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配合传统疗法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3-01-10陈海燕

关键词:耳穴颅脑穴位

陈海燕

(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颅脑损伤的伤情复杂,死亡率高,其发生率有着逐年增高的趋势[1]。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此疾病的死亡率在逐渐下降,但相对应的致残率却明显升高,颅脑损伤患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的障碍,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们对9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7~69岁(43±5.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36例,其他意外伤13例;病情分级:轻度11例,中度29例,重度9例。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8~70岁(42±4.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39例,其他意外伤10例;病情分级:轻度10例,中度30例,中度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诊断符合颅脑损伤相关标准,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康复期经手术及常规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生化、血液常规检查基本正常[2]。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胸、腹部及脊柱、四肢严重损伤者;合并原发性心肺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资料不全或失访者。

1.3方法

1.3.1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包括:(1)定时变换体位,每2 h翻身l次,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2)被动活动偏瘫侧肢体关节;(3)床上训练,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运动;(4)平衡功能训练,当患者躯干获得一定控制能力后,可以多个方向推拉处于坐位的患者,以训练其平衡功能;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6)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

1.3.2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运用辩证施护,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中医传统疗法。

1.3.2.1针灸 取穴是寻经四肢的穴位。上肢主要选取肩骼、臂蠕、曲池、手三里,下肢主要选取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常规消毒,进针有针感后,链接电麻仪,调节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度,留针30分钟。1日1次。

1.3.2.2推拿 患者仰卧,采用点、按、揉、推等手法,寻经四肢的穴位及阿是穴,以患者感觉到酸胀感为宜。一日2次。

1.3.2.3刮痧 用砭石刮痧板蘸取刮痧油,在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手臂、腿部相应的治疗反射区,从上往下、从里到外刮试,以局部发红出痧为宜。

1.3.2.4耳穴压豆 针对并发症情况辩证取穴,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1.3.2.5耳尖放血 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用手指按摩耳郭使其充血。严格消毒。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毫米深,随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郭,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出血量一般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而定。每次放血5~10滴,每滴约5毫米直径大小。

1.4康复评定标准 由康复师在进行康复治疗前进行首次功能评定,30天后进行第二次评定,出院时仍由同一康复师进行评定[3]。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平衡功能采用三级平衡评定,损伤严重性评定采用GCS评分,预后指标采用残疾分级量表(disa-bility rating scale,DRS)评定[4]。

1.5疗效评定标准 优:>80分;良:60~79分;一般:40~59分;差:<40分。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ADL和FMA评分较治疗前提高, DRS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者的ADL、DRS和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定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bP<0.05。

表2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

3 讨 论

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害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运动失调、感觉紊乱、言语和构音障碍及认知、心理和社会行为方面的异常等。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功能康复,降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5]。配合中医传统疗法,通过调理人体的状态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以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刺血疗法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目的。耳尖刺血,在耳部最高端常规消毒后进行,手法宜轻、浅、快、准,深度以0.1~0.2寸为宜。应充分考虑患者体质的强弱、气质特点及神气盛衰等情况,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根据人体的高矮、肥瘦、强弱来决定刺血的深浅手法及出血量的多少,对颅脑损伤所致的高热、昏迷、惊厥等危证可有明显改善。

推拿治疗主要应用滚、点、按、揉拿、捏、摇、运等方法活动每个关节。推拿疗法具有调和气血,促进气血运行等功效,通过手法直接刺激体表经穴,增加皮肤肌肉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加速水肿的吸收,使肿胀、痉挛缓解或消除,另外,推拿还具有滑利关节等作用,通过活动各关节,可解除关节的粘连、强直,可以起到舒筋活络,改善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以及提高患者吞咽、二便功能的作用。

针灸四神聪、百会等穴位强健身体、提高机体功能。选择合适的头部保健按摩法,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减少头痛的发生。另外按摩头皮、刺激头部的经络穴位可以缓解精神紧张,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管的弹性,减少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具有醒脑降压等功能[6]。

刮痧疗法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疏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脏之俞穴皆分布于背部,刮治后可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吴尚先《理瀹骈文》载有如“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根据现代医学分析,本疗法首先是作用于神经系统,借助神经末梢的传导以加强人体的防御机能。其次可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淋巴液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据研究证明,本疗法还有明显的退热镇痛作用[7]。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头痛,便秘,颅内压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后肺部感染、头痛、便秘、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了明显改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配合传统疗法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因此,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颅脑损伤是一种重要有效的辅助措施,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辩证施护,倡导针对性,个性化,区分各种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手段。另外此类患者还应加强营养、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防止感染、肌肉萎缩,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康复知识,为患者的长期生存和康复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李鲜.脑外伤后早期康复护理时机的选择[J].护理研究,2008,22(11):2881.

[2] 陈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1,35(7):537-538

[3] 梁定杰.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24-25.

[4] 冯秀艳,马艳辉,崔静宜,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92.

[5] 岑春兰.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现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8(5):869-870.

[6] 刘晓艳,吕明.中华中医点穴探讨[J].陕西中医,2009,30(9):1216-1217.

[7] 张淑英.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67-68.

猜你喜欢

耳穴颅脑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