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研究生体育课程开设现状及合理构建策略研究
2013-01-10祁海霞张辉刘小冬
祁海霞, 张辉, 刘小冬
军队医学研究生是国家医学事业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未来攻克疑难杂症的主力军,更是强大军队医学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从事着高强度的教、医、研工作,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军医研究生的基础。然而,由于我国在研究生体育教育方面没有硬性规定,导致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强,体质普遍下降,出现了“高智低能”的不健康状态。因此构建合理的研究生体育课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目的是转变“知识至上”的观念,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积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使之达到合格军医的要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以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关于军队院校研究生体育教学以及地方高校研究生体育教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地方高校体育教育和军队院校军事体育教育教学一线的专家、教授。
1.2.3 座谈法 与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进行座谈,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现状的意见和建议。
1.2.4 问卷调查法 于2012年10月对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发放问卷420份,回收417份,回收率99%。其中,男生214份,女生203份。
1.2.5 统计方法 将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生体育课设置情况
目前,我校开设的研究生体育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散手、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减肥等项目,课程设置基本上达到了研究生的教学目标。
2.2 研究生对体育课的总体反映
本调查显示,82%的研究生喜欢上体育课;66%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程能够满足锻炼需要;55%的学生认为,应以相互交流的方式开展体育课;55%的学生认为,授课导师事情多、课题任务重是影响体育课正常安排的主要原因;82%的学生认为,教员水平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64%的学生认为,研究生体育课的考核方式应主要考察“勤”的方面。见表1。
表1 研究生对体育课程的问题反映调查表 %
3 讨论与建议
3.1 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体育教学
学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锻炼意识、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的基地,所以应灌输学生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1]。在军医研究生体育教育过程中,首先应树立“姓军为战”的指导思想和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其次,应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以学生的个体为本,二是以全面发展为本[2]。即在完成正常的体能考核要求的基础上,学习地方高校的“俱乐部”管理模式,使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导学”下,真正体验运动的乐趣,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发挥作用。
3.2 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能与技能并重发展
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实操性为主,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军医研究生的特殊身份以及兴趣爱好。军医研究生是军队未来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内容的设定上应涵盖基础体能(《军人体能标准》中该年龄段锻炼内容)和终身体育教育[3]。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研究生体育课教学内容设置
3.3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3.3.1 课内外一体化法 教学活动与课余活动一体化,即有计划地把课内的教学内容与专项活动、教学比赛以及课后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良性过渡[4]。利用课余体育锻炼时间,巩固课上内容,使其真正转化为自身运动所需。
3.3.2 小型比赛教学法 小型多样的教学比赛,不仅能舒缓学生由于学习、科研上的沉重负担而带来的压力,而且通过组织一些“轻体育”比赛,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3.3.3 组建社团教学法 在研究生教学中,通过组建社团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的平台,尤其为那些喜欢运动和具有运动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同时,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也有积极的作用。
3.3.4 运动处方教学法 所谓运动处方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制定的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教师将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学、自练、自调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5]。运动处方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是一个集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教师能力、增强学生自觉锻炼身体意识的过程[6]。在设置运动处方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在对肥胖学生进行减肥训练时,既要考虑实际的运动效果,又要考虑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
3.4 设立自由的选课模式,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选课机制的确立,能有效地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选课模式上,应充分体现自由、自主。选课实施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生自由选课。在选课的内容上,学生应有绝对的自由,让学生有机会感受不同项目、不同教师的不同授课方式。二是学生择师自主。在相同的项目上,学生可以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这是拓展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保证,有利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5 制定适宜的考核模式,提升教学训练效果
考核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在研究生的考核问题上,首先应考虑研究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实际的学习过程,加强对过程的考核。所以,在考核的制定上,应采用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多元综合评价方式进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达到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实现教学的实际目标的目的。考核的结果应作为研究生培养计划的一部分,使之成为研究生毕业学位申请的一项必要条件,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体育教学内容。
[1] 祁海霞,刘小冬,张辉,等.影响军校医学生对军体课兴趣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3):167-168.
[2] 周晓静.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27-28.
[3] 沈国琴.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现状及若干问题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3):72-74.
[4] 高扬.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育教育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1):71-73.
[5] 贾保民,张洪志,李洪涛.普通高校研究生课外体育活动初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75-77.
[6] 杨建平.运动处方教学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