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中考常见“心理性”失误诊断及评析

2013-01-11马红光董莲

物理通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量筒灯泡评析

马红光 董莲

(邹平县礼参初中 山东 滨州 256200)

恩格斯说过“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果学习来的快.”向错误学习,并不是去学习已经证明错误的东西,而是通过对失误原因的分析,揭示错误之所在,诊断错误之缘由,从中探寻正确的思想方法,从而去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以便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解题精度,从而实现无数考生梦寐以求的“尽量少出错到不出错”的理想境界.

根据近几年物理中考中失分情况分析,就一些物理答题失误的典型信息,现拟从“心理”方面对解题失误进行剖析和诊断.追根溯源,探明原因.以期为后来者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时,避开暗礁,竖上盏盏标灯.

1 似曾相识草率盲目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只受一个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C.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具有的机械能可能不断地转化为内能

误解:认为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力的作用,且这些力不平衡.选A,B.

诊断:错因是没有正确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推论.正确思路是从“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结论可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从牛顿第一定律推论可知“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受力不平衡,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平衡力的合力为零.故选项A,B错误,C正确.如果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平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选项故D正确.答案应选C,D.

评析:有些选择题学生非常面熟,认为试题很简单,没有做深入分析,看到某个答案有些相像,就立即填上,结果出现错误.有些基础试题,看来似曾相识,部分学生不认真读题、识图,提笔就答,结果答非所问.究其原因就是似曾相识,草率盲目.

2 脱离实际主观臆断

【例2】把“8 V,16 W”和“12 V,36 W”的两个灯泡串联到16 V的电路中,比较两个灯泡的实际功率,结果是

A. “12 V,36 W”的灯泡大

B. “8 V,16 W”灯泡大

C.一样大

D.不能确定哪个大

误解:认为额定电压大的灯泡实际功率大,选A;认为串联时额定功率小的实际功率大,选B.

评析:所谓“脱离实际,主观臆断”就是没有依据试题中隐含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问题,而是从某些表象入手主观地下结论.它具体体现在看不到试题中的变化条件,或对变化条件分析不全面,想当然地得出错误结论.因此我们在解物理试题时不要脱离实际,要弄清条件变化后的物理情景或物体所处的状态,准确的求解.

3 数学效应负面影响

误解: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选B.

评析:撇开物理的真实含义,只从数学角度分析物理问题,导致解答出错,叫做“数学效应,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对物理公式和物理特性量的理解问题上,只用数学观点分析各量值之间的关系,没有兼顾物理量的固有属性,没有认真考虑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是否真的能引起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使解出的答案不符合试题要求.所以,我们在分析物理问题时,既要借助数学工具,又要认识物理量的独特性质,避免数学效应的负面影响.

4 错用条件误入陷阱

【例4】一个体重为500 N的人,用10 N的水平力推着重为200 N的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30 m,此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A.300 J B.6 000 J

C.6 300 J D.15 000 J

误解:用200 N和30 m求解,选B.

诊断:错因是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没有理解,误用了多余条件200 N.正确思路是因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而此题中推力10 N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也沿水平方向,所以,只能用推力10 N和距离30 m求解,故

W=Fs=10 N×30 m=300 J

应选A.

评析:有些试题用迷惑性语言叙述已知条件来设置物理情境;有些试题中故意虚设一些多余的条件和信息,从而使应试者因受迷惑性语言和情境的牵引,想当然地做出错误的答案,或者识别不了多余条件而错用条件,从而误入陷阱.所以我们在解答物理试题时,要拨开层层迷雾、剔除多余条件、谨慎分析、细致答题.

5 不求甚解胡猜乱想

【例5】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都装满水,把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浸没在两个量筒中(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放入铜块的量筒溢出的水较少

B. 放入铝块的量筒溢出的水较少

C.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D.两个量筒内水对底部的压强相等

误解:认为放入密度小的物体,溢出的水就少.选B.

评析:面对条件较为复杂的试题和动态试题,不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只凭主观想像来解答,叫做不求甚解,胡猜乱想.我们在解答复杂问题时,首先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复杂问题中所体现的物理规律,再依据这个规律求出正确答案,在解答动态试题时要仔细探讨物理量变化的方向以及由此带来的结果,千万不要胡猜乱想.

6 刻意求同陷入定势

【例6】刚买来的一瓶没有使用过的氧气,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1.若将氧气瓶瓶口打开,经过一段时间再关闭瓶口,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ρ2.比较ρ1和ρ2得到

A.ρ1>ρ2

B.ρ1<ρ2

C.ρ1=ρ2

D条件不足,不能判定

误解:选择C.认为同种物质的密度始终不变.

评析:在解答物理试题时,极力使试题结果跟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对号入座,刻意“套用”某种熟知的解题模式,走入了思维误区,叫做“刻意求同,陷入定势”.具有这种心理的同学往往思维发散不开,总想用熟悉的例题和思路指导所有试题的解答.面对试题,觉得它跟哪个熟知题型相像,不管条件与否,就套用哪种模式解答,结果出错.为此,我们在解答物理试题时既要理清试题跟熟知模型的相同之处,又要弄清它与熟知模型有哪些不同,依据试题特点,选择或开掘科学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猜你喜欢

量筒灯泡评析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细化量筒 细说作用
灯泡创意秀
评析复数创新题
点亮小灯泡
蒸腾作用
点亮小灯泡
灯泡创意展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买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