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通化市中小学学校体育为调查对象

2013-01-10张建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时体育项目体育课

张建生,张 锐

(通化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的追求由建国初的温饱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康再到现今的健康生活和谐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养生、健身类的节目在各大电视台走红.而相对社会上红红火火的健康产业来说,学校体育教育却显得格外寂静.为此,本文对吉林省通化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体育教育是学校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体育首先必须要和学校整体素质教育挂钩.全面加强学校体育硬件建设,改善、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体育状况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须改善的基本条件.本研究对吉林省通化市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客观分析,提出适应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趋势的学校体育发展策略,对加强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目前通化市中小学开课情况良好,基本符合教育部要求

通过表1可以看出吉林省通化市中小学体育课开设情况较好,开课率达到100%.学时设置主要为2节/周,其中27.3%的小学能够到达2节/周以上.初、高中能够很好的保证2节/周的学时安排.为了提高中、高考的升学率,各级学校都在竭尽所能的增加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学时,正是在这种学生时间被文化课程满满占用的现状下,体育课程学时也就无法逾越2节/周的最低限度.虽然各个学校能保证每周两节体育课,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时是由于国家教育部门硬性规定才得以保证的,并非各级学校教育部门自身认识的结果.

表1 体育课开课情况

表2 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2 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略显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知识需求

通过表2可以看出,排在前4位的课程内容为篮球、排球、田径、足球,与教师问卷反应出来的体育项目大致相同.可见竞技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中仍然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三大球”普及广泛,加之各个学校普遍拥有足、篮、排及田径场地,开设课程条件相对具备.而通过调查发现,篮、排、足课堂普遍存在教师讲授之后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练习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器材和场地的不足.田径更是只有跑类项目能够开设,涉及到器械的项目基本无法教学.

在非竞技体育项目中只有健美操开设相对广泛,这与近年来健美操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学生渴望新奇的知识.而作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仅有一个学校开设,其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相对较小,却很少有学校设置该门课程,表明除学生兴趣的因素外,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够完整的原因.

在其它项目中涵盖乒乓球、跆拳道、羽毛球、体操等,因为相对开设较少,因而归纳为其它.在上述体育项目中,乒乓球、体操因对器材要求较高,所以开设较少.而在东北室外风对羽毛球影响巨大,加之所调查的中小学仅有两个学校拥有体育场馆,所以开设条件不是十分具备.

3 体育课程教学重点内容层次不够深刻,要求不够统一

表3 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重点内容

表4 中小学校其它课程占用体育课学时情况

从学生对教学重点内容的多选上来看,占最大比例的同学选择身体素质练习,其次是无规定要求自由活动,然后是兴趣引导,最后是技术动作学习.从学生对教学重点的选项看出,目前还有部分学校偶尔存在体育课“放羊”现象.通过对相关教师及专家的走访发现,之所以身体素质练习占有高比重,原因是通化市中小学普遍存在体育维持经费不足的情况,造成无法实现体育器材充足分配.加上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安全重要性的过分重视,很多学校不敢开设具有相应难度的课程,一是怕硬件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教学目标,二是害怕学生在相对难度的教学环节中出现事故.

4 课程落实不到位,学时保障力度不足,天气因素应对措施不够

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还是能够坚持按照教育部门要求保证学校体育学时的数量.但其中也有部分学校仍然存在占用体育课学时的情况.本来已经2学时/周的体育课学时再次被压缩,这也反映出中小学学校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了.相对中高考必考的其它文化课程体育课的学时本来就少的可怜,加上领导观念不能及时转变,管理部门监管不利,才使得学校体育原本2节/周的基础学时都无法保障.

表5 学校体育课在天气异常情况下的应对(如雨雪)

表5中显示,地处东北地区的吉林省通化市,雨雪天气较多,在天气异常状况下,学校体育的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而面对干扰,大部分学校的应对却显得更加被动.54.3%的学生选择停课,将每周2学时的体育课学时转移成为自习时间,7%的学校能够坚持体育课的教学,却放任学生在雨中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只有7%的学校有条件在体育场馆中继续授课,其中部分学校是在非体育场馆的走廊坚持授课.另有31.9%的学校可以针对异常天气将体育课程改为室内体育理论的学习或者比赛的欣赏,不仅充分发挥了协调和保障作用,同时也使体育课程除身体素质练习和技术动作学习之外的教学意义得以体现.

结合表4和表5可以看出,目前通化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学时保障情况不容乐观.体育课学时流失情况虽然比前几年有所改善,但改善的力度和进度还有待提高.

5 体育教学形式过分单一

表6 教学形式

中小学班级平均人数在40~50人之间,用传统的班级制授课,造成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课堂组织的不便,为了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和便于管理,绝大多数教师选择将学生集中到相对较小的场地中授课.而统一的教学任务也使得班级内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体质层次的学生无法合理的建立对体育课足够的兴趣,造成对体育课程的厌学和轻视.

6 对策分析

(1)通化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课开展情况良好,开课率100%,学时符合教育部门要求,但学时保障及利用率上略有不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保证中小学体育课学时能够被充分的利用,杜绝侵占体育课学时情况的发生.

(2)中小学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进而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对每个学校的学生数量、任职体育教师、体育场地及器材数量进行详细评估,对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教学及日常体育活动的硬件因素进行适当增补及调配,从而为学校体育课程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3)对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加以整理,融入新兴体育项目及运动形式到课堂,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接触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参与兴趣,从而将学校体育与课余体育完美结合,以解决“每天锻炼一小时”与中小学学校体育课学时之间的落差问题.

(4)针对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笔者认为每周2学时的学习时间并不足以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的提高.因此,教学的重点应当主要考虑兴趣的培养以及专业的指导,改变以往强制学生从事特定项目、规定强度运动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拒绝统一的、无针对性的生产线式教学,同时也要杜绝放任自流的体育课“放羊”现象的存在,做到不损害学生学习兴趣又不能无深度、无内容的教学.

(5)任何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有力的监督和管理.要使通化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体育教学法令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估和评价体系,更大程度上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以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门丽,吴加利.美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给我国学校体育带来的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6).

[2]张迪,李英玲.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与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科技资讯,2010(7).

[3]刘维明.对中国和美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09(12).

[4]陈玮君.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透析学校体育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

猜你喜欢

学时体育项目体育课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体育课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