喜欢物理,而要让学生喜欢物理,除了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多媒体辅助手段等一些常规方法外,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喜爱物理教师,因喜欢物理教师而喜欢物理课堂,因喜欢物理课堂进而提高物理学习成绩.怎样才能让学生喜爱你呢?从朱教授的观摩课中笔者悟出如下几点.

一是不要吝惜你的表扬.如:(师)哎!对甲同学如此精彩的表达怎么没有反应呢?(生全体):掌声.再如,这可以叫做×××定律!如此等等.学生作为一个学习者,其知识的获得,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有教师的传授,同学的互相帮助学习等,这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不是个人所完成的活动,而是与周围的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必然地就与他人的关注形成一个很重要的整体,这从教育的观点来说,也就是鼓励和表扬所存在的必要性.所以课堂上教师绝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二是风趣幽默的语言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如,引入新课实验时,朱教授问灯泡会更亮吗?试验后确实更亮了.朱教授说了一句:还真的更亮了(学生笑)!再如在“追寻守恒量”的教学案中,朱教授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如是说: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因为这样的规律简单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量的不变性,所以对守恒的追求不仅合理,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中国物理教师朱建廉如是说,物理学、甚至普遍的自然规律,在结构上通常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第一,形如“X=Y”而揭示因果关系的规律;第二,形如“X=X”而表现为守恒特征的规律.”[2]仿名人提出自己的名句,较为风趣!且名句提炼非常简洁,也充分体现出朱教授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幽默,使语言富有情趣,无论是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还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善于运用幽默语言的教师.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领会到知识的内涵,在谈笑风声中让学生得到启发,接受教诲且印象深刻甚至终身难忘.

三是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激情不会无缘无故产生,根源在于兴趣、深沉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这是激情永不枯竭的源泉.激情是需要创造的.教学中占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或至少是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教师的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教师教学过程中激情是课堂气氛创造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激情,尤其要学会理智控制不利于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消极情绪.以良好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兴奋的情绪激励学生投入学习,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以宽容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

四是学会倾听.交流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倾听.教师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回答,其根源就在于没有认真地倾听.课堂上教师应该用体态语言来告诉学生我正在倾听,正在认真倾听!通过教师的认真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感悟颇多,难以尽述.更因愚鲁,许多精彩之处可能未能发掘,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陶洪.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物理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75

2 朱建廉.“追寻守恒量”.教学案例.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359(5):21~24

猜你喜欢

月薪电源物理
只因是物理
处处留心皆物理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蔡崇信:我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500月薪跟马云创业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定个小目标
哪一款移动电源充电更多?更快?
阳光电源
我不是教物理的
新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