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40例

2013-01-0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吴忠751100马晓玲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化体层短暂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吴忠751100) 吴 钢 马晓玲

短暂性脑缺血是指因大脑血液循环不畅,大脑局部缺血,使脑部受到损伤。各种心脏病和动脉炎、脑动脉粥样硬化都有可能引发短暂性脑缺血。通过比较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计算机化体层成像(CT)来诊断短暂性脑缺血,能使我们认识到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优越性,可以为患者得到准确、快速的有效治疗[1~2]。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0~75岁,平均57.7±1.2岁。肢体麻木29例,意识模糊18例,偏盲14例,半身瘫痪9例,失去语言表达能力10例。

2 检查方法 A组患者采用计算机化体层成像(CT)进行检查。在CT检查前4h不允许患者进食,提醒或帮助患者取下耳环、头饰、发夹、项链等各种物品以及金属物质的内衣。对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观察20min无异常反应可进行检查。给患者静脉注入适量水溶性有机碘,让其平躺在检查床上不能乱动,用CT检查患者颅内缺血的各个部位的具体情况、受损的位置及范围。B组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采用200T(m·s)切换率40mT/m梯度场的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回波平面成像是通过轴位扫描,以单次激发弥散敏感而得到的。扫描参数为:230mm×230mm的FOV,6400ms到103ms的 TR/TE,100%的在相位上的重复取样率,256×256的矩阵,没有间隔且层厚为3.5mm。1.5mm×1.2mm×3.5mm 大小的体素。为了要得到覆盖脑干和整个大脑半球的图像,须采用AC-PC定位线获取40层图像,使用b值为0和1500s/mm2的2个弥散权重,并在12个方向上施加信号平均3次,采集时间为4min56s的弥散敏感梯度[1~3]。

3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r表示两种标本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回归系数假设检验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 两组患者阳性率比较 见表1。8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均有大脑缺血的现象,A组4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CT检查后17例阳性,阳性率为42.5%;B组4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后32例阳性,阳性率为80%。两组患者阳性率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χ2=11.8499,P<0.01)。

表1 两组患者阳性率比较

2 两组患者病灶检查结果对比 见表2。A组40例查出病灶35处,脑部缺血平均直径6.73±3.68mm;B组40例查出病灶63处,脑部缺血平均直径9.59±3.46mm;两组患者查出现的病灶数、缺血平均直径均有显著性差异(χ=16.0t=3.5810P<0.05)。

表2 两组患者病灶检查结果对比(±s)

组 别 n 缺血平均直径(mm) 病灶数(处)A组 40 6.73±3.68 35 B组 40 9.59±3.46 63

讨 论

短暂性脑缺血是很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随着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4]。我国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就算能幸存下来,也有4%的人失去行动能力,75%的人失去劳动能力。人们认识“短暂性脑缺血”是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是因大脑血液循环不畅,大脑局部缺血,使脑部受到损伤。据调查发现: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更易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因为短暂性脑缺血发病时间不长,症状轻微,很多患者以为已经痊愈而被忽视,其实短暂性脑缺血第一次发作就已经使大脑受损,并且还有复发的可能,而且会比第一次发作时严重。因此,快速、准确的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可以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疗,以及预防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本组结果显示: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组有32例呈阳性,阳性率为80%,病灶数为63处,脑部缺血平均直径为9.59±3.46mm;CT检查后有17例呈阳性,阳性率为42.5%,病灶35处,脑部缺血平均直径为6.73±3.68mm。磁共振弥散成像所检查出来的阳性反应、缺血直径以及病灶数比CT检查更准确,效果更明显。

计算机化体层成像(CT)是利用X线束透过人体不同密度的组织被吸收的量大小不同,投影到探测器上,转换成数字信号,经电脑处理而获得图像。近年来磁共振弥散成像发展比较快,它是利用水分子的弥散的各种特性对组织结构进行磁共振成像的一种方法。计算机化体层成像(CT)与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不同之处在于,CT一般都是轴位扫描,且为了检查更细致需要改变检查的位置,并且CT对后颅窝和大脑底部的检查存在缺陷,不能发现其病变部位的情况;而磁共振弥散成像可不需要改变检查位置就可以对多个方向、多个平面进行扫描,比如矢状位,冠状位等,对患者病变部位的检查更加细致和准确。计算机化体层成像主要是通过断层X线扫描,然后根据不同的组织密度得到图像,CT检查多用于软组织病变和骨关节检查,由于不同的软组织的密度具有相似性,CT扫描后很难发现异常。磁共振弥散成像是利用氢原子产生共振,然后扫描分析共振后氢原子产生的磁场成像,它对软组织的观察更加清楚,检查的解剖分辨率更高,图像清晰并能提供一定的生化和病理信息,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CT检查前需要进行碘过敏试验,待试验后无异常才能进行CT检查,而且CT检查会有离子辐射,对人体也会有影响。磁共振弥散成像不需要进行碘过敏试验,并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离子辐射。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病灶部位能准确定位,脑部缺血的各个部位的具体情况、颅内受损的位置及范围。在对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中,磁共振弥散成像比计算机化体层成像(CT)具有优越性。

总之,磁共振弥散成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其具有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中外医学界所推崇[5]。但是,在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时也应注意,体内有金属异物(如发夹、耳环、项链、起搏器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烦躁不合作、精神异常的病人不适宜做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检查前,医护人员应先向患者说明在检查时要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能移动身体,不眨眼睛、呼吸平稳等,避免因为运动而出现伪影,影响检查结果。医护人员在应明确标出要检查器官的部位,这样才能提高检查的准确性。目前,有不少医疗机构在对磁共振弥散成像进行跟踪观察,国外的很多学者也对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进行研究,大量实践证明,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能清晰的发现病灶部位、脑部缺血的各个部位的具体情况、颅内受损的位置及范围,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效果明显,能准确、快速的为患者进行治疗,应该把磁共振弥散成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1] 钟建国,袁振洲,朱记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临床关系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857-859.

[2] 饶海冰,翟玉霞,郭岳霖,等.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脑部磁共振弥散成像与颈动脉彩超联合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2):17-20.

[3] 陈振松,万志方,李新春.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血管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0):1324-1327.

[4] 孟虹媛.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新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3):22-23.

[5] 曹亚芳.缺血性脑血管病EEG、TCD与CT表现的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304-1305.

猜你喜欢

计算机化体层短暂性
澄清工艺中絮体层的净水效能和运行机制研究
两种新的多维计算机化分类测验终止规则*
高韧性的陶瓷薄板及其制备方法
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前处理工作探析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论计算机化考试质量评估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辨证施治临床分析